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的本义是王

(2020-10-04 08:33:18)
标签:

历史

文化

 

古汉字的本义,大多已有很大改变,有的甚至已变得面目全非,“家”就是其中之一,一个典型的例子。

《古代汉语字典》:“家的本义指猪舍,后引申为人住的房子。一说上古时的人,屋内养猪是定居后,因此家的本义是指定居后的住所。”就是说,家本义是指人的住所。但这是错误的。

整个先秦时代,“家”都是特指大夫之国。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将在家意思是大权将落在大夫之手;《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这里的有国有家”分别指诸侯王和大夫。由此可知“家”与“国”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属于同一个概念。

直到《史记》里,诸侯国还被称为世家”,如有“齐世家”“魏世家”之类。说明“家”是非常尊贵的称号,绝不是普通人可以自称的。

别小看大夫”,在周代,它与诸侯王一样,有自己的军队和属民,在其采邑享有世袭罔替和生杀予夺的权力。一度称霸中原的晋国就是被“三家”,即赵、韩、魏三个大夫瓜分了的。


家的本义是王

                   甲骨文和金文“家”字

 

“家”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会意字,宝盖(毡帐)下立有一“豕”。注意这个“豕”,是像人一样立起来的,即使到了篆文中它也没有趴下,因为原本就是指有野猪称号的部族军事首领。

如果真是“宝盖下养着一头猪”的话,它应该四脚朝下,猪是无法这样直立起来的,古人难道这一点也不知道?

现在,文字学家异口同声都把这个“豕”说成是农人圈养的猪,许多文明史研究者还以此来证明汉民族养猪历史之久远,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读。

笔者已经指出,原始苯教有“天猪地猴”的观念,野猪是战神和天父的形象,最后就成了帝王的代名词。就是说,这个“豕”从遥远的史前时代起,它就已经带上了原始的哲学上的意义。

藏语至今把“国王”叫作“兀家”(བརྒྱ་ 拼音转写uja)。藏语把“皇帝”叫作“家瓦”(uja wo);把“王统”叫“家拉”(jia lap);把“法王”叫“鹊家”(qia jal);把“国旗”叫“家达儿”(jal dar);把“首都”叫“家萨”(jal sa)。所有这些“家”,都是“王”的意思,能与甲骨文金文的“家”音义兼合地对应起来。

明代《女直译语》“猪,无甲。”意思是说,女直语把猪叫作“无甲”。满洲语则把野猪叫“兀尔家”(满文转写ulgiya)。古代满洲人的有大姓叫作“吴尔佳齐”,本义就是“猪人”(后缀“齐”意为“人”),或曰“英雄”,因为野猪在藏语和阿尔泰语中都是勇士、猛将的代名词。

《甘州府志》记载可知直到近代,裕固族的部族首领仍以“家”自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民族学调查发现裕固族内部尚有亚拉格家贺郎格家等等共十个部族世袭首领。

“家”的内涵古今已有巨大的改变,今天我们说到“家”的时候,已经包含着现代私有财产观念但在先秦时代,在奴隶制社会里,没有什么东西不隶属于权力,奴隶没有独立的财产,他们有的是统计意义上的“户”而没有“家”。

家的本义现代汉语中其实还隐约地体现着,例如“专家”“大家”之称,都从“王”这个本义中引申而来,从“房屋”中是引申不出来的。

“家”的本义所以值得考证,因为读音来源和造字方式中蕴藏着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历史信息,只是人们早已认不出来了而已。

 

家的本义是王

家的本义是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