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丝绸之路上曾经的西州回鹘王朝以及天山北麓——隋唐时代9-13世纪历史研究(一)

(2023-07-01 16:35:28)
标签:

杂谈

教育

文化

旅游

历史

        公元9-13世纪立足于东部天山地区的西州回鹘王朝曾在古丝绸之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唐代中叶以降伏,因为西北民族的民族隔绝,中原汉文史料对西域地区记载较少,阿拉伯、波斯文著作因作者距离遥远,语言不详;当地出土文书和文物比较零碎,又大多被外国探险队掠至欧美日本等国,分散于各国,这一时段西域史号难治。付马博士利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德国柏林大学自由大学进修学习机会,系统收集了海外有关回鹘文出土文献研究成果,接触了芬兰德国所收藏的新疆出土文书,全面把握国内外所藏吐鲁番、敦煌等出土的回鹘文、汉文、粟特文、摩尼文文书中的信息。以及传世汉文、波斯文、阿拉伯文史料和历史文献。对相关研究成果仔细阅读研究。纳入其对西州回鹘王朝政治进程族群认同,城镇建设相关讨论中。而西方在所搜集的文献上断章取义,歪曲肆意编造历史,蛊惑人心的新疆东突厥三股势力就是回鹘这段历史,所谓东突厥其实历史上原本不存在的。
                   我们看看作者所搜集的西州回鹘史的史料研究概况摘录
       回鹘本是生活在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部落。“回鹘”一名最早见于唐贞元年,该族群此前以“袁纥”“韦纥”“回纥”等名称出现于汉文文献中。与回鹘一样都是其本族语言自称。早在北魏时代,便以“袁纥”之名出现于史册。隋代汉文文献中被称为“韦纥”。隋炀帝大业年间,韦纥与仆骨、同罗、扒野古等部族叛反突厥汗国独立,自称“回纥”。此后直到中唐,“回纥”一直是该族群在汉文语境中的名称。
       公元8世纪中叶,回纥取代了突厥,在蒙古高原建立起强大的汗国,成为威服诸部落霸主。公元762年,回纥汗国牟羽可汗率军进入中原,与史国义叛军作战,帮助唐军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次年,他携4名摩尼教僧返回漠北。开摩尼教于回纥汗国。788年或789年,回纥上表唐朝,请求更名“回纥”为“回鹘”,获唐朝许可。自此回鹘成为该族群在汉语语境中正式名称。789年,吐番大军攻至唐北庭,回鹘出兵助唐,与吐番在东部天山北区交锋,结局是回鹘击败吐番,将东部天山地区纳入自己势力范围。公元9世纪初,回鹘汗国已在天山地区建立起稳定的统治秩序。势力范围辐射至中西、西部地区,成为欧亚草原部落最强大的政权。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在天灾、内乱和外敌黠嘎斯进攻下,土崩瓦解,其部众向不同方向迁徙。回鹘贵族庞特勒率15部回迁,后在唐朝安西护府中心地区龟兹、焉耆一带建立政权。该政权被学术界成为“安西回鹘”。公元866年,北庭的回鹘首领仆固俊异军突起,攻占了西州等地,以西州北庭为中心建立“西州回鹘 ”政权。大约9世纪末,西州回鹘攻灭了安西回鹘,在东部天山地区建立起稳定的政权。
        西州回鹘在汉文化文献中又称“和州回鹘”“龟兹回鹘”“阿萨兰回鹘”,被学术界称为“高昌四鹘”。在10-11世纪,西州回鹘是中亚东部最为强大的政权,是连接中原内地、中亚伊斯兰世界和草原地带的纽带。回鹘人最初沿用突厥汗国官方文字突厥鲁尼文;后来也开始用粟特文拼写其语言。他们以粟特文为基础创始制本族文字回鹘文,至此在九世纪将其用作官方文字。19世纪末叶以来吐鲁番地区陆续出土了大量回鹘写本刻本资料,属于西州回鹘王朝及蒙古族时代,反映了西州回鹘居民丰富的精神生活文化风貌。除了回鹘文以外,汉文也是西州回鹘王朝早期通用文字之一。在吐鲁番出土的一些西州回鹘时代的公文书上,可见西州回鹘宰相所用的一种印文。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公元951年)春二月辛丑“西州回鹘遣使贡方物”是为该政权以西州回鹘之名首次见于史乘。
      12世纪初,辽朝王族耶律太石率部西迁中亚,建立西辽政权。西州回鹘逐渐丧失独立地位,成为了西辽的属国。13世纪除,蒙古汗国崛起,西州回鹘背叛了西辽归顺了蒙古。东部天山地区被纳入蒙古汗国势力范围。因其较早归顺且文明程度强于西北诸郡,西州的精英人士颇受蒙古统治者重视。多有入主动者。元代汉文文献中逐渐固定以“畏兀儿”“畏吾儿”等词,指称西州回鹘地区非穆斯林人口。15世纪以前,东部天山已经开始伊斯兰化,以后当地城乡佛教人口已不占多数。佛教文化已经衰落。随着统一政治体系的消失和文化信仰转型,西州回鹘人的政治-文化共同体意识逐渐瓦解。,该族群-政治体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西州回顾人在活动的地理空间是东部天山地区,天山山脉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向西延伸至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地理学意义上的东天山指天山山脉东部的博格达山,巴里坤山和喀尔力克等山岭。东部天山地区有狭义和广义两重含义。狭义东部天山地区指的是东天山及南北两麓的盆地、草原地带,处在其中的吐鲁番盆地、吉木萨尔以及哈密盆地,恰是西州回鹘政权的核心地区。广义上东郊天山地区,则在狭义范围之外,再加上焉耆、库车和阿克苏以北的天山山脉及其南北的绿洲,草原地带其大致范围相当于唐代北庭都护的辖境和安西都护府下龟兹、焉耆两镇所辖之地。自8世纪末叶起,该地区落入漠北回鹘汗国的控制下,后又成为了回鹘西迁的目的地。9世纪中叶,西州回鹘政权崛起,随后又将该地区纳入势力范围,直到11世纪中叶,该地区几乎与西州回鹘政权的疆域重合。
        自8世纪末,漠北回鹘汗国占领东部天山地区起到15世纪末,吐鲁番盆地居民主体伊斯兰化为让回鹘人作为主要族群在这一地区活跃了7百年之久,发展出独特的西侧回鹘文明,西州回鹘作为一支独立政权存续了300年时间,是唐元之间中国西北之间最重要的民族政权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