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辞典—虚假同感偏差
(2012-04-13 10:33:10)
标签:
杂谈 |
华夏心理导读:虚假同感偏差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会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
和几个朋友一起吃火锅,一个朋友喜欢吃鱼丸,就点了两盘。可是,饭局结束的时候,那两盘鱼丸似乎没有怎么吃,有朋友问“你点的鱼丸,你怎么没有吃多少啊?”那位朋友不好意思地说“我今天胃不太舒服,我觉得鱼丸很好吃,是给你们点的。”大伙儿不置可否。
人们总是无意间夸大自己意见的普遍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自己有疑心,就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这种虚假同感偏差使你通过坚信自己信念和判断的正确性,获得了自尊和自豪感,但同时也给你带来了决策和选择的错误。
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
有些因素会影响你的这种虚假同感偏差强度:
(1)当外部的归因强于内部归因时;
(2)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某人非常重要时;
(3)当你对自己的观点非常确定或坚信时;
(4)当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和学习受到某种威胁时;
(5)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时;
(6)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时;
相关寓言故事
以前,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木匠带着孩子在地主家干活,木匠干活干得大汗淋漓,就一件一件把自己的衣服脱掉了。这时他想起了孩子,生怕他热着,也一件一件把孩子的衣服给脱掉了。后来孩子被冻死了。
http://www.psychcn.com/enpsy/201204/101279614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