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晓敏评论中关于细节的叙述

(2013-03-05 09:39:19)
标签:

评论者

知识分子

只有

厚重感

艺术水平

       杨晓敏评论中关于细节的叙述

                                                           孙新运

   

    细节就是细微末节的意思,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文章要想打动人,必须有精彩的细节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杨晓敏在《当代小小说百家论》中,充分认识到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详细评论了小小说作家对细节的运用。

 

一、关于细节描写重要性的评论

    细节,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小小说的生命线。囿于小小说篇幅和字数的限制,要在短小的篇幅中完成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架构、环境的渲染、主题的表达,难度非常大,很多作家在疲于奔命地叙述故事,一篇小小说,如果没有一两个细节描写,就会变成流水账,就会变得淡而无味。一篇小小说如果有出色的细节描写,读起来就生动有趣,就觉得真实可信;否则文章情节再曲折,思想主题再深刻。也只能如“脱水干菜”,或如味同嚼蜡,或如过眼烟云,缺乏感染力,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细节描写在小小说写作中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蒋子龙在全国“新华杯”小小说大赛颁奖会上说,小小说创作需要有精美的细节描写,一篇小小说至少要有一两个细节描写。杨晓敏在《当代小小说百家论》中充分地论证了这个观点。

    杨晓敏评论孙春平的文章,题目就叫《细节是小小说的生命与魂灵》。杨晓敏把细节看成了小小说的生命和灵魂,如果没有细节,小小说就没有生命力,就没有魂灵。杨晓敏在评论相裕亭的小小说时说:“注重细节的表现力,逼近人们柔弱的心灵深处。囿于小小说篇幅的局限,缺乏精到细节的篇什便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文体优势。”杨晓敏认为小小说篇幅短小,不能像长篇那样表现宏大叙事,但是正因为小,反而能够更细腻地表现人物心理的细腻的感受,更能深入挖掘生活横断面的深刻内涵。要想做到这些必须依靠细节描写,或者说只有通过细致的细节描写,才能够充分发挥小小说的文体优势。杨晓敏在评论孙春平小小说时非常推崇孙春平的关于细节的观点:“小小说注重细节的挖掘,情节不要求多,细节却决不可忽视。细节是小说的生命,尤其是小小说的魂灵,这就要求小小说作家要有很高的技艺,不仅要保持饱满的创作激情,还必须有对生活的足够敏感。”在小小说的创作中,因为小小说篇幅的限制,在构思情节时不要贪多求全,只要清晰独特就可以,关键是对细节的挖掘,细节对于小说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小说这种独具个性的文体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作家在创作时要善于发现细节,要善于利用细节,要善于经营细节。杨晓敏在评论刘立勤的小小说时说:“小小说篇幅短小,不能设置大起大合的情节,不能铺排那种惊天地泣鬼神、跌宕起伏九曲回肠的描写,但小小说亦可用一系列作品来围土成堰,在每一篇相对独立的故事里,通过精彩的细节,同样能叙述人间的无限爱意。”杨晓敏认为小小说由于字数限制不能表现宏大叙事和重大题材,但是可以用系列小小说来弥补这个缺陷,而系列小小说中每一篇小小说是相对独立的篇章,每一个篇章都是系列小小说的一个部分,可以从一个不同的角度,一个不同的向度来阐释主题,每一篇小小说都需要通过精彩的细节,来挖掘深意,表现主题,展现神韵。

 

二、关于细节描写人物的评论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人物性格的完整描写是由许多细节描写所组成的,细节描写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以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感染力为目的。杨晓敏在《当代小小说百家论》中关于细节描写人物发表了许多精彩的评论。杨晓敏在评论高军的小小说时转述高军的观点,高军认为细节是塑造人物最有力的构件,缺少独特精彩的细节,人物就很难有骨有肉地站立起来。杨晓敏非常同意高军的观点,小小说的核心是人物,小小说家的根本任务是写出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人物,其他一切都是围绕人物来运转和展开的。细节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只有很好地运用细节描写,才能塑造出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否则,人物形象不会饱满丰腴。杨晓敏在评论尹全生的《精神》时说:“这里面有一个相当精彩的细节,气息奄奄的爷爷听到孙子要当官的喜讯,居然精神为之一振,问清了孙子的官职级别,老泪纵横,不能自已,大病不治自愈。这个情景的生动描写,有力地强化了人物性格,也为结尾处爷爷之死做了合理铺垫。”杨晓敏认为尹全生运用精彩的细节,把作品中的爷爷的性格特点表现得鲜明生动,细节描写就是通过细微的动作或语言,表现出人物性格深入最细微最敏感的内容,从而表达出人物更加独具特色的性格特征。杨晓敏在评论江岸的《寿材》时说:“江岸通过几次情绪变化的细节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触手可感的传统老人形象。”通过奶奶对于寿材的不同态度和动作细节描写,深刻地刻画出奶奶的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农村老人不断变化的死亡观。

    杨晓敏在评论刘建超的小小说《遭遇男子汉》时说:“其细节刻画和心理描写准确到位,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通篇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侠骨香。”杨晓敏认为这篇小小说的人物描写之所以如此成功,要归功与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是通过非常细致的描写,更加精细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能够和对作品人物的心理描写相配合,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杨晓敏在评论林斤澜的《木雏》时写道:“两处细节描写,这位知识分子的‘木雏’形象已跃然纸上。”杨晓敏认为林斤澜的《木雏》的成功,要归功于林斤澜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成功地刻画了人物,从而使小小说成为优秀的篇什。杨晓敏在评论田洪波的《小上海1972》时说:“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小上海的‘抠’:他抠的是自己,瘦得几乎没了人样,仍然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省下钱和口粮,宝贝似的寄给上海重病在身的父母。”杨晓敏认为这个细节描写特别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小上海的人物形象,一个善良、节俭、孝顺的儿子形象浮现在读者面前,这个细节的选择颇见功力。杨晓敏在评论申永霞的《弧状人生》时说:“这个形象(汤红美)的丰满逼真,得益于作者运用了几个精彩鲜活的细节,比如写她唯一的烦恼就是发胖,她爱丈夫的原因是因为喜欢他的耳朵等等。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见这类女人,她们从不怨天尤人,她们用爱缠绕世间万物,努力经营家庭,经营一个好心情,她们是爱之源和欢乐之源。作为典型化人物的汤红美,是当代小小说人物画廊中一个不可多得的美好形象。”杨晓敏充分肯定了汤红美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并认为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是因为作者的细节描写,在写及描写中表现了汤红美随和、从容、平淡、坚韧的性格特点,感人至深。

 

三、关于细节推动情节的评论

    细节描写对推进情节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的细节描写,能够为下文做必要的交代、暗示,或者埋下伏笔,使小小说的情节发展逻辑严密,脉络清晰,为下文故事发展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杨晓敏在评论陆颖墨的小小说时说:“陆颖墨这些以海军舰艇或海岛、海礁军营为背景,以三代海军将士的亲身经历为素材的作品,截取了一个又一个独特的历史片段、生活场景和特写镜头,通过精心设置情节和寻找经典细节,把可爱可敬的水兵们献身国防建设的战斗、训练生活以及思想脉搏跳跃的轨迹,一种无私奉献、忠诚祖国与牺牲精神,微妙含蓄地展示出来。”杨晓敏认为陆颖墨作为军旅作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丰富的创作素材,选取适当的细节巧妙地推动情节,通过精彩的情节展现水兵的火热生活和无私的奉献。杨晓敏在评论红酒小小说《跑龙套》时说:“如何使这两个舞台上反差极大的人物在生活中产生爱情,作者在精心构思中设置悬念,采用误会、反衬、英雄救美等细节,层层递进,显得引人入胜,饶有趣味。”杨晓敏认为红酒在设置故事情节时,采用了很多方法来推动情节,其中非常重要的就巧妙地利用细节,把原本舞台上反差很大的两个人,顺理成章地推到一起,并碰撞出爱的火花。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杨晓敏在评论谷凡的小小说时说:“(谷凡)会首先兼顾到小小说文体自身的文体特征,会自觉选择一个人生片段,或者一个细节进行反复推敲,精雕细描。甚至将一些较大的故事容量,浓缩在一篇小小说中,力争剪裁得当,以增加小小说的厚重感。”杨晓敏认为细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不仅在于细节的小巧精细,有时小小的细节也可以承载较大的故事容量,谷凡把较大的故事融进小小说之中,浓缩在小小说的一个细节中,增加了小小说的容量,增强了小小说的厚重感。

 

四、关于细节彰显主旨的评论

    一篇小小说如果只顾着客观叙事,设置故事的故事情节,而不注重细节描写,就会使小小说变得空泛、干瘪、流于说教。在小小说的创作中,作家必须予以细节描写足够的重视,在急促的叙事中,作者必须适当停下脚步,做以适当巧妙的细节刻画,才能使小小说丰腴饱满、妙趣横生,从而彰显小小说的主题。杨晓敏在评论高军小小说《紫桑葚》时写道:“一个犹如神来之笔的细节,闪烁着人性之美,体现着作者的审美情感,其实也暗喻了人心向背和战争胜负。”杨晓敏认为高军用了一个细节来描写将军对待老百姓留下的蚕宝宝,这样的处理,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将军的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表达了小小说的主题,这样关心民众的将军,这样充满爱心的部队,肯定会所向披靡,迎来辉煌。杨晓敏在评论王蒙小小说《手》时说:“王蒙先生的这篇小小说却从极平常的一个生活情节或说是一个生活细节入手,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看似随心所欲、不着痕迹的情节安排中,作品的主旨立意已清晰地浮现在读者面前。”杨晓敏认为在王蒙非常巧妙地设置了生活细节,不动声色地抽丝剥茧,层层铺垫,环环相扣,使情节发展自然合理,妙趣横生,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杨晓敏在评论牧亳小小说《同心锁》时写道:“结尾以一个类似玩笑调侃的方式结束,其细节看一遍即难以忘却,会留下诸多思索的余地。其实同心锁有千千万万,所有的锁只有一把钥匙,那就是心灵情感。”杨晓敏认为牧亳在《同心锁》结尾介绍了卖同心锁的表兄揭秘发家史的秘诀,让读者幡然醒悟。牧亳利用这个细节描写,揭示了小小说的主旨,升华了小小说的主题。杨晓敏在评论符浩勇小小说《夜凉如水》时说:“符浩勇是不会这样平庸地展示一般化生活的,有两个反复提及的细节——秋珊的玫瑰夜光发卡和浓烈的发香,预示着故事中还套着故事。一明一暗,一扬一隐,写在明处的是同事之谊,写在暗处的却是赤裸裸的感情出轨。在这里,道德的约束力弱化了,而放纵欲望,背叛家庭和配偶,给他人造成的痛苦却强化了,使小说主题具有相当深层的道德批判力量。”杨晓敏对符浩勇设置情节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符浩勇对细节的运用,通过反复运用同一个细节,来渲染气氛,彰显主题,同时也增加了小小说的道德批判的意味。杨晓敏还认为刘建超小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剔尽矫揉造作之态,彰显了中华民族精英团队的浩然正气;认为王往小小说以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流露出作者对美好纯真情感的渴望与推崇。

 

五、关于细节增强感染力的评论

    由于小小说特点的限制,小小说要想和长小说一样,也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必须加强细节描写,只有重视细节描写,才能使小小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震撼读者的心灵。杨晓敏在评论田洪波的小小说《小上海1972》时说:“是一篇让人读过之后再也难以忘怀的作品。其中的经典细节——下乡知识青年小上海抱着父母的骨灰盒千里迢迢从上海返回农场,看到连队战友,他嘴唇颤抖着一下瘫在了地上。——像一幅浮雕刻在了读者心上,让我们的心跟着颤抖,跟着流泪。”杨晓敏表达了作为一名读者,在读完田洪波《小上海1972》时的感受。田洪波的《小上海1972》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功,能够这样的感人至深,是和他巧妙地设计细节分不开的,是和他的经历有关,是和他对艺术的高超的领悟力分不开的。杨晓敏在评论秦德龙小小说《爬梯子》时说:“这篇小小说最后的描写精彩绝伦,有两个细节堪称神来之笔……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结尾处的主人公大彻大悟,‘他在心里恨恨地骂着:妈的,梯子本来就是在地上躺着的,我却爬了几十年!这几十年,我一直在地上爬着!’这样的细节,这样的语言,平实中见深刻,荒诞中见真实,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杨晓敏认为秦德龙这篇小小说之所以能够取得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主要是得益于小小说中结尾的细节的描写,深入地发觉了小小说的主旨,引发读者深深地思索,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具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杨晓敏在评论安石榴的小小说《全素人》时说:“主人公绿荷把手插在裘皮大衣的袖子腋下,说:‘你的胳肢窝让我想起那些受伤害的动物,我们救助的时候,它们往往气息奄奄了,胳肢窝却总是温暖的。’这种细致而具象的细节描写,岂不令人怦然动容。”安石榴用了一个对比和联想完成这个细节描写的,这个细节描写非常深刻,也非常感人,读者读到此处不由得为之动容,同时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细节描写在小小说的创作中非常重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细节描写的设置也需要很高的艺术水平,只有合理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才能充分发挥细节的作用。在细节选择和安排时,必须求真,人们常说,小小说是允许虚构的文体,要想使虚构显得真实,就必须强调细节的真实,只有真实的细节,才能增加小小说情节的真实性。小小说细节描写要细,只有详尽细致地对微小的情节进行描写,才能称之为细节,只有细致地描写,才能赋予其感人的情愫和深入的主旨。小小说细节的安排要精,要精选几个就可以,如果到处都是细节,一是小小说文体的限制,另外细节过多也无所谓“细”了,更不能突出细节的作用了。总之,在《当代小小说百家论》中,杨晓敏给予细节描写以高度的重视,并进行了全方位的评论,给予小小说作家以创作的引领,同时也给小小说的评论者以深刻启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