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教授”用心理学管片
(2013-04-12 14:30:38)
标签:
健康心理学文化 |
5
4月3日,送仙桥社区,民警刘树华正在街头巡查。
社区警察故事
即日起,华西社区报记者走进成都六个主城区,探访工作在最基层的社区民警,听他们给我们讲述平凡又精彩的“警察故事”。如果你身边也有有故事的片警,欢迎拨打96111推荐。
爱笑、能侃、能办事……这是送仙桥社区居民对社区民警刘树华的印象。当了8年片警,这个从刑侦岗位上退下来的老警察,将刑侦经验带进片警工作。他最爱研究心理学、法学,他会就小偷的作案时间、手法开讲座,还会给小区保安培训防贼技巧,几年下来,管片内的犯案数量大幅下降。
刑侦“教授”当片警社区案件降一半
刘树华是成都青羊区公安分局草堂派出所的民警,成为社区民警之前,他是一名刑侦民警。比起现在的“鸡毛蒜皮”,那时候的他要接触的都是“大案要案”,2005年,47岁的他成了青羊区公安分局年龄最大的刑侦民警,按规定只能退下来。
当年3月8日那天,刘树华正式成为送仙桥社区的片警,一晃已有8年。当刑警时,刘树华最爱研究心理学、法学,每天晚上睡觉前总要看半个小时的法律条文,同事们因此称他为“教授”。这些经验和学识让他的片警工作轻松不少,在防范案件方面成效显著:2005年,送仙桥社区共发生150多件案件,到了2012年,这个数字下降到70件左右。
织就社区安全网给小区保安传经验
送仙桥社区面积0.7平方公里,常住户数6500余户,都是刘树华和另一位社区民警的管片。“这么大个片区,光靠我们两双脚,两双眼来巡查肯定效果不佳。”刘树华根据自己的经验,开办讲座、培训保安,在社区范围内织就了一张安全网。
前年,成都市公安局编写了一套如何防止入室盗窃的案例宣传,刘树华自己复印了一大叠,把它贴到每个小区和院落,还组织居民现场宣讲,让居民学会自我防范。同时,刘树华每年都会对小区的门卫和保安进行2-3次培训,告诉他们小偷的作案时间和手法,传授防止犯案的经验。昨日,刘树华举了个简单例子,“小偷是最胆小的,来菜市场和商场摸包包,有经验的警察一眼就能看出。”刘树华说,如果门卫和保安看到这类陌生人,只需要大声质问“你找哪个?”就能轻松吓退小偷。
华西社区记者 彭娅兴 摄影 陈羽啸互动征集
商场频繁被盗,他们一起想法防范;邻居起纠纷,他们出面调解……身着警服的他们,在警履中没有惊天动地的破案经历,但却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每一个院落,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们就是社区民警。
即日起,华西社区报记者走进成都六个主城区,探访工作在最基层的社区民警,听他们给我们讲述平凡又精彩的《社区警察故事》。
如果你身边也有有故事的片警,欢迎拨打96111推荐。
http://www.psychcn.com/psylife/201304/12500657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