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欢聚一堂  畅谈成长——张红岩:海纳百川的“理想爸爸

(2010-05-13 10:57:45)
标签:

心理咨询师

华夏

海纳百川

张红岩

中国

教育

分类: 华夏心理五月份主题活动

“欢聚一堂  畅谈成长——华夏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活动日”

张红岩:海纳百川的“理想爸爸”

 

张红岩,中国医学与心理学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理事,《生命与健康》杂志编委、河南省信阳市心理研究所所长、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员、国际纽瀚斯会员、中国中医心理学会会员、北京卓达大学客座教授。政协委员,曾任综合医院院长、精神病医院院长,兼任心理卫生协会会长、精神卫生中心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河南远程会诊主任。

在这一大堆头衔的背后,笔者最感兴趣的却是他的另外两个绰号:“案例大王”和“理想爸爸”。而我们的谈话也是从这两个绰号开始的。

 

他是河南省的“案例大王”

张红岩从1995年开始做心理咨询的一线工作,到今天已经整整12个年头了,12年来即使他身兼多少头衔和职务,他都依然还是一位一线的心理咨询师。我问他到目前为止,他每天要接待多少个来访者,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

“一周大概40到60次。”据说,他最忙的时候一天曾经接待过12位来访者,这让他一度感到非常疲劳。目前他的名声大振,各种事务多起来,尽管这样,他每天还是要接待8位来访者,等待咨询的人们排到了一个多月后。

他是如何从一位综合医院的院长变成为今天这样的一位“案例大王”?

 

 

 

在70、80年代,作为一名综合医院的神经科大夫,各方面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然而在自己的工作中,每当看到那些因心理问题而选择自杀的生命最终没被拯救回来的时候,他的心都会受到一次重创。每当他看到自己的病人虽然表面的症状有所缓解但内心的冲突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他都感到一阵阵地遗憾。于是在1995年,在大多数人还不太清楚什么是心理咨询的时候他就选择放弃稳定的工作和地位,成为一位心理咨询师,一位心灵捕手。

这段经历,在今天回头看去仍然让人惊叹。试想一下,在心理健康概念还不普及的1995年,在相对比较落后地河南农村,在大家完全不明白何为心理咨询的时候选择做一位心理咨询师是多大地一种挑战!

那时候,张红岩一次咨询的费用仅仅30元,可即使是这样,也是来者寥寥。大家经常在背后嘀咕:“说话还要钱呢?什么事情!”再加上,经验不足导致他只能选择自己有把握的病例,所以那段生活十分拮据。有的求助者被家长拉回去了,有的家长把孩子送来,孩子自己又跑掉了,有人说是骗人的,有人对收费不理解。每个月收入菲薄,房租、电话费、水电费都很紧张。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连基本的生活开销也无法保障。妻子劝他重返医生的工作岗位,但是张红岩坚信成功的事业理念是执着。一个月、一年、两年……时间说明一切,现在的成功验证了张红岩当初的选择和坚持。

 

他是儿子的“理想爸爸”

在张红岩忙碌自己事业的最初,一方面要做自己的咨询,一方面要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所以那时候南下学习,北上进修,整个中国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但是对于自己的家庭他的付出变得少了。到他意识到时,小儿子的学习成绩已经成了班里的倒数第三名。

8月31日,儿子开学的前一天。这位决心帮助别人的心理咨询师决定花上一下午的时间和儿子沟通一下,弥补多日来对儿子的忽视。父亲和儿子进行了长达3小时交谈,他们在讨论而没有争论的前提下,制定了儿子学习上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大概是未来的美好图像,中期目标可能是成功的期待,短期目标则是渴望的源泉。

 

9月1日早晨,调整了心态的儿子,怀着爸爸的期望,重新投入了紧张而有序的学习,这次沟通为儿子加强了信心,信念的树立导致行为的改变,对待学习,他努力而自觉,加上老师的鼓励,他的成绩每两个月就上一个台阶,进步神速。不到一年时间,一个原本连高中毕业证都很难拿到手的学生,考上全国重点大学。老师们说这是学校几十年难见到的一个“冲”得最厉害的学生。后来,他在香港科技大学读硕士,毕业后在美国一家公司任经理,公司总裁说这是他们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经理。张红岩的脸上露出了父亲欣慰的笑容。

父亲给儿子希望的起点,儿子打开了父亲成功的窗口。他心理咨询中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有经验,他渐渐的在心理咨询中崭露头角,有很多学校请他谈教育孩子的经验,咨询和电话咨询的人们多了起来,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和神经症的咨询人数越来越多,各地远程视频的求助者每周有十多次的视频通话,有部分已拿到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学员来到他身边学习和见习,每周在三个城市间来回。他总觉得很充实,也很阳光。

每逢节假日,不少在他这里做过咨询的大学生们都会带着优异的成绩来看望在人生道路崎岖的一段中帮助他们成功的恩人――“理想爸爸”张红岩。孩子们和他勾肩搭背,谈笑风生,他们笑声朗朗,谁见了都羡慕,他每天都能收到被他救助过的现在获得成功的人士感激的信息和祝福。

座右铭:“海纳百川”

2005年,张红岩参加了华夏赛科的远程培训,并考取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认证。用他的话说,心理咨询师的规范化管理是迟早的事情。他只是提前意识到了这一点,并走在了别人的前面。这也是他对自己一贯地要求。在别人都还没有走的时候,他已经学会跑了。

在别人开始意识到心理咨询师的重要性的时候,他开始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了。通过在华夏的学习和观摩,他决定在自己的家乡成立一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机构。到目前为止,他的心理咨询机构已经在河南成立了三家。

 

 

如今,他带动全家人参与到他的心理事业中来。老伴儿退休后,也开始学习心理学,因为有半辈子的教学经验,在对待青少年问题的咨询案例处理上,张红岩的老伴儿可一点都不比他差。大儿子忙活着帮老爸处理咨询机构的教学工作,儿媳妇负责联系工作。小儿子人在美国,也不忘把大洋彼岸的行业资讯和发展情况汇报给自己的老爸。如今一家人一条心,都围着心理学转。我想这是被张红岩的那股子劲儿给感动的。

未来,他还希望能够成立一家心理医院,让更多地人能够关注自己地心理健康,并且随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他希望人们能够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像对待日常的躯体疾病一样。他希望他的心理咨询机构能够四处开花。

或许你会认为他充满了野心,或许你会认为他充满了爱心,但不管怎样,能够始终坚持在中国心理咨询业最前端的他是个有信心的人!

 

采访结束后,同是华夏学员的笔者被张红岩亲切地称为小师妹。他邀请笔者去河南做客。他会拉二胡,他说每次拉起二胡,家人就会唱唱跳跳,那是他们一家子最开心的时刻。他的话让人发自内心地感觉到心理学给人带来快乐和温暖。

 

 

 

本文选自《心理咨询师》2008年第1期,敬请查阅更多精彩内容。

“欢聚一堂  畅谈成长——华夏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活动日”诚邀共享

活动内容:2010年5月28日,华夏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活动日盛大开幕。此次活动是华夏心理为心理咨询师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探讨心理咨询师考证后的成长路径。论坛汇集全国各地刚刚通过鉴定考试的学员,大家共聚一堂,沟通交流,探讨中国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之路,取证后的执业能力培养等问题。

详情点入:

欢聚一堂  畅谈成长——华夏心理,助力2010~QQ:1071055547

华夏专题:http://zhuanti.psychcn.com/pla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