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把拉手测试当成城市温度计

(2011-11-09 14:40:22)
标签:

杂谈

 华夏心理导读:在街头,陌生人向你伸手,你会给出一个微笑,欣然握手,还是转身走开?这个拉手测试,在很多国家都做过。学习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详情请点击咨询

  发起者们希望以此来“测试”城市的温暖度。事实上,拉手测试算不上是一个准确的城市温度计,但它可以带给我们的,远不止一个单纯的“城市温暖度”信息。

  【事件回放】

  街头,陌生美女伸手待握,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回应,是避而远之,还是欣然握手?两个来自北京的小伙子在天仙桥南路成都爱情斑马线前“导演”了被网络热炒的“拉手幸福女孩”测试,在20分钟时间里,有一个小男孩和美女姐姐握手,而在下午人流量稍微大点的琴台路上,只用13分钟美女就握手成功。测试结果让来自北京的两位小伙子感受到了成都的温情,称成都不仅是一个宜居的城市,市民也很有人情味。而据了解,相同的测试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城市都举行过,曾创下过580多人路过后才有第一个人上前握手的纪录。

  A 脑海里的刻板印象可能是种偏见

  英国人保守,美国人开放,法国人喜欢安逸享乐,意大利人多情,荷兰人可靠……提到对不同国家的人的印象,你是不是像很多人一样,有这些看法?

  心理学有一种概念叫刻板印象。就是对某一类人以及现象的简单概括。我们为了简化世界,通常会根据零星的经验(直接的或者间接的经验)形成对这个世界的简单概括。这样的概括可能准确,也可能不准确;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准确的刻板印象是我们所期待的,这样可以增强我们对差异的敏感性,以及对多元文化中的文化更准确的觉知。

  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更可以应用到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助人自助,提高工作效率,成就美满生活,快点行动起来,跟随华夏的脚步,像个心理咨询师那样,开始心理学的神奇之旅吧,详情请点击咨询

  但是,廖丽娟指出,通常,我们形成的刻板印象并没有清晰的证明。“比如,我们认为城市的人往往更冷漠,上海人更精明。往往存在过度概括或者有失准确性。因为首先冷漠和精明往往是很模糊的评价,也没有清晰的标准。得出这样的结论的人可能带着相应的负面情绪。比如在城市中问路,因为城市中的人通常步伐匆匆,或者可能对不那么确定的事情比较谨慎,使得问路的人的期待落空,于是就容易形成一个内在的归因——问到的这个人比较冷漠故意不回答,进而推论到城市的人都比较冷漠。”

  从心理学来讲,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模式的确会导致人们产生相应的人格特质,甚至会影响人们的外貌和气质,这些不同往往是适应生活模式而逐渐形成的,就这些特点本身而言往往是中性的。廖丽娟解释说:“步伐快是中性的、客观的,如果用负面的内在评价去归纳概括,就带上了归纳者的主观情绪,这些主观情绪能让人们印象深刻的往往是负面的部分,因为负面的经历可能印象更为深刻,于是你就会发现刻板印象中对某一类人的评价,往往以负面的评级居多。”

  而刻板印象形成后,接下来会发生的一种现象会更巩固这种偏见——验证性偏见。一旦人们形成了一种观点或者信念,人们更愿意去证实它,而不是反驳它。这就是验证性偏见。疑邻偷斧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表现。

  这样的状况有没有办法改变呢?廖丽娟举出了自己的亲身体验为例。“我刚到上海的时候,很多人都告诉我上海人很精明很冷漠,于是越来越发现上海人精明和冷漠。我觉得呆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快乐,于是我开始去发现上海人的热心和简单之处,现在我觉得上海人真的是很热情,问路总是会被回答,还有人会带我到附近。所以,偏见可以被自己巩固,也可以被自己瞬间反驳,因为这本身就是很主观的过程。”

  B “拉手”之前想清楚初衷

  新闻中,我们看到有人拉手之后,被告知有50元奖金,立刻脸色大变,匆匆走开。廖丽娟表示,这说明人们拉手的动机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去拉手的人们表示了鼓励和友好等内在的期待和动机,这种动机如果被转化为50元的外在动机,会破坏人们这种美好的感受。“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与其给50元表示鼓励,还不如给这些人一个温暖的微笑、贴一张大大的笑脸。”廖丽娟特别指出,人们愿意拉手是带着温暖友好的动机,但是不能反过来推论,认为当人们没有主动去拉手的时候就代表了冷漠。

  拉手测试,在很多地方都曾有人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影响?廖丽娟分析说,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总是习惯地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这种解释会影响人们的态度,反过来会继续影响人们的行为。比如说,我们拉手,不是为了50元,也不是因为喜欢和陌生人拉手,那是为什么呢?我们很容易形成对自己的态度——我是一个友善的人,一旦形成对自己的这种态度,我们会形成美好感受,同时这样的态度还会增强我们将来友好的行为。

  从这个层面说,拉手活动是积极的,它至少帮助了那些参与拉手的人们对自己的美好评价,由此也会增强他们的友好行为。而这些个体的友好行为会产生蝴蝶效应,推动环境的改变。

  拉手活动的发起者,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发起这样的活动呢?有人可能会说,因为城市里,人们似乎变得越来越冷漠。对此,廖丽娟却有不同的看法。

  心理学试验证明,当我们认为对方友好的时候,会增强对方的友好,反之,则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拉手活动的发起者认为城市人是冷漠的,那么,无论怎么去做,都已经预设了对方的冷漠,这种预设其实不会增加人们的友好,而是去验证发起者的冷漠偏见。反过来,你认为并坚信人们是友好的,于是你伸出友好的双手,因为你预设对方是友好的,这种预设会传达给对方,而且真的会导致你们都真正地友好起来。这个时候的拉手就变得美好而且积极了。“所以,在做这样的活动前,先要问问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预设是什么?”廖丽娟说。

  C 不妨把自己当做环境的建筑师

  社会情境和我们每个个体之间是双向联系的,这使得我们与环境之间存在互动。也就是说,我们是环境的产物,反过来,我们也是环境的建筑师。因为生活在某种社会环境下,使得我们烙上环境的特征,使得我们拥有相同和相通的地方。反过来,我们也会创造自己的环境。一个友好的环境往往是友好者创造的。

  所以,面对自己的时候,不妨把自己当作环境的创造者,我们可以为友好的环境去努力,因为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帮助环境友好起来。

  如果你对世界上的人微笑,你一定会相信,这个世界的微笑客观上是增加了。而且这会增加你对社会的自我效能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