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2010-06-02 13:13:48)
标签:
水钟量筒水流水位小孔杂谈 |
分类: 师作坊 |
活动目标:
科学概念:水流流动是有规律的,在一定的时间里,在统一装置里,水流的流量是基本一定的,但流速先快后慢。
过程与方法:经历记录100亳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量筒里的水积聚到 10 毫升和50 毫升时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中能做到乐于与人合作。
活动重难点:经历记录100亳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量筒里的水积聚到 10 毫升和50 毫升时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准备:
三角架、塑料板、量筒、上面有50ml、l50ml两个刻度的的塑料杯。
教学过程:
一、 认识两种类型的水钟
1、课前准备得充分,奖励大家看一张(水钟)图片。这是什么?,这就是古人用水来计时的钟——水钟。对于它,你知道有多少?
2、奇怪了,古人为什么会想到用
(都可以流动,水一滴一滴滴下来是按一定的时间、一定的顺序。有时候一滴水就过了一秒时间。)
3、今天我们也来研究研究怎样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
二、 滴漏实验
方块一:测量流完100 毫升的水需要多少时间?
过度语:我们用这样的装置测量 100 毫升水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1、介绍实验装置(课件出示):(1)一个铁架台;(2)一个底下扎有小孔的塑料杯。(3)另一个杯子则用来接水。
2、出示(课件)
(1)如果分别在杯上50毫升和150毫升处作记号,那么从上条线降到下条线刚好是(多少毫升?)——100毫升。
(3)流完100毫升该怎么计时呢?
3、你觉得在实验中,怎么做才能使数据更准确呢?
(1)倒水时:* 先用手堵住小孔
*桌子的摆动、观察水位要平视、凹线为准。——减少水量的误差。
(3)计时时:
合理分工非常重要,少一滴水或多一秒钟都将影响实验数据的精确性,
怎样分工更科学呢?
(4)马上分好工。
4、增加几点活动建议:
②如误差较大,可再做一次。
③仔细观察流水情况,说说你的发现。
5、学生实验。
6、交流: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①水位高,水流的快;水位低,水流的慢;到最后流不下去了。
板书:先快后慢
②因为我们现在所用的杯子有所不同,所以数据有所不同。但如果大家都用同一被杯子,流完100
毫升的水,所用的时间应该——差不多的。意思也就是说同装置、同时间、流量差不多 。
9、小结。
古人和同学们一样聪明,也发现在一定的时间里,如果装置相同,水流出的水量是差不多的,所以他们发明了泄水型水钟(课件):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根据水面的变化就可以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方块二:测量积10毫升、50毫升的水需要多少时间?
1、接下来,你们还是要用原来的装置,不过把接水的杯子换成量茼。同样倒150毫升的水开始往下漏,当量筒里的水位到 10 毫升和50
毫升时,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呢?
2、学生猜测记录并说明理由。
(一种求平均数再相乘a÷10/a÷2,一种先快后慢)100
3、是不是真跟我们估计的时间差不多呢?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1)但这儿有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次流出10 毫升50 毫升,该怎么计时呢?
(2)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水位到10毫升时要计时报数,到50毫升再计时报数。)
4、学生实验
5、交流:你们有什么发现?
抓住数据进行进一步地分析:10毫升——100毫升的1/10
(1)(求出平均数)水流先快后慢。
(2)为什么水流先快后慢?(水少了,水压小了,时间变长了)
方块三:讨论,提升。
1、如果现在把小孔变得更小,让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同样多的水,所需要的时间会怎样变化?
2、如果现在把小孔变得大了,所需要的时间又会怎样变化?
3、是不是时间放慢了吗?
4、水流的快慢我们可以进行人为的控制,但我们能控制时间的快慢吗?
不管你愿不愿意,时间总是以它自己的节奏和步伐向前比停留,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哪!
5、小结:
古人和我们一样学会了通过孔的大小、水的多少来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因此发明了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课件出示受水型水钟
三、课后延伸
现在你们有方法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了,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个任务。怎样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 60 滴水的滴漏?(孔的大小,水的多少)
1、 如果我设计的滴漏每分钟滴 80 滴水,该怎样调整?(孔变小、水位低)
2、 每分钟滴 40 滴水,又该怎样调整?(孔变大、水位高)
板书预设:
用水测量时间
水多少
同装置、同时间、流量差不多
先快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