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心理亲子成长心理-您家儿女也在面对这般困惑?
(2010-10-21 14:16:52)
标签:
少儿张淼海曙区华杰心理健康育儿 |
前 言
市康宁医院曾经在中心城区对1075名学生进行了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竟然44.99%的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有29.9%已有临床意义的抑郁情绪了。另外,该院对宁波部分学校的抽样调查也表明,有20%的孩子亟需心理矫正。
为了给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服务和保障,这几年,宁波将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列为未成年人教育中的头等大事,教育、卫生、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及社会各界,共同为全市未成年人编织起一道心灵保护网。
据初步统计,目前宁波中小学共设立心理咨询室500多个,有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3000余名;城市社区心理咨询室近200个,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300余名;农村心理咨询室近百个,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200余名。
这其中,海曙区值得一提。
2003年,海曙区在全市率先开通了专门的免费教育心理咨询热线87321890。
2005年,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又专门印发了《海曙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中小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人员。”目前,全区26所学校全部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了专兼职的心育教师。
此后,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通过培训,建立了一支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目前,全区有15位教师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10位教师获得省心育教师A级证书,25位教师获得省心育教师B级证书,约300位教师获得C级证书。
目前,海曙区已经形成一个专业、完善,遍布全区各社区、学校和政府部门的三级心理健康保障网络。这个原本定位在服务于海曙区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障体系,目前不仅已经成为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质品牌,而且还享誉全国!来人、来电、来信的咨询者中,覆盖到江苏、天津、湖南、黑龙江、河南、福建等10多个省、市。
根据实践案例编写的《少年心事》,还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百种推荐书目之一!
今年的总结工作又近在眼前了。海曙教育心理咨询热线的老师们对记者说,有这样三件事,希望能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董小芳)
记 者 董小芳 海曙记者站 许玉芬
咬手指头的孩子有点多
近一年来,妈妈发现洋洋没事的时候总是爱低着头咬指甲、吮手指,于是妈妈搜集了各种偏方,涂苦瓜汁、抹红药水,什么招数都使了,就是治不了洋洋这个“小顽疾”!
当妈妈把洋洋带到海曙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时,那双小手的指甲无一例外被咬得坑坑洼洼。
妈妈说,洋洋从小就是一个让父母放心的乖乖好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就表现出了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从读小学一年级开始,穿衣、洗脸、热牛奶、上学等这些事情,洋洋都是自己做,从不让父母操心。
看着这么懂事的孩子,洋洋爸妈深以为傲,再加上平时工作都比较忙,就干脆放手让洋洋独立。
从此,除了上学,洋洋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一个人呆在家里。没有人听她的开心和烦恼,没有人陪她玩。
等妈妈发现洋洋啃手指头的毛病时,洋洋说自己这样子已经很长时间了。
画外音:咬的不是手指是寂寞
在海曙教育心理咨询热线的相关记录里,记者发现像洋洋这样咬手指的事例,不在少数,而且大多是发生在幼儿园以及小学年龄段的孩子身上。
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咬手指头的病因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有时和父母对孩子心灵关爱的缺失密切相关!”浙江省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海曙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徐晓虹这样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生理、心理都在变化中,各种心理问题在他们身上都会表现得特别突出。对孩子来说,需要一个心灵上的转变和适应。
洋洋即是一例。爸爸妈妈放手后,孩子经常一个人在家,缺少父母心灵上的关爱,缺少同龄伙伴,有很多小烦恼得不到排解,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啃指甲的毛病。其实,孩子咬的不是手指,而是寂寞。
有的家长说,自己工作繁忙,能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太少。这确实是个原因。但是,即使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聊聊天,听听他的小心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心理上非常依赖父母,一点点的疏忽和变化都会激起他们比较强烈的反应。
此外,这沟通问题还不仅仅是因为没有时间造成的。
徐晓虹说,他们在与许多家长沟通后发现,绝大多数家长是有时间、也很愿意与孩子沟通的,但错就错在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不少家长说,与孩子交流,最后往往只剩下简单的四个字——好好学习!
为什么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原因在于很多父母没有学会与孩子同时代!”教育心理咨询热线的周蓉老师说。
“问一问自己,知道孩子喜欢什么音乐吗?知道孩子在玩什么游戏吗?知道孩子在读那些流行小说吗?知道孩子欣赏什么生活时尚吗?甚至是知道孩子心中偶像的细节小事吗……父母如果知道这一些,那么一定会有很多可以和孩子沟通的桥梁。”
“一个合格的父母必须与时俱进。只有用孩子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喜他们所喜,爱他们所爱,才能升级为孩子的朋友。”
早恋现象不少见
最近华杰的妈妈有点烦。
上个星期,她接到华杰班主任的电话,说孩子总在上课的时候打瞌睡。“眼看明年就要考高中了,不专心学习,这可怎么行?”
出于一个母亲的敏感,她并没有直接问华杰。而是到移动营业厅去查看了华杰手机的短信和通话记录。这一查,可着实让她困惑起来:每天晚上12点多还在发短信;一个月短信就发了近千条;更要命的是,都发给了一个号码!
儿子竟然早恋!
华杰的妈妈一时气不过,在华杰放学后狠狠地教育了他一番。“你长大了啊,竟然学会早恋了!你这样做怎么对得起我和你爸,你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中考了吗?”
华杰觉得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一生气离家出走了!在同学家住了将近一个星期还没回来!
华杰的妈妈为此很是气愤。“辛辛苦苦供他读书,说他几句也是为他好,小孩子家脾气倒不小!难道我不该说他吗?”
画外音:与孩子换位思考
不能不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与此相随,校园里的早恋现象越来越多。
“遇到这样的事情,最忌讳的是把事情捅得一清二楚。然后扣上一个‘影响学习’的大帽子。”教育心理咨询热线的张露老师说。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是正常的。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种依恋并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处理恰当,也并非一定会影响学习。
面对孩子早恋,作为家长,除了沟通,还要学会与孩子攻守同盟,一起保护这个美好的隐私。
“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都曾经对爱情有过懵懂的憧憬。回想一下自己当时的想法和心情,是不是真的就‘十恶不赦’呢?再想一下,假如当年自己的父母也同样对自己贴了‘标签’,下了‘禁令’,自己又该是什么心情?”教育心理咨询热线的姚俊老师说。
为了让父母学会换位思考,海曙区专门开设了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的心理辅导课程。让家长扮演孩子的角色,体会孩子的心情和感受,从而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感情,看问题,学会和孩子沟通。
热线老师们还提醒,初中年龄段的孩子比较敏感,自我意识比较强,在这一问题上特别注重自我的被尊重!因此,家长要特别小心,关注孩子内心感受,换位思考,避免让孩子产生逆反。
有些孩子一看书就头疼
看着黑板上高考倒计时的数字在一天天变小,张淼的心里越来越慌乱。
“怎么办?一看书就头疼,根本看不进去!要是考不好,我怎么对得起父母?怎么对得起自己?”巨大的压力使得张淼喘不过气,精力无法集中。“想好好休息一下,又总觉得没有时间了,周边的同学都在紧张地复习,怕自己落后。但是看书又看不进去。爸妈不停地催促,更使我手忙脚乱。您说,我是不是得了考试焦虑症?”
张淼的困惑,孙浩也有。
“我知道自己的实力,再努力也只不过是上第二批!可是爸妈非要我考第一批试试,说不定就考上了。这话说来容易,报考第一批次我还需要学习不少自选模块的东西,对我来说,难度很大。”今年高三的孙浩为此很苦恼,硬学也学不会,还浪费了不少时间,如此下去,只怕连其他功课的学习也耽误了。
让孙浩更感困惑的是,最近父母对他的关心越来越周到。“这让我压力很大。在我面前,父母说话做事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得罪了我似的。这日子真让人非常的难过。”
画外音:父母首先要自我解压
“直面高考,学习带来的压力在高中生身上尤为明显。”教育心理咨询热线的吴俊晓老师说,这种压力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孩子自身的暗示,比如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在复习中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而更多的则是来自父母,这种压力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特别是来自家长平日里的“嘘寒问暖”。
“相比于孩子,其实家长心里的压力更大。”徐晓虹说,要想真正给孩子减压,家长首先要给自己减压。
减压要做到两点:一是自己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高考,高中段的孩子自学能力已经形成,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学习规划,家长不妨来个“冷处理”,让一切顺其自然。而且,现在成才的路并非就高考一条,说服自己,淡然面对孩子高考失利。二是正视孩子的学习能力,切不要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勇敢地承认孩子的能力不足,并帮助孩子制定适合于自己的发展规划。 (本文来源:宁波网-宁波日报 )
市康宁医院曾经在中心城区对1075名学生进行了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竟然44.99%的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有29.9%已有临床意义的抑郁情绪了。另外,该院对宁波部分学校的抽样调查也表明,有20%的孩子亟需心理矫正。
为了给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服务和保障,这几年,宁波将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列为未成年人教育中的头等大事,教育、卫生、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及社会各界,共同为全市未成年人编织起一道心灵保护网。
据初步统计,目前宁波中小学共设立心理咨询室500多个,有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3000余名;城市社区心理咨询室近200个,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300余名;农村心理咨询室近百个,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200余名。
这其中,海曙区值得一提。
2003年,海曙区在全市率先开通了专门的免费教育心理咨询热线87321890。
2005年,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又专门印发了《海曙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中小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人员。”目前,全区26所学校全部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了专兼职的心育教师。
此后,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通过培训,建立了一支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目前,全区有15位教师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10位教师获得省心育教师A级证书,25位教师获得省心育教师B级证书,约300位教师获得C级证书。
目前,海曙区已经形成一个专业、完善,遍布全区各社区、学校和政府部门的三级心理健康保障网络。这个原本定位在服务于海曙区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障体系,目前不仅已经成为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质品牌,而且还享誉全国!来人、来电、来信的咨询者中,覆盖到江苏、天津、湖南、黑龙江、河南、福建等10多个省、市。
根据实践案例编写的《少年心事》,还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百种推荐书目之一!
今年的总结工作又近在眼前了。海曙教育心理咨询热线的老师们对记者说,有这样三件事,希望能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董小芳)
记 者 董小芳 海曙记者站 许玉芬
咬手指头的孩子有点多
近一年来,妈妈发现洋洋没事的时候总是爱低着头咬指甲、吮手指,于是妈妈搜集了各种偏方,涂苦瓜汁、抹红药水,什么招数都使了,就是治不了洋洋这个“小顽疾”!
当妈妈把洋洋带到海曙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时,那双小手的指甲无一例外被咬得坑坑洼洼。
妈妈说,洋洋从小就是一个让父母放心的乖乖好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就表现出了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从读小学一年级开始,穿衣、洗脸、热牛奶、上学等这些事情,洋洋都是自己做,从不让父母操心。
看着这么懂事的孩子,洋洋爸妈深以为傲,再加上平时工作都比较忙,就干脆放手让洋洋独立。
从此,除了上学,洋洋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一个人呆在家里。没有人听她的开心和烦恼,没有人陪她玩。
等妈妈发现洋洋啃手指头的毛病时,洋洋说自己这样子已经很长时间了。
画外音:咬的不是手指是寂寞
在海曙教育心理咨询热线的相关记录里,记者发现像洋洋这样咬手指的事例,不在少数,而且大多是发生在幼儿园以及小学年龄段的孩子身上。
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咬手指头的病因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有时和父母对孩子心灵关爱的缺失密切相关!”浙江省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海曙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徐晓虹这样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生理、心理都在变化中,各种心理问题在他们身上都会表现得特别突出。对孩子来说,需要一个心灵上的转变和适应。
洋洋即是一例。爸爸妈妈放手后,孩子经常一个人在家,缺少父母心灵上的关爱,缺少同龄伙伴,有很多小烦恼得不到排解,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啃指甲的毛病。其实,孩子咬的不是手指,而是寂寞。
有的家长说,自己工作繁忙,能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太少。这确实是个原因。但是,即使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聊聊天,听听他的小心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心理上非常依赖父母,一点点的疏忽和变化都会激起他们比较强烈的反应。
此外,这沟通问题还不仅仅是因为没有时间造成的。
徐晓虹说,他们在与许多家长沟通后发现,绝大多数家长是有时间、也很愿意与孩子沟通的,但错就错在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不少家长说,与孩子交流,最后往往只剩下简单的四个字——好好学习!
为什么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原因在于很多父母没有学会与孩子同时代!”教育心理咨询热线的周蓉老师说。
“问一问自己,知道孩子喜欢什么音乐吗?知道孩子在玩什么游戏吗?知道孩子在读那些流行小说吗?知道孩子欣赏什么生活时尚吗?甚至是知道孩子心中偶像的细节小事吗……父母如果知道这一些,那么一定会有很多可以和孩子沟通的桥梁。”
“一个合格的父母必须与时俱进。只有用孩子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喜他们所喜,爱他们所爱,才能升级为孩子的朋友。”
早恋现象不少见
最近华杰的妈妈有点烦。
上个星期,她接到华杰班主任的电话,说孩子总在上课的时候打瞌睡。“眼看明年就要考高中了,不专心学习,这可怎么行?”
出于一个母亲的敏感,她并没有直接问华杰。而是到移动营业厅去查看了华杰手机的短信和通话记录。这一查,可着实让她困惑起来:每天晚上12点多还在发短信;一个月短信就发了近千条;更要命的是,都发给了一个号码!
儿子竟然早恋!
华杰的妈妈一时气不过,在华杰放学后狠狠地教育了他一番。“你长大了啊,竟然学会早恋了!你这样做怎么对得起我和你爸,你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中考了吗?”
华杰觉得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一生气离家出走了!在同学家住了将近一个星期还没回来!
华杰的妈妈为此很是气愤。“辛辛苦苦供他读书,说他几句也是为他好,小孩子家脾气倒不小!难道我不该说他吗?”
画外音:与孩子换位思考
不能不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与此相随,校园里的早恋现象越来越多。
“遇到这样的事情,最忌讳的是把事情捅得一清二楚。然后扣上一个‘影响学习’的大帽子。”教育心理咨询热线的张露老师说。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是正常的。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种依恋并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处理恰当,也并非一定会影响学习。
面对孩子早恋,作为家长,除了沟通,还要学会与孩子攻守同盟,一起保护这个美好的隐私。
“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都曾经对爱情有过懵懂的憧憬。回想一下自己当时的想法和心情,是不是真的就‘十恶不赦’呢?再想一下,假如当年自己的父母也同样对自己贴了‘标签’,下了‘禁令’,自己又该是什么心情?”教育心理咨询热线的姚俊老师说。
为了让父母学会换位思考,海曙区专门开设了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的心理辅导课程。让家长扮演孩子的角色,体会孩子的心情和感受,从而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感情,看问题,学会和孩子沟通。
热线老师们还提醒,初中年龄段的孩子比较敏感,自我意识比较强,在这一问题上特别注重自我的被尊重!因此,家长要特别小心,关注孩子内心感受,换位思考,避免让孩子产生逆反。
有些孩子一看书就头疼
看着黑板上高考倒计时的数字在一天天变小,张淼的心里越来越慌乱。
“怎么办?一看书就头疼,根本看不进去!要是考不好,我怎么对得起父母?怎么对得起自己?”巨大的压力使得张淼喘不过气,精力无法集中。“想好好休息一下,又总觉得没有时间了,周边的同学都在紧张地复习,怕自己落后。但是看书又看不进去。爸妈不停地催促,更使我手忙脚乱。您说,我是不是得了考试焦虑症?”
张淼的困惑,孙浩也有。
“我知道自己的实力,再努力也只不过是上第二批!可是爸妈非要我考第一批试试,说不定就考上了。这话说来容易,报考第一批次我还需要学习不少自选模块的东西,对我来说,难度很大。”今年高三的孙浩为此很苦恼,硬学也学不会,还浪费了不少时间,如此下去,只怕连其他功课的学习也耽误了。
让孙浩更感困惑的是,最近父母对他的关心越来越周到。“这让我压力很大。在我面前,父母说话做事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得罪了我似的。这日子真让人非常的难过。”
画外音:父母首先要自我解压
“直面高考,学习带来的压力在高中生身上尤为明显。”教育心理咨询热线的吴俊晓老师说,这种压力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孩子自身的暗示,比如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在复习中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而更多的则是来自父母,这种压力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特别是来自家长平日里的“嘘寒问暖”。
“相比于孩子,其实家长心里的压力更大。”徐晓虹说,要想真正给孩子减压,家长首先要给自己减压。
减压要做到两点:一是自己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高考,高中段的孩子自学能力已经形成,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学习规划,家长不妨来个“冷处理”,让一切顺其自然。而且,现在成才的路并非就高考一条,说服自己,淡然面对孩子高考失利。二是正视孩子的学习能力,切不要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勇敢地承认孩子的能力不足,并帮助孩子制定适合于自己的发展规划。 (本文来源:宁波网-宁波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