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蔡戈尼克心理效应:完成欲

(2010-06-30 16:39:49)
标签:

杂谈

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这就是完成欲,也就是“蔡戈尼克效应”。  

我们可以试着画一个圆圈,在最后留下一个小缺口,现在请你再看它一眼,你的心思会倾向于要把这个圆完成。

倘若信才写了一半,圆珠笔突然没水了,你是随手拿起另一支笔继续写下去还是四处找一支颜色相同的笔?或者,你是否被一本间谍小说迷住了,哪怕明天早上有一个重要会议,是否也要读到凌晨4点仍不释卷?

1927年德国心理学家蔡戈尼克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她交给一些人22种不同的任务,有一半任务要他们坚持完成,完成后才结束,另一半任务则在中途打断,不让其完成。允许完成和不允许完成的任务的出现顺序是随机排列的。

做完实验后,让他们立即回忆刚才做了些什么任务。结果未完成的任务平均被回忆起68%,完成的任务平均被回忆起43%。这种对未完成任务的记忆比完成任务的记忆保持得更好的现象就称作“蔡戈尼克效应”。

关于这种心理,曾有过这样一段佳话:

一位爱睡懒觉的大作曲家的妻子为使丈夫起床,便在钢琴上弹出一组乐曲的头三个和弦。作曲家听了之后,辗转反侧,终于不得不爬起来,弹完最后一个和弦。趋合心理逼使他在钢琴上完成他在脑中早已完成的乐句。

虽然音乐家可能因为“完成欲”而完成惊世之作,但缺少家庭关爱的孩子也会因此在偶然的机会中遭遇网游,而开始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患上网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破窗理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