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之旅游记66到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标签:
李兆燕生活记录 |
分类: 中蒙俄K3国际列车之旅 |



66 到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2019-06-1-8:31
8点31分,从K3上看到的城市涂鸦墙。从这一刻起,K3距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政府所在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越来越近了。
8点36分,从K3上已经可以看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街景。
8点38分,K3掠过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一条宽阔的城市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成为苏联的大后方,众多工厂迁址于此,大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此后,日渐成为了西伯利亚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8点40分,从K3上看到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的高层建筑。
8点41分,看到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市一瞥。
8点42分,看到的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流向北冰洋的世界第五大河叶尼塞河。穿过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区的这条河,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平原在其西,高原在其东,经过这条河,说明我们即将进入西伯利亚西部的平原了。
8点42分,K3跨过叶尼塞河后看到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一瞥。绿坡上矗立的白色俄文字幅写的是“西伯利亚叶尼塞”。这让我们想起了世界语言科学界的一个研究成果,即:聚居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原著民说的叶尼塞语系,与汉藏语系和北美洲原著民说的纳-德内语系存在一定的联系,很可能是同源;也就是说,汉人的先祖,起码是汉人先祖其中一个分支,曾经在西伯利亚栖息,并将这一语言带入北美洲;研究叶尼塞语是联系汉语与北美洲原住民语言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由此可知,这排字是在向世人昭示,这里有历史悠久的“西伯利亚叶尼塞文化”。然而,现在能说叶尼塞语的人已经不足千人了。
8点44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站的铁路调度区,再有5分钟就要到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站了,看来这个站属于俄罗斯铁路上的大站。
K3是8点49分到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站的,比列车时刻表的时间提前了4分钟。这是车站主体建筑之一。
车站主体建筑之二,建筑上的时钟显示的是当地时间7点49分,而此时的莫斯科时间为3点49分,相差4个时差。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为东七区。俄罗斯既有当地时间,也有莫斯科时间。
由于气温太低,站台上的值班员不得不将手揣在了袖子里。
检修员正在认真检查列车设备。由于天气寒冷,有的乘客已经穿上了羽绒服。
K3于9点15分驶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站后,列车员开始做早餐了,用餐的食材都是从国内带来的,他们的整个行程都是按照北京时间作息。列车员都是男性,因为一路很辛苦,需要一定的体能保证。
---------------------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