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琮”的语言来源和苯教含义

(2019-08-06 17:45:44)
标签:

玉琮

“琮”是华夏文明的又一个代表性器物。注意“琮”是会意字,不是形声字,要读作“cóng”。

这是一个奇特的雅言字,除了指史前时代就存在了的一种玉礼器之外,再无其他用途,一个引申义也没有!就是说“琮”还原封不动地停留在它所产生的那个年代!这在汉字中是非常非常少的。

正因为如此,笔者以为,顺着它就有可以找到华夏文明的源头所在。这“琮”来自什么语言?笔者的考证是,它来自古羌藏语,玉琮是原始苯教观念的产物。

此会意字由表示帝王的“王”和表示血缘归属的“宗”组成。玉琮象征的是古代游牧民族部族国家军事联盟中,由帝王直属的叫“畿”的土地,它不仅是京都所在,在地域面积、人口数量和赋税财力上也是远超于任何诸侯国。

但玉琮是女性之象,因为土地是属阴的。对此古人有明确的记载,例如《周礼·大宗伯》以黄琮礼地。“琮”象征的是“地”。《玉篇》:“琮玉八角,象地。”《周礼·春官》注:“琮之言宗,八方所宗,故外八方,象地之形,中虚圆,以应无穷,象地之德,故以祭地。”《周礼·东官·考工记》:“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是为内镇,宗后守之。”《仪礼·聘礼》聘于夫人用璋,享用琮。所有这些都在说明,玉“琮”是帝王专属的京畿的象征。

玉琮固有的内涵在告诉我们,在中国范围内,出现“天子”的观念,出现层层隶属的“家天下”的礼制,并不是从夏禹才开始的,早此数千年就已经开始了,因为玉琮在红山文化中就存在,在良渚文化和齐家文化中是大量出现了。

汉语方言中是找不到“琮”影子的,但在藏语中就十分常用。藏语把自己所属的部族叫作“cong”。把“家庭”叫作“丛巴”(cong-ba)。藏语把幼年相交的朋友叫作“丛果”(cong-grogs),即没有离开氏族聚居地时就结识、相熟的人。

游牧民族心目中的cong”都是非常崇高的,因为他们自古就以“cong”的方式聚居和游牧,没有谁可以脱离她的庇护而生存,一旦脱离就是被敌对部族掳掠为奴的命运。并且按照苯教观念,人死后转世再生,不会到其他地方去,也是转生到祖先的“cong”中来。

藏文古籍《巴协》有言:“北部冲木,格萨尔之地,为食人肉者之地,那里的人以人肉为食。”这“冲木”就指格萨尔所出生的部族,他是这个部族之王,就是说此“冲”不过是“cong”的注音异写。

此外还有”,也属同源字。传说青藏高原上曾有过叫“”(cóng)的古国。宋代《舆地纪胜》卷162言:巴西宕渠,其人勇健好歌舞,邻山重叠,险比相次,古之賨国都也。

唐朝封松赞干布为“賨王”和“西海郡王”,与格萨尔王的“冲木”是同一个意思。历史上,中原王朝给予周边游牧部族的封号都是他们的自称,不过是用汉字注音而已,因为名号无法代为创制,否则他们就听不懂,也就失去了封号的意义。

史前玉琮是原始苯教观念的产物,还有齐家文化瓦纹绿玉琮”为证:


玉“琮”的语言来源和苯教含义

甘肃博物馆藏齐家文化瓦纹绿玉琮是为国宝,甘肃静宁县出土齐家文化距今4100-3700年,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北缘。

 

注意,此玉琮周身刻有十三道楞纹,正是原始苯教的一个标识,因为原始苯教描述出来的宇宙和世界就是有13层的,就是说,拥有此琮的墓主人不仅是帝王的身份,还有确定无疑的原始苯教背景。

在西藏神话中,神怪妖魔几乎都是以“十三兄弟”或“十三姐妹”的形式出现,在传说中的“七赤天王”时代,赞普都从天而降,王子长到“13岁”,可以继位的时,老赞普就会登天而去了。因为“十三”是最为吉祥的数字。

应知,藏文史书中的“十三”不是确数,而是“全部”的意思,例如元代,卫藏地区有“十三万户”,只是个虚数,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又如1354帕竹政权开始在西藏设立叫“宗”地方行政机构,相当于县或省,共有“十三宗”,首脑叫“宗本”,与传统的部族国家“宗主”不同,宗本由藏王任命,不许世袭。这“十三宗”也是虚数。所有这些都是苯教观念使然,历史已无比久远。


玉“琮”的语言来源和苯教含义

甘肃夏河拉卜愣寺佛塔上的十三相轮”,日月符之下的圆锥形塔上有13道圈纹,就是原始苯教的遗迹。

 

 

 

附图:博物馆中的著名玉琮


玉“琮”的语言来源和苯教含义

天津博物馆藏红山文化玉琮


玉“琮”的语言来源和苯教含义

 

宁夏固原出土的史前玉琮,可能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1987年出土于西吉县白崖乡,高11.8厘米,宽7.2厘米,四面阴刻凤鸟。


玉“琮”的语言来源和苯教含义
 

良渚文化玉琮,四角浮雕神徽,一个猪与猴的结合体,这是原始苯教特有的“天猪地猴”观念的生动写照。


玉“琮”的语言来源和苯教含义

1992年宁夏隆德县好水三星出土的商代玉琮,高6.2厘米,孔径5.5厘米,周身盘旋着一条龙。


玉“琮”的语言来源和苯教含义

陕西澄城刘家洼春秋时代芮国墓M49出土玉琮角浮雕两个贵妇人,应是芮国皇后之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