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击日本强震】以人类的名义思考心理检阅

(2011-03-17 15:25:18)
标签:

日本

灾难

地球

人类

频发期

文化

分类: 心理百科

9级地震重创日本,地震触发的海啸几乎在瞬间吞噬了城市。生命如此脆弱,整个世界都在为灾区乃至人类的命运揪心、祈祷。

地球怎么了?在频频袭来的灾难面前,人类除了真切感知自身的渺小之外,越发没有了底气去问。甚至连罗列和总结那些越发变得频繁的天灾都令人倍感无力,但正是这频繁的灾难,将人类逼到墙角,此刻,谁都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携手渡过难关。灾难让人们站在一起,以人类的名义。

强震带来的命运思考

● 2012会不会重演?

2012年12月21日,玛雅人的日历的最后一天。杰克带着孩子去黄石公园度假,却发现曾有美好回忆的湖泊已经干涸了,而这个地区也成为禁区。

第二天,灾难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伴随大量陨石的坠落,让家园变成了人间炼狱。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

这是电影《2012》的镜头。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对此片解释说:“《2012》讲述的是一种可能性,地球会不会在2012年迎来它的终点,如果是真的,人类文明何去何从,地球上的居民又该怎么办?”

这虽然只是一部电影,但禁不住还是让人产生联想:2012年,世界末日是否会到来?纵观这几年,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发生里氏 6.3级地震,2010年9月,同一地区发生里氏7级地震;2010年10月,印尼西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引发海啸;2010年4月,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2010年2月,智利中南部发生里氏8.8级地震;2010年1月,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2008年5月,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

此外,近两年的雪灾、干旱等自然灾害也席卷全球。人类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

●世界进入地震活跃期?

频繁的地震灾难,大量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让人们不禁想到,世界难道真的进入末日时期?

实则不然。最近几年,中外学者纷纷发表言论,称地球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地震频发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根据天文学、气象学、海洋学的数据,通过数学、物理模型的模拟计算,认为从2004年印尼海啸开始,到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在中国汶川地震发生不久前,俄罗斯科学家也预言2018年以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甚至比2004年的印尼海啸还要厉害。他们推测这次地震的震中可能位于以下五个地区之一:美国和加拿大西部交界地带、智利、克什米尔、苏门答腊岛和安达曼群岛附近的印度洋。

无独有偶,在俄罗斯发布该消息前一个月,美国地质勘探局也指出,加利福尼亚在未来30年内发生能造成大面积破坏的强地震的可能性为99%。

世界三大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大洋海岭地震带,但有研究人员认为,前两条地震带释放的能量占全球地震总能量的95%以上。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东岸由阿留申群岛经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湾一带、墨西哥—中美诸国,直至南美洲的智利;西岸包括勘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菲律宾、西南太平洋诸岛,直至新西兰,全长35000公里。这条地震带释放的总能量占地球的80%,单是日本一国发生的地震,就占全球总能量的10%。

如果说地球进入地震频发期,那么,包括汶川地震、日本东海岸地震等也可能只是其中的一环。有专家指出,地震分为平静期与活跃期,现在地震频发只是进入了活跃期,没有必要担忧,也并非世界真的进入了末日时期,这在地震史上,只不过是两个时期正常的更替而已。

 ●  “2012综合症”没有必要

英国著名天文学家乔斯琳·贝尔·伯内尔曾对电影《2012》中的一些所谓“科学根据”进行批驳。比如电影中出现的各大行星连成一线现象,首先这种现象根本不会在2012年出现,下一次多个行星排成一线的时间将会在2040年;其次就算出现这种天文现象,也不是什么世界末日,因为其他行星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加在一起,与太阳和月亮的相比仍然微乎其微,对地球影响极小。又如太阳活动会在2012年出现异常这一“科学根据”,伯内尔说,人们早就知道太阳具有11年的活动周期,过去的太阳活动起伏对地球都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至于以几十万年为周期的地球磁极可能再次出现倒转,也没有必要担忧,拥有漫长生存历史的人类过去也经历过这样的地磁倒转,并未因此灭绝。

地震的频发,引发不少人对地球环境的思考:这么集中的发生地震,跟人类的活动有没有关系?

有专家指出,从历史资料记载来看,由工程建设引起的4级地震是经常发生的,其中诱发的6级地震也有过,但大部分地震与人类活动无关,都是大自然内部运动规律所带来的,而破坏力极大的7级以上地震则基本可以忽视人类的影响。

但反思整个人类的活动,对改善整个地球的生存环境还是十分必要的,长久以来,人类对大自然的控制力越来越大,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人类带来了很多以生态环境为主的问题,从空气到水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对未来的危机感,让人们觉得无法把握。

如果因为地震频发而认为世界真的进入了末日时期,从而产生恐惧和恐慌心理,这种“2012综合症”其实没有必要。有专家指出,这种心理上的恐慌其实更多地折射出对灾难自救意识的缺乏,从某种意识上来说,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地震的恐惧心理。对于地震的防范没有必要人心惶惶,应该做好准备,坦然面对。多了解地震常识,减少因常识不足而引起的恐慌。

扩展阅读

 ● 日本强震 让活着的人们还来得及进行心理检阅

据日本媒体最新统计,此次地震和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2100人,失踪3万人,还有数万人无法确定是否安全。

3·11地震被称作日本历史上“近1200年一遇”的大地震,使当天地球自转加速1.6微秒,其破坏力相当于20多个汶川地震,而地震引发的大海啸,无论从高度还是从广度来讲都是日本历史最大级别,所有这一切不能不使人震撼和惊悚。特别在我们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且正在遭遇盈江地震的现实语境中,对3·11地震更有切身的痛感。

3·11大地震虽然发生在日本,但对吾国民也是一次绕不过去的心理检阅。

首先检阅我们对待灾难的态度。很遗憾,面对这次人类共同的灾难,在网上有少数人幸灾乐祸,尽管只是少数,但亦是一场悲剧。在灾难面前,在生命遭受灾难的荼毒面前,任何的幸灾乐祸都是一种失态、失礼。正如有识之士对这些网友的忠告:“他侵略过你,你要仇恨;他跟你老磕磕碰碰,你可能反感;他GDP被你赶超,你可以显摆。但是,在天灾面前,你必须同情,作为人。”当然,我们也看到,每每有些许网友对灾难表达不敬之辞时,都会引来如潮的指责和指正,而这正凸显了国民心理的成熟。

其次检阅我们在灾难中的表现。我们看到,在东京某处,“几百人在广场避震完毕,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在跑,拿来毯子、热水、饼干,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 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一点也没有”。我们还看到,在日本留学的小杜说,很多从大楼里出来避难的人们竟都井然有序地站在道路两侧,很自觉地避免给道路上的行车造成影响,防止交通堵塞。

危难关头,十分冷静、保持秩序,不容易;还能想到帮助他人,更不容易;自觉有序站在道路两侧为防交通堵塞,也不容易。在我们看来不容易的事情,在日本竟然成了常态,耐人寻味。其实,笔者坚信,日本人不是天生有秩序感,他们的这种表现更多地是后天涵养,正如法国《新观察家报》所称,许多外国目击者感叹日本民众在突如其来的地震面前反应平静,疏散迅速,体现出这个地震多发国家在应对地震灾情时的训练有素。

最后,3·11地震还检阅我们如何预防和应对灾难。在日本关于地震的安全教育,早已成为国家的制度性行动,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比如,专门讲解防震知识的模拟培训,是日本司空见惯的一种场景。当然,培训只是一方面,日本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们对地震的预防行动,比如他们把学校建设成最安全的避难所,每家阳台上都有紧急逃生出口,每个社区周围都有避难所,而市区里也有供人们避难的公园……此外,日本对于灾难的物质准备十分充足,灾难来临,像水和食品的供应都不成问题,在不少地方,食物、饮料免费向居民提供,公用电话免费供居民使用……(据东方今报、 青岛日报、华夏心理网整理)

精彩推荐阅读:

谈“震”色变:如何消除地震恐慌心理

《日本沉没》:灾难巨制映照人类心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