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雀”最初是指凤鸟

(2021-01-08 13:25:53)
标签:

历史

文化

藏语把凤鸟和乌鸦叫作qia”(བྱ་),能与甲骨文的“雀”对应起来。当然今天普通话“雀”是读作què”的,但吴越方言等汉语方言里仍读作qia”(恰)


“雀”最初是指凤鸟


甲骨文“雀”字截图

 

注意这个“雀”,乃是甲骨文中最为频繁出现的字符之一。上部有表示王冠的三点(火?),下部是“隹”,有些还带有“豕”形,造字方式告诉我们,原本是一个非常尊贵的称谓。

笔者已经指出,乌鸦是原始苯教(བོན bon)之具象,此“雀”正是这个古老宗教的一个图腾和最具代表性的符号。

甲骨文“雀”也是天祖神灵的代名词。据苯教描述,苯教是“天神之法”,是传说中的“以天神而为人主”的聂赤赞普从天上带下来的

苯教认为,人类世界就是由“恰”神在天上创造的,故敦煌藏文献历代赞普传记中,常以qia”来指称赞普,例如“娘氏之歌曰:辛恰之王已降于人间”,藏语“辛恰”(སྲིན་བྱ་ 拼音转写xin qia)就是“大乌鸦、乌鸦之王”的意思,以此指称囊日伦赞。此外,历代赞普中还有直接叫恰赤赞普”(བྱ་ཁྲི་བཙན་པོ་)的,意为“雀王赞普”。

在藏文化中,乌鸦也是神灵最常用的坐骑,例如业力阎王,他驾着“色恰”(意为“金乌”)飞行。古藏语把苯教巫师叫“洽仙”(ཕྱྭ་གཤེན་ 。与此对应,蒙古语把从西藏来的高级僧侣叫作恰打儿汉”(达尔罕)。

“雀”也是一种兆示,例如安多藏语把吉兆叫作“恰央”(ཕྱ་གཡང་ ),把经巫师发咒而具有治病功能的青稞粒叫作“恰那”,意为“雀神给予的”。

西藏乃东县还有著名苯教古寺名叫恰萨拉康”,意为“雀地神房”,古代,这里是专门祭祀和迎接神鸟的地方

但也有苯教典籍说,苯教有两个称呼”,”指世续苯教雍仲苯教。更合才让吐蕃六氏族研究则说 ,藏族最早出现的六氏”中就有“恰”和“穆”,藏族起源传说里,祖先不是从“恰”而来,就是从“穆”而来,统称为“黑头凡人”,虽然他们在各自的地域繁衍发达,但互相是有联系的,例如藏敦煌藏文写卷PT126.2就说到,一名恰国信使到穆国,要求穆国国王派贤人去统治他们的黑头百姓,国王答应了。

 

“雀”最初是指凤鸟


宁夏固原西吉县白崖乡1987年出土玉琮已有5000以上的历史外面刻有凤鸟,乃是乌鸦的“易象”,就像甲骨文中的“象”是野猪(豕)的“易象”一样。

 

 

但有人认为这是孔雀,这是错误的,因为从没有“孔雀崇拜”,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上不产孔雀,孔雀只生活在热带丛林中。

其实苯教就有中央孔雀明王རྨ་བྱ་ཆེན་པོ་的概念,但这个“孔雀”特指凤鸟,藏语读作“玛雀”(རྨ་བྱ་ 拼音转写rma qia)。

就是说,甲骨文中大量出现的“雀”,绝不是指农家院落和草丛里常见的带有斑点的小鸟“麻雀”,只是后来被借作他用,时过境迁,本义被完全遗忘了而已。

“雀”字上部是“少”,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凤鸟是父系血缘的象征,古代游牧民族都有幼子继位的习俗,幼子这一支才算是直系正宗。但在汉文化中,凤鸟早已经代表女性、阴性。

 

 


附记:

古突厥语把乌鸦叫作“恰拉”(qɑrɑ),后缀-ra”为尊称读法。

 

突厥语大辞典中的谚语:乌鸦不啄乌鸦的眼睛”(意为同类不相残”)

突厥语: qɑrɑ   qɑriniŋ   køzini   toqu-mɑs.

     乌鸦    乌鸦的    把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