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K3之旅游记4登上K3的感觉

(2023-10-28 09:43:26)
标签:

李兆燕

生活

记录

分类: 中蒙俄K3国际列车之旅
K3之旅游记4登上K3的感觉

K3之旅游记4登上K3的感觉
K3之旅游记4登上K3的感觉

登上K3的感觉

2019-05-29-7:20

 

 K3之旅游记4登上K3的感觉

 第一次坐国际列车感觉很新鲜。

 这天不到7点就开始检票了。踏上第一站台看到停靠在眼前的绿皮国际列车,很有国际范。车厢外壁居中的位置是一庄重感十足的中国国徽。国徽下方是用中蒙俄三国文字标注的白绿相间的车牌,以白底黑字的宽幅中文“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最为醒目,俄文和蒙古国文以绿底白字分别展示在中文的上下。用银色金属条镶嵌的车窗更显华贵与气派,窗内清一色的白纱帘更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人们纷纷在标有国徽和车牌的车厢外拍照留念,我们也不例外。

 然而,走进车厢特别是列车开动以后,乃至随着几日乘坐的体验,却让我大跌眼镜,简直无法与国内常坐的动车、高铁相比,甚至有一种至少倒退20年的感觉

 首先看到的是大部分车窗的边缘用都用透明胶带封住,好奇怪,车窗漏风不检修却用透明胶带封着,这也太奇葩了吧。列车员告诉我们说,因为车体是1995年从德国进口的,设备已经老旧,车窗缝隙较大,这是为了防止冬天刮进雨雪。

 中午到餐车用餐时,经过的两个车厢连接处,竟然还是裸露在外的连接板,需要小心翼翼地迈过去才是。不过,中国的这个连接板比起蒙古国的那个连接板还属于是安全的。蒙古国的那个连接板左右两边的空隙可以漏下一条腿去。 


我们所在车厢的那个过道门总是关不上,稍一用力门把手就会被我拽掉,第一天行程我至少拽掉过3次,还好的是列车员每次都没有埋怨,后来他发现我进出车厢频次多是为了照相,索性告诉我不让这个门把手掉下来用劲技巧。

 K3之旅游记4登上K3的感觉

开车预备铃响起,再有不到3分钟K3就要启程了

K3之旅游记4登上K3的感觉

   我们所在的K3卧铺车厢,前方是烧煤碳的茶炉。茶炉烧煤碳最辛苦的是列车员,需要及时观察,没水时需要及时蓄水然后加煤炭烧开,如果在这个时候正好赶上有旅客急需用水就要等一会儿了。

K3的列车员都很勤快,他们全程按北京时间作息交接班,包括保持车厢清洁,烧水,还要自己做饭,确实很辛苦,这也是K3所有乘务人员都是男生的原因吧。

尽管车上有这么多的不尽人意,但K3的服务水平还是没得说。列车长听说我们刚上车的乘客有太多的疑问,亲自到我们包间解释工作。他告诉我们,整个车体现在如果到青岛“四方”维修,一个车厢的费用可以造一列动车,因为由于德国设备非常严谨,工人拆下任何一个设备都无法再复原,所以现在只能维持现状。K3之旅游记4登上K3的感觉

烧煤碳的茶炉。

K3之旅游记4登上K3的感觉

   这是中国两节车厢间的连接板。通往餐车需要小心翼翼地走过两节车厢的连接处,以防夹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