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珠海报业杂志】广州日报:报纸要与网络“扬长避短”

(2010-06-29 17:21:43)
标签:

珠海报业

杂志

杂谈

分类: →【老总见解】

广州日报:报纸要与网络“扬长避短”

 

    报道的内容应细节化、具象化,报纸单向地“供养”各式商业或非商业网站的历史应该改变。同时,综合类报纸也一般都有自己的网站。随着网民的增加与日益活跃,报纸应向网络“索取”回报——报纸要积极开始网上调查、网上讨论、报网互动,邀请网站、网民参与办报,发表言论,吸引网民同时将目光投向报纸,让网站、网文、网友为报纸增值。这里有几种形式是不错的选择。

    一是报纸策划的征询性报道,应该同时放到网上,这样会获得非常“N次方的收获。

    2009年广州日报主办的“广州新电视塔征名活动”,短短一个月时间,收到来自全国各地18万个具有各自独立身份证号码的个人提供的18多万个名字(仅限1人1个),其中95%来自网络。输送,这是往常报纸用信件、电话征询的办法所无法企及的。这个活动开展长达半年,至今还是全城热点话题。

    二是报纸许多即时性或周期性调查报道,都可借用网络。  

    虽然网民意志不能代表全部,但总体上大大丰富了民意,也能极大地引起网民对报道的关注。比如全国和地方两会,都会有很多媒体用到了网络调查。

传统的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不一定总是对立或取代的,更多时候是在互相的竞争与博弈中推动着相互的改良与创新,从中谋得在新的产业形态下的新生。

在网络时代,报纸的内容生产——主要是新闻生产,应该遵循怎么样的思路进行变革呢?我们首先要确认”一点:对综合类报纸来说,“新闻”始终是第一元素。相关的市场调查显示,“看新闻”仍然是订报人、买报人的第一动机,报纸的新闻属性没有变。不过,在网络、手机时代,报纸的时效性与海量性的优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让位。在这样的形势下,报人就须转变办报的思路,改进新闻生产的某些准则,以实现“从快报向好报、从厚报向优报”的转变。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操作思路。

    一、在重大新闻特别是突发性新闻首发权基本旁落的情况下,突出抓好新闻的第二落脚点。赋予新闻更清晰、准确的定位与解释,彰显报纸独特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新闻的首发权,是历来媒体争夺的高地。当今网络时代,重大新闻资源常常已经是瞬间全球共享了,网络视频、电视、电台、手机——已然捷足先登。作为一天一个出版周期的日报,—一般不易抢到首发权,但并非无所作为,相反,报纸恰恰可利用出版周期为我们腾出的时间、空间,从容地去挖掘同一新闻事件的未尽内容、进行中的新发展,即新闻的第二落脚点;以及动态新闻背后的环境、原因、相关对比、点评等等,做足追问性解释性、评价性等,丰富内涵与外延,

尽显客观性与权威性,从而突破时效的掣肘,达到超越其他“即时类传媒”的目的。

    新闻的第二落脚点——其实就是从已知的新闻中追、挖出与其相连、相关、相生、未被报道的元素,进行再制作和报道。这样,报纸就具备了更新的、更独有的内容,能体现更独特的立场和提供更独到的视野与背景,即所谓的“新闻—二次再生”,它能题新闻具有新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每年两会,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总是电视、网络第一时间直播,但在广州,第二天的广州日报依然好卖,因为多年来广州日报不会简单地原文照登,而是会做很多解释性的、对比性的、补充性的、背景性的,甚至是评论性的报道,主题非常鲜明,内涵、外延都非常丰富。

    除了挖掘新闻的第二落脚点,报纸还要更加倾力于深度报道、深度解读。去年,广州日报提出了“浅阅读+专题”,这主要是从编辑思路出发提出来的,即以读者容易阅读、方便理解的方法,做好重要新闻的深度报道,让读者能够便捷地获得重要的信息与观点,最后的落脚点就是要突出报纸在深度报道上的优势。

    二、报纸的新闻,不要强调“都有”,而转为突出强调“应有”,这是解决报纸从“厚报”向“优报”转变的重要方式。

报纸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越办越厚,以满足受众对信息时代的需求。但个中沉重的纸张成本、人力成本、管理和发行成本,已然成为当下众多报纸难承之重。  

既然有网络之海量供给,报纸不妨对“海量”适度“让贤”,转为追求“优质新闻”。所谓“优质新闻”,即是经过报业的专业人员对海量信息的筛选、加王后,把最有新闻价值、读者真正需要的、最重要的新闻集中地呈现在报纸的平台上。

    从报纸的经营角度来看,选择重要的、必须的、和基本需要的新闻来刊登,即可以满足读者通用性的需求,应该放弃那些价值不高、反复雷同、绝大多数读者不会去关注的内容。这样可以减少用纸等成本,从而获得报纸的影响力与成本相匹配的最佳节点,使报纸效益达到最大化。

    从读者的角度来考虑,报纸应该发挥专业团队专业制作的优势,从每日的海量信息中为读者筛选,制作出“应看新闻”、“有用新闻”、“可读新闻”。以此来区别于网络上泛滥成灾的信息海洋,提高读者获得有效信息的效率,为读者省钱、省时、省力,这正是报纸想读者所想的长处。

                            (《珠海报业参考》杂志/编发  策划主编:邓闪  来源:《中外报业》)

 

更多>>> 本刊 [总.目.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