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存隐忧普遍自卑
(2011-11-02 14:39:04)
标签:
文化 |
华夏心理导读:据调查,目前沈阳市有农民工138.5万人,跟随父母在沈阳生活的农民工子女约有5万人,他们的年龄多在7岁至15岁之间,除完成作业,基本没有什么课外活动。
与大多数城里孩子假期时间被各种学习班、补课班大量占用相比,这些农民工子女几乎没有参加补课或各种学习班,而适合他们的一些科普参观活动、文化图书阅览和各种知识讲座等,他们也几乎没听说过。
记者与有关人士日前对和平区等市内5区及辽中的200名农民工子女(包括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60名,随父母在沈阳打工的14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令人堪忧。农民工子女存在自卑、内向、敏感、和父母沟通有困难等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你的心理话对谁说?
10月中旬,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周永梅、王颖,国家二级心理师冯一茗、冯狄到辽中15中学,对60名父母在外地务工的留守儿童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分为面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
“在和他们交谈的过程中,他们存在掩饰内心敏感现象,一方面他们内心中隐藏着自卑感,一方面他们又非常渴望与人沟通,渴望被关注。”
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专家周永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四位参与调查的心理老师, 每人面谈15个学生,面谈半小时。调查问卷包括:“你有心里话对谁说?”“你认为自己的童年幸福吗?”“你和父母每月在一起的时间有多久?”
面谈和问卷调查的汇总结果是,60名留守儿童中50%有“自卑、内向、自尊心强、敏感、渴望被关注”等心理问题。同时,引起心理专家关注的是“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问题。”
“这些留守儿童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不差,吃、穿、住、行与城市孩子差不多。但是,由于这些孩子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生活,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出于愧疚心理,这些家长对孩子的物质需求是尽量满足的,甚至有的家长会过于溺爱孩子。”
后记:
孩子的心理健康越来越收到家长以及老师们的关注,如何与孩子交流沟通是每一位家长的烦恼,心理专家的出现让与孩子沟通变得简单,家长们也不妨尝试下改变自己的教育模式,听听李子勋老师的家庭治疗工作坊,看看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与孩子更好的相处?从而更好的教育,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李子勋,在结构式家庭治疗方法基础上,融入后现代理论,系统整合家庭治疗多种模式,形成更适合中国人的李氏整合家庭治疗技术。
华夏心理“整合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是在学习卡课程“整合式家庭治疗训练工作坊”的基础上研发的阶段性、系统性、渐进性的新课程,整个项目分三个阶段,让学习者循序渐进地学习并掌握家庭治疗技术,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取得良好咨询效果。】
李子勋家庭治疗工作坊点击:http://zhuanti.psychcn.com/family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