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奇怪的大鼻子人

(2018-10-24 12:13:08)
标签:

文化

原始苯教最核心的观念是“天豕地猕”的观念,是它构成了原始苯教的基本理论框架。不了解这个观念,你将无法真正读懂许多史前文物,这对一个历史研究者来说,那就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和局限了。

“豕”就是野猪,其对华夏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矣!对此笔者第一部书《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中就有专题论证,书中《64. 冢与华夏文化内核》《66. 曾经有过猪时代》是也。笔者第二部书《另一种起源:华夏文明猜想》第一章就是《易的起源》,整章都是在考证“易”的本义,乃是“有乌落在豕身上”,《易》是一种“关于猪鸟关系的学说”。

当然,许多人对此还是心存疑惑的。这也难怪,因为如此观点此前还从未有人提出过,不管是野猪还是家猪,它们在汉语环境中都变成低劣、愚笨的代名词,人们避之唯恐不远,怎么能相信曾经有过“豕崇拜”,怎么能接受曾经有过“猪时代”?

为进一步说明这个“天豕地猕”观念,消除疑惑,有必要动用史前文物中的“大鼻子人”现象,让文物说话,用事实来说明华夏古人确是以野猪为“天父”形象的:


奇怪的大鼻子人
 

 

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M13出土的木雕人面像,距今约4000年,它有猴的脸和巨大的鼻子,这种鼻子就代表猪,因此它是野猪与猕猴的结合体。鼻子上部捆扎有毛线,可能代表猪鼻上的皱褶,也可能是代表一种纹面习俗。


      奇怪的大鼻子人

 

木雕人像的正面和侧面。小河墓地出土的这种人面像高度通常在10厘米左右,置于墓主人胸部以上位置。

 

新疆小河墓地东距楼兰古城遗址约170公里。许多考古学家据此断定,墓主人是高鼻深目的印欧人种,但笔者以为,这是错误的,木雕像并非是按照印欧人种造型的,印欧人种也没有这么高的鼻子。笔者以为,这种木雕像其实是墓主人心目中的祖先神灵形象,代表着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它们被随葬在墓穴中是要让祖先认出这是他们的后裔,从而把死者的灵魂带回祖先之地去。

与上图木雕人面像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个捆扎着毛线的男根木雕,这些都属于典型的游牧文化,只有在高原游牧民族中是一直延续着的。小河墓地出土了著名的楼兰美女考古学家在她的金发内发现了许多干虱子,身上也带有很多瘪臭虫这是他们属于游牧民族的又一个佐证,古代游牧民族都有不洗澡的习俗,这容易生虱子臭虫

青藏高原西部连接着叫帕米尔”的高原,这个地名放在藏语中就是“猪猴人”的意思。藏语野猪又读作“帕”,也是“父亲”的意思。“米”是“猕”的注音异写,后缀“尔”意为“人”。有史料记载,帕米尔高原被分成8”,8座神山,被不同游牧部族当做祖宗世代祭祀着。帕米尔高原上的族群都带有一些印欧人种的特征,远古时代如果其中有一支如果曾下到罗布泊地区游牧,那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奇怪的大鼻子人

山东长岛北庄史前遗址出土的人面陶塑,16厘米距今6000年。它有猴的脸和巨大的三角形鼻子,这代表猪鼻。

 

这个陶塑早已被认定为“高加索人种”这些史前印欧人种民族是从陆路来到渤海湾中,还是海路到达亚洲东部,讨论至今还在考古学界继续着

笔者已经指出,这件陶塑不是印欧人种造型是猴脸造型,但猴是没有鼻梁的,三角形大鼻子代表猪。它在告诉我们,从新疆罗布泊到渤海中的长岛如此广阔的范围内都是原始苯教的流行之地。


奇怪的大鼻子人

甘肃天水师赵村遗址出的仰韶文化晚期大型神人陶塑残部,一个猪猴结合体,它有猴的圆眼,满口獠牙已脱落不见,巨大的鼻子是野猪特有的。

 

师赵村在渭河上游,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上,是青藏高原上游牧民族进入黄土高原的最初落脚点。考古发现,这里的文化特别厚,涵盖了大地湾一期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齐家文化等几乎所有的史前文化


奇怪的大鼻子人

河北石家庄藁城台商代祭坛遗址出土的玉雕神人面饰,臣字眼特指猴王之眼鸟喙状鼻子两个阴刻的圆孔,这代表猪鼻也是一个猪猴结合体。


    奇怪的大鼻子人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红山文化人面玉佩,高3.2厘米背有钻孔可系绳佩挂,它有但鼻子是猪鼻造型。


    奇怪的大鼻子人


河北易县北福地史前遗址中出土的陶制神人面具,可能已有7000年以上的历史。

 

这个陶塑神人满脸长毛,两眼镂缝,并有巨大的三角形鼻子,这代表猪。面具边缘分布5个孔,用以系绳,可挂在头部,可能是巫师专用礼器。

注意,表现神人有猪鼻,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在脸颊两边画两个圆孔,这在贺兰山、阴山人面岩画中是常见的:


奇怪的大鼻子人

陕北铜川耀州窑博物馆展出的史前人面陶塑,猪鼻孔出现在脸颊上。


    奇怪的大鼻子人


西藏萨迦寺羌姆跳神仪式中,舞蹈者脸颊上都画着两个黑色的圆点,可能是一种古老的苯教仪轨的延续。


    奇怪的大鼻子人


甘肃博物馆展出的马家窑文化人头彩陶瓶,长有巨大的鼻子,代表猪鼻。


    奇怪的大鼻子人


 

殷墟出土的贵人玉雕,低矮的额头,大耳朵,吻部突出,作猴蹲状,这些都是猴的形象,但鼻子雕刻成了猪的两个孔洞状。


    奇怪的大鼻子人


陕西博物馆展出的商代青铜面具,巨大的鼻子代表猪鼻


    奇怪的大鼻子人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展出的商代青铜人面盉臣字眼代表猴,大鼻子代表猪


    奇怪的大鼻子人


西周裸人青铜曲刃31厘米,出土于通辽地区,同时出土了两把剑柄上塑有一男一女就是传说中的“阴阳剑”。男女皆以猴脸造型,但又有三角形大鼻子,因此是猪与猴的结合体。


    奇怪的大鼻子人

 

东周王墓出土的白玉贵妇像,巨大的葱头鼻代表猪


    奇怪的大鼻子人


晋侯大墓出土的西周时代玉雕女神和其头部特写照,一个猴脸猪鼻的大贵人。


    奇怪的大鼻子人


四川甘孜州石渠嘛达寺里明代神像。苯教神像大多带有这样的猪鼻,都是“天豕地猕”观念的产物。

 

法国藏学家石泰安《西藏的文明》中说:“西藏的家神和灶神都长有猪头。”他又说:“在北部地区,从未发现过养猪业,安多的农民非常讨厌猪肉。”对此,石泰安与其他藏学家一样百思不得其解。

此外,华夏文化中还有一个从未被解释过的奇特现象,这就是,这个文化从未产生写实传统和写实作品。华夏文化是一个未曾中断、无比古老的文化,但它就是不会产生像古希腊“维纳斯”“大卫像”之类,能给人以共同美感、一目了然的写实雕塑。在中国博物馆里,除了有无数年代久远、高度写意的雕塑,甚至没有一个像古埃及金字塔旁“狮身人面像”那样的半写实雕塑(至少头部是写实的)。这到底是为什么?

笔者以为,这并不是因为华夏古人描摹能力天生低弱,而是宗教观念导致的,是由原始苯教注定了的。不管是史前的神人雕塑,还是用象形会意方式创制的甲骨文金文,本质上都是古人宗教观念的一种投射。在创制神人雕塑的时候,首先要表达的是它的神灵属性,而不是人的直观表象,在观念上就排斥了写实。

这些玉雕、陶塑之所以宝贝,被用作了礼器,也是由于它的神灵属性,它是猪猴结合体。如不表达,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天豕地猕”的观念一旦表达出来,立就就成了上述那种“奇怪的大鼻子人”。久而久之,华夏艺术就以写意、抽象见长了,至于写实技巧,始终处于比较幼稚的状态。

考古显示,史前时代,原始苯教曾广泛地传播,向西波及到了波罗的海周边地区,西方的许多神灵名称,甚至古国号,都来自古羌藏语。但就传播力度而言,是在不断衰减的,传到古希腊和古埃及时,大约只剩下了一些神灵名号,神灵的本来形象没有到达西方,或者说没有在西方立下脚跟,这个“猪父猴母”观念在传播中就已经模糊掉了,丝毫没有改变西方人固有的那种写实传统和审美爱好。

奇怪的大鼻子神灵也在告诉我们,宗教观念对审美爱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离开古人的宗教信仰对史前文物进行“审美研究”是非常荒谬的,越解释越错误,甚至可能变成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广告:

据反映,我的第一本书《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网上书店已经断货,本人手头尚余少量,需要的读者请邮箱联系,或留言告知,或加微信,可与我联系购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