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都之旅
早期蜉蝣在3、2亿年前飞上了天空,它们闪舞过大片的低地,沼泽和潮湿的热带森林。覆盖了大型木贼、真蕨、石松、已经灭绝的种子蕨,科达植物和古老的松柏树。这些森林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它们中很多都变成植物化石。这些生命在历史上最多产的植物,聚集变成了我们如今的天然气、石油。特别是煤炭。这些树长到30英尺(9米)高形成了天然森林。风暴中这些树木倒下落入潮湿的石炭纪的土壤和沼泽中。植物的遗体被沉积物淹没并掩埋,堆积为厚层的富碳有机物质的残骸。经过地震活动产生的压力长期作用,这些有机质最终成了煤炭。
现在大多数的煤炭和石油起源于石炭纪时期呢?传统观点认为是由于石炭纪沼泽为化石燃料的形成提供了最佳条件。自那之后地球变得更加干燥,周围环境已经不太理想了。实际情况果真如此?石炭纪后森林并没有消失,中生代和新生代时期会出现更多的树木,延伸到更高的海拔,长得更为高大。石炭纪后,内陆或许变得更干燥,但仍然有许多小溪、河流和海岸湿地。干燥的高地的树木很容易被冲到河流中,并在低洼处沼泽中聚集,这其中一定发生了气候变化以外其他什么事情。
另外一个问题;如果现代森林树木死亡后会发生什么?啄木鸟、山雀、五子雀喜欢在树杆上钻洞。这些鸟儿搬走了又有许多小动物搬了进入树洞挖大,在枯树开掘隧道。例如蜜蜂胡蜂,并不是为了寻找食物而纯粹是兴建巢穴。树皮被小蛀虫偏头虫吞噬虫侵入并占据。它们钻掘活动疏松了树干内部,使得真菌可以自由的生长扩散真菌的生长加速了树木的腐烂。并给昆虫提供了比原先树木木材更加营养的食物。蛆状幼深深挖掘到芯林中,小蠢虫、钻木甲虫在其中产卵,同时在下方细菌和真菌生长使根部腐烂。到小型节肢动物将其咀嚼殆尽。这就彻底改变了本地的环境条件。因为大多数树木都分布在潮湿的土壤,它就更加暴露在真菌和小型节肢动物面前。热带地区白蚁将木材破坏的支离破碎。它们与木蟑螂一同都是少数几种可以消化木材的动物。因为它们的肠道内居住着共生微生物。在温带和热带地区,木蚁很快能全搬进去。它们不吃木材,只是钻孔居住里面,最终把一棵大树变成碎块或木屑,留下的碎片与泥土混合在一起,再进一步被土壤、真菌和微型节肢动物分解。在现代森林中,已经没剩下什么可以存活并化石为煤炭或石油的了。大部分树木都再循环归到森林生命系统。
在早期石炭纪出现,没有鸟儿哺乳类、蜜蜂、小蠢虫,钻木甲虫,噬虫、白蚁或蚂蚁,此外泥盆纪和石炭纪时期,植物通过产生纤维素和木质素而长得更加高大。这些成分很难被动物消化,没有一种昆虫(早期)能消化线木材。石炭纪巨型木贼像现代木贼一样,使用大量二氧化碳令它们的维管组织变得更加坚韧,也让它们几乎不能消化。因此,晚泥盆纪和石炭纪确实因它们的植物体积多方面变得特殊。不仅仅因为潮湿的气候和有利于植物生长的二氧化碳高浓度,也因为在此几千万年中,植物能够制造出大大超过食草动物所消耗的生物量。第一种食木昆虫-木蟑螂是直到晚石炭纪才出现的。接后着二叠纪出现了噬虫和多样化的钻木甲虫。久而久之,更加复杂多样的食木动物和群落生出来,而石炭纪时全球植物资源的批量生产再没有发生过。
处女航
在二叠纪化石中发现了甲虫(鞘翅目)。在石炭纪地层发现昆虫化石。早石炭纪出现的捕食者所谓锁孔两栖类名字来源于它们独特的钥匙孔状眼窝,它们是第一种发育出耳的两足脊椎动物。它们可能已经具备了产生声音的能力,并利用叫声来吸引异性或标记领地范围。
耳朵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方面十分有用。比如寻找食物,可以听到节肢动物穿过落叶沙沙的声音,马陆和昆虫咀嚼着它们食物的嘎吱嘎吱声。或者刚刚起飞的昆虫抖动翅膀准备起飞声。当节肢动物开始在森林中制造大量嗡嗡颤动的噪音时,脊椎动物演化出来了耳朵。
石炭纪时期的森林除了产生我们的耳朵和煤炭资源外,还产生了更多东西。大约3、2亿年前前石炭纪后半期,还为最早的飞行昆虫提供了栖息之所。石炭纪期间只有一个简单的昆虫目-衣鱼目。我们熟知的衣鱼和家衣鱼。
衣鱼目被认为与飞行昆虫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它们有头部,具六足的胸部和一个长的腹部。与蠢虫类似。衣鱼类有3条长丝脉,附肢从身体末端托伸出来。它们没有翅膀或者翅芽,但每一胸节上部扁平并稍微向两侧伸出。古老的衣鱼类可能会爬到植物顶部进行蜕壳,而且它们可能会从其高高的栖息地上跳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