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一片天》“父爱”引共鸣

标签:
杂谈 |
电影《跑出一片天》将于暑期档6月1号公映,作为近年来鲜有的亲情励志电影,片中所反映的“燃烧梦想”和“爱”等主题在广大观影人中间引起了强列的反响。其中,导演用诙谐中不失温情,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触碰了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那些不平凡的经历,不平凡的伤痛,从而是电影变得真实、深刻、感人。
同时,影片中的主人公男孩与父亲,从相互隔阂,到彼此理解的过程,更是反映了当下整个时代普遍父子关系的缩影。生活中,父爱永远站在一个深沉的角落,最容易被忽视,却是内心无法割舍的珍贵感情。影片通过真实的生活细节,与激烈的父子冲突,描摹父子间世常百态,从而放大对父爱的思考,引起大家共鸣。
http://image.psychcn.com/info/psylife/201205/Image16178260.jpg
父爱如山:隐晦而深沉
在很多电影和文人墨客的笔下,自古以来,描写母爱的电影和文章多如牛毛。而对父爱的提及,却往往很少。当然,这与中国人几千年来所受的儒家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在传统的儒家文化观念里,男人,尤其是一个父亲,往往担任着养活一个家庭的角色,这也就决定了他在家庭中具有绝对的地位。同时,由于他得对整个家庭中所有家人的生存和生活负责,就使的无暇再去注意和孩子的交流和孩子的需求。但这,并不代表他不爱他的孩子,或者说比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少一点。
不,他们的爱一点也不少,甚至于要来的更深沉一点,但是由于由于男人天生的责任以及要花更多的时间为孩子的生活提供保障之外,还有中国男人时代沿袭的不善于表达。正如电影中的孩子和他的父亲。孩子的父亲其实一直以来都在爱着孩子,关注着孩子的成长,但是由于两代人之间的隔膜以及许多无意间造成的隔阂,他和孩子的关系一直很紧张,甚至一度给孩子造成父亲不爱他的错觉。
电影中,孩子和父亲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通过遇到很多人的帮助后,最终消除了隔阂,并相互理解。而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例子每天都在上演。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电影中的结局一样,和孩子友好相处,相互理解呢?在这里,华夏心理的专家真诚帮助你,并希望全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够学会和孩子和睦相处,彼此成为对方的天堂。
一:多注意孩子的需求
尽量对孩子提出的每个要求都要仔细分析一下,这样就能避免许多孩子因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与父母 发生的冲突。因此,父母要定期与孩子花时间呆在一起,保持理解的态度,经常做一些表示对他们的感情的动作,例如点点头,拍拍肩膀,摸摸他们的头,俯下身问他刚才说了什么等。
二:意见相左时,要共同商量解决
遇到和孩子的意见不同时,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并和和孩子共同商量解决方法,给孩子多一些选择。同时,父母要适时地做出一些让步,慢慢培养孩子理解道理的能力。
三:冲突时,避免硬碰硬,柔和处理
和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要及时撤离战场,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避免对他的行为做出强烈的反应,以致卷入与孩子的抗衡,失去主导的控制,这样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余地让孩子反省,同时,孩子在试探自己的势力范围的时候突然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战场空空如也,远不如合作好玩得多。
同时,华夏心理是国内唯一一家专门致力于心理学教学的机构,多年来一直在关注我国众多亲子问题,并取得了突出成就,赢得了一大批父母的信任和青睐。如您正在为如何和孩子想出而发愁,欢迎致电:400—886—1166详情咨询!http://www.psychcn.com/psylife/201205/16500615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