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江伟
徐江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105
  • 关注人气:1,8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语与雅言古字的对应关系(之三)

(2016-06-30 14:58:12)
标签:

藏语

雅言

藏语与雅言古字的对应关系(之三)

 

笔者以为,是古羌藏语构成了汉字(普通话)历史层次中的最底层,这就是许多古奥雅言字能与今天的藏语口语词汇音义兼合对应起来的原因。继续举例说明:

 

刌(cun),雅言用字,本义是刀子,也是用刀切割、断开的意思。《仪礼·特牲》:“刌肺三。”意思是用刀把肺割成三块。今天藏语刀子就读作cun

藏族巫师在跳神法会上会用利刀割自己的天灵盖,弄得满头是血,用鲜血献祭神灵。藏语把这种仪式叫“寸加猥”,意思是“挨了刀子的人”。

 

甲骨文和金文的戚(qi)就是以“戈”为形旁的。藏语把剑叫作qi,在藏语也是被剑伤而痛苦的意思。

成语“休戚与共”,意为快乐和痛苦都共同承担,利害相同。藏语“好”就读作xiu。两字都可能源自古羌藏语。

 

庸,雅言,意为中间,不高不低正好。

藏语把平的、中间的读作yong,在藏语也是平原、平地的意思。藏语把“中门”读作“庸郭”(yong goo)。柴达木平原:chai da mu yong。推测为庸的语言来源。

 

泄(xie),雅言,指水的流淌,但口语不用。但藏语口语确把“流淌”叫“些儿”(xier)。

 

帼,形声字,指妇女用的头巾。只有藏语把“头”读作guo,也把盖头的东西叫guo

 

兽,雅言,指动物。藏语把牙齿叫作so,把动物、牲口叫“苏呼”(sohu),本义是有牙齿的东西。故推测兽的原始读音就是sohu

 

啸(嚣),本义是高声唱歌或叫骂。《诗·召南·江有汜》:“其嘨也歌。”《礼记·内则》:“不嘨不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

藏语歌叫作xae;唱歌:xae dong;叫骂:xae xae dong

 

藏语把骑马叫作xun,与这个雅言字的音义兼合。

 

藏语把氏族之地、国土叫yu。仙境:rla yu。与这个雅言字的音义兼合。

 

藏语把走读作“逐”,把远行歇脚的地方叫作zhoe。与“驻”音义兼合。旅店:zhoe kang,藏语本义是歇脚的房子。

 

衮(gun),雅言,王公大臣的贵称。君王用的礼器:衮服、衮衣、衮冕。

藏语神读作gu,神用的东西叫gun,这是gu+in加了后缀的结果,意为神的。藏语尊号中常见gun,如“三宝”(佛、法、僧)叫“衮·鹊合”(gun qiah)。故推测衮来自古羌藏语。

 

擷(xie),雅言,意为摘取、拿走。与“携”为同源字。汉语口语不用。

摘取、拿走藏语口语读作xe (敬语),推测为语言来源。

 

掳,雅言,意为获走、抢走。藏语取得、获得读作lu,在藏语没有贬义。藏语“抢劫”读作“掳巴”(lu ba)。

 

该(該),从造字方式看,本义是“猪的语言”。只有古代羌藏类游牧民族是以猪为荣以猪自称的。

《说文》:“该,军中约也。”军中无戏言,说明其本义是指很庄重、很勇敢、许诺性的语言。

只有藏语把语言、说话叫作gai。藏语:“帕该”(藏语把猪读作帕);英语:“英姬该”;汉语:“稼该”;牧区话:“逐该”;拉萨话:“罗萨该”。

那么,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承认这个形象会意字是古代羌藏类游牧民族创造的呢?

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王該……”甲骨学家一直认为这是殷商始祖“王亥”的异写。现在看来不是,而是“王说……”后面记录的应是殷王所说的话语。

 

诧(chà),雅言,意为害怕、吃惊。藏语吃惊、害怕叫作“查哈”(chah),用作名字时候读作“查哈·巴”(chah ba)。

 

敕(chi),金文是会意字,由“柬”和表示刻写的“攴”组成,特指帝王的昭告和命令。

今天藏语“写”仍然读作chi,在藏语也指用笔写成的文章或纸片,因为藏语词根词是没有词性的。

藏人小学生就在学习写“chi”的事实告诉我们,远古皇帝可能大多是说古羌藏语的,否则就不会有“敕”这个读音了。

藏语“刀”也读作chi(刺),其实就是“敕”读音的最终来源。因为远古时代没有纸,文字都是用刀刻在木片或者骨头上的,远古的“写”就是用刀刻。刀既是杀器,也用作书字的工具。

 

央,本义是土地神。甲骨文央是会意字,由上部一个四方形,下部一个“大人”组成。四方代表土地、国土,古人认为地是方的,每块土地都有土地神掌控着。四方形里有一小横,表示土地神居住在中间,下部就画一个人形:


            藏语与雅言古字的对应关系(之三)

                            

                            甲骨文央字 


在藏语中,土地神就叫yang。苯教认为每一方土地都有土地神,没有土地神的许可就不能动土或者在上面砍伐。至今藏人在建房都要清巫师举行“敬央仪式”,就是献祭土地神,仪式中有“下宝瓶仪”,即在地基的四角埋下一些装有谷物的陶瓶、动物骨骸之类,以求神灵的喜欢。

藏人认为yang是无处不在的。在青稞收割后,他们要举行召回“青稞之央”的仪式,因为央神会因此离去飘走。卖出畜口时,他们要抓下一点畜口毛发保存其起来,让央神有所依附,否则别人就会带走自家的福分。婚娶时,娶亲者必须用一撮羊毛附在五彩箭杆上,送达对方家里,藏语叫“央达”,以示福分的交换。

藏人认为,一切财富都是yang所赋予的。如果惹得土地神发怒,人就要遭灾,就要被“殃”。这是同源字,同一个神灵所为,但含义与表示福气的“央”相反。

藏语“死”也叫yang。衰败:殃巴。天葬:xia yang

可见,甲骨文“央”不管是造字方式还是本义,都与藏人关于土地神yang的概念高度一致,它应该是古代羌藏人发明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