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关怀全覆盖 沪凉城新村街道让居民拥有"心灵港湾"
(2010-07-15 10:25:44)
标签:
求职小甲外来务工人员心理辅导朱晓雷凉城新村街道教育 |
分类: 华夏心理五月份主题活动 |
“一个人来上海打拼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候心里不舒服了没有地方说,就会有些想不通。除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辅导外,凉城新村街道“心灵港湾”工作总站还对街道居民开放,针对居民不同类型的需求,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个人来上海打拼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候心里不舒服了没有地方说,就会有些想不通。”在本市一家汽配公司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小郑对记者说。带着自己心理压力是否超标的疑惑,小郑参加了一场名为“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心理辅导座谈会,接受了凉城新村街道心理咨询室的体检,结果发现体检报告良好,这才使她释然。
专家坐诊“心灵港湾”
记者了解到,在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辖区内有近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出于各种原因,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压力比较大,且缺乏必要的心理舒解。为了帮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健康生活,凉城新村街道在2005年开设了“心灵港湾”心理咨询室,每周三对辖区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开放,数十位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港湾志愿者坐诊体检室,他们中既有经过心理知识培训的社区党员,也有高校心理专业大学生和医疗单位的专家,免费接受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体检。
除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辅导外,凉城新村街道“心灵港湾”工作总站还对街道居民开放,针对居民不同类型的需求,给予指导和帮助。目前,凉城新村街道“心灵港湾”工作总站包括心理协会、心理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体验室,以及27个居民区“心灵港湾”心理健康服务站,还开通了热线、网站等,社区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可享受心理援助计划、心理技巧辅导等各种服务活动。
社区居民受益颇多
凉城新村街道“心灵港湾”心理咨询师朱晓雷告诉记者:“街道开设心理咨询室,居民是最大的受益者。”23岁的小甲曾因盗窃刑事案件被判缓刑,朱晓雷在负责社区校正时发现,小甲性格内向,有较为严重的逃避症状,在交流中言语很少,多半用只字片语来表达:“是”与“否”。朱晓雷针对小甲的症状鼓励小甲多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并上门家访,发现小甲的母亲对小甲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问题,朱晓雷通过做他母亲的思想工作,间接改善了小甲的生活状态和心态。
在经过几次的心理辅导后,小甲的症状逐渐好转。朱晓雷见此情况,鼓励小甲参加工作,并为他创造面试机会,但是面试情况也一波三折。第一次,朱晓雷带着小甲去面试,结果并不理想;第二次,朱晓雷为他联系面试单位后,要求小甲只身前往,虽然第二次面试小甲也失败了,但是小甲从两次面试中学会了很多,敢与陌生人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四次面试后,小甲成功了,并在参加工作后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朱晓雷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甲在公司的比赛中获得行业内虹口区第一名的成绩,并代表虹口区参加市级比赛,获得上海市行业第一的称号,这让小甲的亲戚好友都对他刮目相看,母亲也为此骄傲不已。
“每周五,街道心理咨询室还设立了‘就业心理辅导’,针对社区失业、无业人员做心理辅导。”凉城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透露。据悉,凉城新村街道通过调研发现,社区6.9万户籍人口中,隐性失业、无业人员近4000人,其中含有大量“海归”人士,街道针对“宅”在家里的海归人员开展专题心理辅导,目前为止,通过心理辅导后顺利就业的“海归”,已有十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