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夏心理心理与生活-催眠疗法真有那么神?

(2010-10-21 14:11:11)
标签:

苏路侠

催眠疗法

心理咨询师

催眠治疗

学习成绩

杂谈

水母网10月17日讯(YMG记者徐睿)  最近一段时间,一部和“催眠”有关的电影在烟台各大影院热映,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
    电影中的“催眠”看起来神乎其神,现实中是否真的存在?近日,记者
在采访中了解到,“催眠”火热,但由此引发的问题也不少,甚至有些家长希望能通过“催眠术”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催眠术”真的有那么神吗?
   现象
    家长用“催眠术”提高孩子成绩
    在很多人看来,催眠和魔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近期一部和催眠有关的电影在我市上映,更让不少市民对这个神秘的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市民李先生的儿子今年上高三,明年就要高考了,但儿子的学习成绩却深深困扰着他。孩子学习非常努力,也很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可成绩就是上不去。依照现在的学习成绩,考上理想大学的希望很渺茫。
    看过电影后,李先生觉得催眠挺有意思,回家上网一查,更让他兴奋,“网上说,催眠可以克服学习困难,改善学习习惯,提升记忆力与注意力,改变学习态度,增强应试技巧,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这不正好吗?”李先生四处托人打听,找到一位心理咨询师,请他给儿子催眠,“多少钱没关系,只要提高成绩就行!”
    李先生告诉记者,孩子现在已经接受了两次催眠治疗,感觉还不错,“我单位有个同事的小孩也接受过催眠治疗,本来成绩很一般,今年考上了重点学校,说明催眠是有科学依据的,有效果。”
    记者了解到,像李先生这样希望通过催眠治疗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人不在少数。
    调查
    做催眠的多是心理咨询师
    愿意接受催眠疗法的人不少,而能够提供催眠疗法的专业医师又有多少呢?
    心理专家告诉记者,现在烟台几所大医院都有开展催眠治疗的资质,但是目前在心理治疗时并没有采用催眠方法,“催眠不是一个医师就能完成的,真正需要接受催眠疗法的患者毕竟还是少数,医院都没有开展催眠疗法,而是用其它更安全、更便捷的方法进行治疗。”
    在大医院无法接受催眠疗法,有需求的患者又是在哪里接受催眠的呢?记者采访了解到,大多数都是心理咨询师在做催眠。据介绍,心理咨询师是由劳动部门进行审核管理,这意味着,不仅仅是医生能做心理咨询师,它的范围会很广,本科以上学历可以考二级心理咨询师,大专以上可以考三级心理咨询师,但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是两个概念。
    “有人在给你做催眠,这个人还不是医生,那么一旦在催眠过程中发生意外,你的安全由谁来保证?”心理专家苏路侠表示,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的人会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有可能出现比较激烈的反应,如果催眠师不是专职医师,或者不具备催眠资质,很容易自乱阵脚,不知所措,那么患者就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中,用通俗的话讲,“你把人家催眠了,但你能把人家拉回来吗?”
    采访中,心理专家大都认为,催眠师的资质很重要,否则会导致患者精神分裂、人格分裂。此外,经过不专业、不正规的催眠,反而可能诱发更多的心理问题,甚至可以诱发抑郁症。
   蹊跷
    催眠问起银行卡密码
    催眠所涉及的问题不仅仅在于从业门槛低导致的不专业,对于接受催眠的患者来说,也有可能面临着人身危险及隐私暴露等问题。市民胡先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上个星期,胡先生在芝罘区接受了一次催眠治疗。对于这次经历,胡先生不愿多讲,只说催眠场所是一个居民楼的阁楼,对方是朋友介绍的,据说早年在外地跟大师学过催眠。“催眠开始后不久,我就进入迷迷糊糊的状态了,半睡半醒的,我看见他伸手从我的背包里翻出两张卡,问我密码是多少”,胡先生说,当时他马上就清醒了一半,咬着牙坐了起来,但仍然感到头晕。“这个催眠师跟我解释,问我密码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为了检验催眠的效果,但我哪儿敢再让他给我催眠?”
    据心理专家介绍,极个别心术不正的催眠师可能通过催眠这种方式来向被催眠者“套话”,使人蒙受经济损失。如果催眠师向被催眠者施加某种命令,让他去做一些与法律相违背的事,后果就更严重。
    为了避免由催眠引起争执甚至危险,山东中亚顺正律师事务所李彦瑾律师建议,出现心理问题,首先应选择正规心理机构的专职医师接受治疗,不一定非要催眠。如果一定要接受催眠疗法,那么应重点考察催眠师的资质,尽量签订协议,对催眠的预期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通盘考虑。总之,对于催眠疗法要慎之又慎。
    盲目催眠反而有害无益
    一些家长对催眠疗法推崇备至,但这种疗法是否真有那么神奇?对此,烟台毓璜顶医院心理专家苏路侠认为,催眠能够起到缓解焦虑情绪的作用,但它绝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有的人不适合做催眠,如果盲目催眠,反而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那么,究竟哪些人群不适宜做催眠呢?苏路侠表示,共三种人:一是没有心理疾病的人;二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三是躯体有病的患者。“做催眠,首先要求催眠师能够清楚地掌握患者的‘病根’在哪里,不是盲目地实施催眠,这个尺度掌握不好,不仅不会治好病,反而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其实,有了心理问题也不见得非要进行催眠。专家表示,催眠疗法只不过是心理治疗的一个方法而已,现在专业的心理医生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太多了,大概有两三百种,“催眠掌握不好尺度,存在一些危险,但我们不一定非要用这种方法,就像一种疾病如果采用内科的方法就可以痊愈,自然没必要去做手术了。”
    另外,专家提醒,电影里对于催眠的表现,肯定是有夸张的成分,不要因为出于好奇的心理就要亲身尝试,除非心理医生断定确实需要采用催眠治疗,否则最好不要接触,更不要自己从网上下载催眠治疗术来实践,这样做后患无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