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千里马” 也得备块“锂电板”
(2011-11-09 14:37:10)
标签:
文化 |
华夏心理导读:现在的社会,就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我们的人生,就是学习型的人生。对于不少职场人来说,在工作了三五年之后,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都会想到要“充电”。
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超过七成半的职员缺少职业安全感,并希望通过“充电”来充实自己,释放压力,寻找更好的机会和平台。虽然职场人士都知道“充电”的重要性,但事实是有意识地进行“充电”的人并不是很多。
现实生活中,更多的职场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很好的经济条件去专业的培训机构学习,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学,只能在工作中慢慢摸索。尽管边工作边积累经验也能得到提高,但是这种“充电”的效果并不明显。
首席咨询师李飒表示,过去总是把人才比作“千里马”,但现在更多的人愿当“锂电板”,因为后者可以不断“充电”发挥作用,而“千里马”并不能总跟上时代列车。
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更可以应用到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助人自助,提高工作效率,成就美满生活,快点行动起来,跟随华夏的脚步,像个心理咨询师那样,开始心理学的神奇之旅吧,详情请点击咨询。
那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进行“充电”?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职场人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合理安排充电时间和方式。充电分为自我充电和外部充电两种,自我充电是那些自学能力比较强的人,自己学习相关的知识。
外部充电则是通过参加培训班进行学习。事实上,凡是所学习的东西能够提高以后的职业竞争力,都算是“充电”。一般来说,“充电”要和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紧密地联系起来,根据当前个人职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来安排,做到学以致用。如果自己不具备这些能力,那就要去“充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