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夏心理教育
华夏心理教育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773
  • 关注人气:1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们先犯些“错误”吧【华夏心理与生活】

(2011-04-14 12:01:00)
标签:

华尔街

心理学

家庭婚姻

疏于尝试

瓷器

育儿

分类: 心理与生活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给我讲了这么一则小故事:一天,她去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无意中看见老师让不满3岁的孩子拿着一把钥匙,在笨拙地试着插进锁孔中,想打开卧室的门,可怎么也插不好打不开。于是朋友主动过去想帮他一下,却被老师阻止。

老师说,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琢磨一会总能把门打开,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这门是怎样打开的!果然,那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如愿以偿。

孩子的错误大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长辈必须予以立即纠正的,如乱丢垃圾,不讲整洁,欺侮弱小等,一旦放任,以后就难以收拾。而另一种,即孩子能够自行纠正,主要是如何适应生活的那一类,却是应该允许其犯错误的,如前例所述。孩子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其实正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地帮他打开门,非但剥夺了孩子寻求正确“开门”方法的乐趣,也会使他们变得懒于动手、疏于尝试、习惯依赖父母。

我的女儿有一次因好奇心发作,想“鉴定”一下瓷碗究竟会不会破碎,竟当着我的面拿了一只往地上摔。面对满地的碎片,她自知犯了“错误”,以为将遭受我的训斥和惩罚。但我只是要她自己扫去碎片,让她记住瓷器易碎的常识。后来女儿从易碎的瓷器延伸联想到同样易碎的玻璃杯、镜子、瓶子、眼镜等,自觉地学会保护和使用这类物品,再也没有摔碎过任何东西。我想,那一只被女儿故意摔碎的碗还是非常值得的。

孩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独立自主的活动有助于他的成长。而家长要做的,是如何将孩子“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多给孩子“尝试——错误——完善”的机会。

华夏心理与生活】精彩推荐阅读

不靠谱的华尔街:应该多雇佣些妈妈  【职场心理学】

一个哀怨的女人向爱情的控诉家庭婚姻心理学

“第一任老师”的教养态度青少年心理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