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交巡警温柔劝说救轻生者
(2011-11-19 14:22:25)
标签:
杂谈 |
华夏心理导读:听说过研究生做交巡警,却很少听说心理学研究生当交巡警,有意思的是这位心理学硕士交巡警,还用专业知识救下一名跳桥轻生男子。这样的巧遇,就发生在重庆南岸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17大队民警孙建身上。
“别人都说心理学是偏门知识,我在交巡警工作中居然用到了。这样巧合我自己都觉得稀奇。”今日,向华龙网记者说起这事,孙建脸上露出了一丝略感意外的表情。有了这次经历,他希望今后在交巡警岗位上帮助更多人。
接到报警 他一分钟赶到现场
“有市民报警,一男子坐在长江大桥栏杆上,哭着似要跳桥,请速前往查看。”11月2日20时49分,正在辖区巡逻的孙建和殷智勇,对讲机里忽然传来了平台指令。
“请重复,跳桥人具体位置?”接到指令后,孙建心头一紧,立即按动对讲机,询问事发地点。
“地点是长江大桥进城方向,南桥头,雕塑下!”
“明白,马上就到。”来不及多想,孙建和同事殷智勇立即调转车头,拉起警灯警笛,向长江大桥疾驰而去。不到一分钟,赶到南桥头事发现场。
此时,一名年龄约20岁的黑衣男子,骑坐在桥栏杆上,双脚悬空,手握电话大声叫喊,神情沮丧,痛哭流涕。
“他情绪已失控,不能刺激,否则会出意外。”孙建向殷智勇耳语。随即两人分工——由于有心理学知识,孙建主动请缨接近男子劝说;殷智勇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并伺机配合营救男子。
虽然此前也处置过类似警情,但为能有十足把握挽救轻生男子,孙建还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镇定了一下,然后慢步向男子靠近。“不能急,先稳住他情绪。”孙建心里默念着。
在距离男子4米左右位置时,孙建停住脚步,坦然地和男子对起话来。
“到底啷个了嘛?”孙建轻声问道。
男子泪流满面,目光呆滞没有答话。
“风很大,坐在那里冷么?”孙建关心地问,男子一言不发。忽然,向他扔来一张纸条,孙建急忙拾起,上面写着:“亲爱的,你为什么就这样离开了我,为了你我离开了我的家人,世界上还有哪个男人有我对你好……”
孙建明白,男子失恋了。
巧言相劝闲聊中打开男子“心结”
黑夜中,江风吹来丝丝凉意,让人不禁要打起寒战。孙建站在桥面,一边面带笑容保持与男子对话,一边冷静思考营救男子办法。时间一分一秒地在流逝。
“我就想她回来。”21时10分,男子在沉默后,终于说话。孙建心里一喜,男子开始信任他,这为自己靠近创造了条件。
“你怎么会到这里来呢?”孙建试图引导男子打开心扉,边说边向前。男子听到这话忽然再次痛哭,“我心情不好,找不到她,离开她我活不了……”
见男子激动,孙建镇定地说,民警会想办法帮他寻找女友。没想到,这一句回答竟然打动了男子,他迫不及待地问孙建。“她会来么?”
“我们一定尽力,请相信交巡警。”孙建诚恳地说道,并抓住机会再次往前靠近。
真情感动了男子。他哭着告诉孙建说,因为不知道女友为什么会突然离开,他才感到绝望,而想轻生。此前,他跟女朋友交往了一年,对她很好,而女友却只会要钱。为了女友,他都和家里断了联系。
说起当时情景,孙建告诉华龙网记者,与男子对话过程中,男子一直拿着手机,东张西望,并没注意到他在渐渐靠近。
21时20分左右,就在男子说起因失去女友而绝望时,孙建已和他半步之遥。
说时迟那时快,孙建箭步上前,一把抱住男子,旁边的殷智勇也跟着跑了上来,合力将他从悬空的桥栏杆上救了下来。此时,已赶到现场的南岸区交巡警支队综合大队大队长何平,和处警的同事们一道,将男子带离现场。
“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放弃生命!”把男子救下来后,孙建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他希望这句话,能让轻生者感觉到温暖和关怀,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成功解救心理学知识帮同事舒压
“男子姓罗,21岁。确实是因恋爱受挫而轻生。”孙建告诉记者,从他与男子对话到救下,只用了不到半小时,而他的几句话,收获了很好效果。面对自杀者,孙建认为,只有帮他打开心结,情绪得到合理发泄,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才能成功救人。
说起救人经过,孙建称那更像是闲聊,而不是苦劝。
“你没有和他说珍惜生活、珍爱生命这样话?”记者问。
“自杀者认为这是说教,不管用。一般自杀都是情绪到了崩溃边缘。他更多需要情感关怀,我所做的就是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孙建说,这是大学心理学教的。
孙建是天津人,27岁,2010年四川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考入重庆交巡警。他说,自己热爱心理学,业余时间还是大队的“心理疏导师”。
“平日里同事心里有压力,他都会跟大家聊天,还教一些解压技巧。”同事胡康博佩服地说,逢年过节,孙建还会自己创作短信发给同事,帮助舒缓压力,放松心情。
声音特别那是他的温柔“武器”
谈话中,记者感觉到,他的声音能给人一种温暖,而他的微笑更是动人,让人倍觉温馨。他的言语中透露着关心和热情,感染力很强。
作为交巡警,孙建每天需要巡逻、指挥交通等。休息时,孙建就会去附近校园看书。目前,他正在着手写一本心理学方面著作。
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到2010年,他参与了汶川地震灾区居民心理帮扶工作,曾经走进北川、崇州等灾区一线。三年中,他发现,心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能起到很大作用。
虽然现在的工作心理学用得不多,但他一直在寻找工作与专业相通的东西,以此帮助更多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学应用到生活的重要性。华夏心理隆重推出“心理学改变生活”大型征文活动,参与活动,更有ipad2等诸多豪礼等你来拿,活动详情 点击咨询。
http://bj.psychcn.com/content/11/11/19/0945404ec70a4c661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