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务旅行》5月总第40期卷首语——海南潮又起了

(2010-05-05 10:12:09)
标签:

旅游

分类: 前面

“海南潮”又起了

 

    海南人符定伟在写海南演变的文章里提到一句话:“激情而且机会遍地”。

    激情与机会,因为旅行的快乐而被淡忘的这对双生词,让我找回少年时的许多记忆。我生于“七十年代”。生于“六十年代”的另一些人,记忆会更深刻。那时候,有关“海南潮”的报告文学几乎都取材于“八十年代”的海口和三亚。文学作品中的下海南的英雄们精力旺盛、骚动不安,他们的爱恨情仇扩延全岛。

    我在海口对岸小城徐闻长大。小时听大人们说历史,海口的码头上,凡是打从徐闻过来的,都被统称海北仔或大陆妹。初时听着,觉得有点挑衅,但也挺亲切。徐闻曾因“汉代海上丝路出海港”声名显赫,但却在许多问题上一直“徐徐而闻”。有“海北仔”这样的名号,反显得洋气。海北人称海南人“海南佬”。

    海北与海南,夹着18 海里的一条琼州海峡。后来,我发现有些9 岁左右的海南佬,竟然穿着小裤衩,从海峡南边的秀英游到海北的角尾。我的天!那不是休闲,不是练身。少年以琼州海峡之名,要给自己游出一个机会。少年有理想。

    海边生长着,我们,少年海北仔和海南佬,慢慢感觉到海峡两端潜藏着无限能量:这里的瓜果,这里阳光、沙滩,这里的珍珠、红树林,这里的海底油田……我们欣赏着海之南北的可爱物产,产生为之奉献青春的情感,等待各种机会。

      1988 年前,海南岛是广东的特别行政区。在海口新港码头挤上“海鸥一号”客轮,到达海北的海安,买只茶叶蛋,跳上长途大巴,可到广州,再买张火车的站票,能上北京……海南佬深知“北方有佳人”。某些时候,海北仔便以海南佬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

      1988 年,海南建省前几个月,传闻徐闻要划归海南省管辖,“海北”有多重要,可想而知。传闻总是不攻自破。接下来,是必须写入海南历史的“十万人才过海峡”的壮举。开始前几年,过海必须持通行证,徐闻是“过境”必经点,也是离海南最近的办证点。当时一张证收手续费一元五角。遇上台风,“人才龙”和车龙从海安港排到徐闻县城,足足十公里。1988 年到1992 年间,我敢说我曾经陪上纯真年代的感情,通过一个中学生所能贡献的社会关系,并慷慨解囊, 帮过几位北方南下的有志青年“优先”过海。至今,他们还是杳无音信。我只有“义勇”的回忆。

    后来明白,海南在建省前有“汽车事件”,建省后有“房产泡沫”。海南毕竟产生了许多不曾存在的创富神话。那么多人在美丽的海岛上折腾着。他们为了谁?

    一晃30 余年。海南人最终还是记住了雷宇、谷牧……也等来了一个迟福林。迟福林的蓝图里,尽是似乎全球化的概念,譬如低碳工业、绿色农业、国际免税区等。以“国际旅游岛”的名号再次打造海南?这不是早就开始的事情吗?这时的海南,还是买房不如租房,曾经上到了天的酒店价也没跌到谷底。这时的海北,倒是像八十年代的青年们一样,更骚动,更不安,他们在为2012 年跨琼州海峡大桥的建成做各种可能的准备。等待一条大道通海南。

    这回,我们避开“第三轮浪潮”,不论海南佬和海北仔,而是先以“生态之眼”扫描海南全岛,并悄悄消融在这湾那湾之间。我们的期望是,即使再有一批陈锋式、冯仑式、潘石屹式、迟福林式的“海南人”,也还是可以激情满怀。

    但必须悠着来。为什么?偏偏是海南。

 

——《商务旅行》副主编:陈德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