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标签:
杂谈 |
【核心提示】十年来,中国心理学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均取得历史上最好成就,得到国家的充分肯定与重视。
十年来,中国心理学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均取得历史上最好成就,得到国家的充分肯定与重视。
心理学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心理学的平台建设取得突出进展。其中科研基地建设日趋完善, 形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各省(市)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共同发展的格局。有4个心理学研究单位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和社科规划办科研项目近200项,其中有关系国家全面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课题,如国家“863计划”项目和“211工程”项目,也有省部级以及教育、企业、工商、军队、卫生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课题。
科研人员承担项目取得突出成绩。各类研究报告增多,其中林崇德等人2003年提出的智力三棱结构理论等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关注。董奇主持的“中国青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状况研究”为中国心理学历史上涉及面最广、资金投入最大的项目。
国际学术交流增多。十年来,每年都有众多心理学家出席国际心理学会议,也有众多心理学家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研究。
心理学教育取得长足发展。260多所高校建立心理学本科专业,100多个单位拥有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4个单位拥有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招生规模逐年递增。众多心理学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被列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心理学各学科“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大量有影响的国外心理学教材被翻译或影印出版。
重视国际心理学中国化
十年来,中国心理学界尤其重视心理学国际化与中国化的相互促进。中国心理学研究已经开始从被动接受、跟踪国外研究转向原创性工作。当代心理学的发展是以西方学术思潮为主轴而演进、以自然科学范式为主要思路而进行的,但人的心理与行为受到所处社会和文化环境制约,不研究社会文化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类心理。中国心理学家在高度重视中国心理学国际化的同时,尤其重视国际心理学的中国化。
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也开展了跨学科协同研究、跨文化协同研究。近年来中国心理学与脑科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人类学、遗传学、神经生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等跨学科协同研究不断涌现,也更加重视研究方法的更新,注重掌握先进仪器和数据处理方法为研究创新作贡献。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