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MP4第一人”张亚玲:47岁再出发,还是选深圳

(2010-12-03 13:41:44)
标签:

张亚玲

深圳

sonos

《相信未来》

杂谈

创业者 

  ■人物档案

  人物:张亚玲

  职业:职业经理人

  来深时间:7年  

http://s6/middle/6777291ag967b00977bd5&690

(详见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0-12/01/content_6901794.htm

 

     “如果没有梦想,我会在47岁的时候再开辟一个新的行业吗?”当张亚玲轻声反问时,笔者发现,张亚玲与笔者一年前见到她时相比,似乎有些不同了。

  笔者知道她的故事:曾经的法国ARCHOS(爱可视)亚洲董事总经理,现在的美国SONOS亚洲董事总经理,各种媒体对她的报道很多,她那个有2000多万访问量的博客“忘忧宫”也在传递她的所思所想。

  笔者知道她:22岁就成为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师,邻居海子经常拿着自己写的诗给她看,爱读书的她并不太懂;很多年后,她事业有成,被称为“IT玫瑰”,最喜欢的诗是食指的《相信未来》,不时还召集一帮“不再年轻的人”在家中举办烛光诗会。

  笔者知道她:40岁时,在法国生活十多年后把爱可视的视频播放器带到中国,并感性地称之为MP3的“升级版”———MP4,她因此被称为“中国MP4第一人”,借助2004年在深圳举办的第六届高交会,MP4一炮而红。

  笔者也知道她:2010年,47岁时开始了新的征程,成为美国SONOS亚洲董事总经理。

  但笔者不知道,今年她再次单枪匹马闯出一番天地,自信的笑容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在生活多年的深圳第一次坐地铁,打不到出租车就背着厚重的资料顶着烈日步行,与以前助理、司机环绕的生活落差很大。

  笔者也不知道,她在SONOS登陆中国的发布会上竟然朗诵食指的《相信未来》。

  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再次重头开始?她说,工作其实是天堂,没有工作才是地狱,这不过是她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

 

  ◎求学   

   “海子是比普通人更普通的人”

  我是北京人,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那个时代典型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尽管是在不尊重知识的文革时期,父亲对于书的热爱和对于知识的重视从来都未曾改变过。我也从小就被教育要做有知识的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在我7岁时,父亲被遣送到天津郊区的农村,我在那儿呆了8年。从城市到农村,我们的生活很困苦,吃不饱,永远没有菜吃,不过最大的困难不是经济上的困难,而是精神上的。我很少跟别人讲那一段经历,永远不会说那些特别不好的事情,过去就过去了,说多了没有意义,关于那个年代的事情,听不懂的年轻人永远不懂,听得懂的同龄人没必要说。

  那个时候,没有孩子会说长大以后要做有钱人什么的,就是要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当时,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希望将来能实现一定价值,但是,未来的前途可能是光明的,但眼前一片漆黑。

  当时的“知识无用论”并没有影响到我,在我1981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之前,我的学习成绩一直特别好。当时当兵特别时髦,但我家出身不好,我当不了兵。由于文革期间我父亲受到的冲击比较厉害,所以我选择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我当时觉得学了法律或许能让社会更公平一些,让坏人得到惩罚。

  1985年大学毕业后,我留校教刑法,海子当时在中国政法大学教哲学,他比我早两年毕业,但比我们小一岁。同为教师的我们被学校统一安排在昌平校区的一个单元楼里,我们五个青年女老师住在三居室的301,而海子和另两个男老师一起住在我们隔壁中门的两居302。就这样,我们在无意中成为了邻居,在日常生活中也渐渐地熟识了起来,大家相互也有了很多的交流。

  海子在我的印象中是个比普通人更普通的人,我们都没有太注意到这个人的存在。他话不多,个子很矮,长了一张非常生动的脸,这是一个非常温和的男孩,脸上也时常挂着微笑。

  他写很多诗,老是送给我们,很多时候我们看不懂。他其实是很不得志的,很不被人重视,我对他后来的出名也很惊讶。

  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时,我已经结婚离开了单身宿舍。得知他死讯时的震惊和遗憾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后来我到了国外,听说海子有很大的名气,我很奇怪:这个小孩怎么就出名了?

  有人买海子的诗送给我,我从来不看,我觉得这个人太熟悉了,我已经很了解他。直到2009年,我看到一本厚厚的海子全集,看到他写的哲学方面的文章,我开始审视海子。我只是想知道海子为什么这么有名,我开始看他的书,了解他不仅是个简单的诗人,而且有思想,再看他的诗时可以理解深层的东西。

  我最近很喜欢著名诗人食指的《相信未来》,不是因为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而是我了解食指,我看他的经历,知道他的背景,不是浅层次地追星。很多人喜欢海子可能都有追星的感觉。我要是喜欢一个人,我一定是了解他并在某些方面佩服他,在了解他的思想、深度后,我才可以开始说我喜欢或者不喜欢他。

  最近,我对海子有个新的认识:原来我那么熟悉他,但实际上并不了解他。我不知道他在20来岁的时候就有这么深刻的理想。一个是人固有天才一说,另一个是他从非常苦的农村出来,在那个年代他考入北大可以说是几十万挑一的,他经历的撞击给他以烙印,让他对于人生是有很多的反思。

  

 

     ◎创业

  “MP4就是从高交会走出去的”

  25岁那年,我嫁给了一位研究物理的年轻科学家。1990年,我随同先生去法国陪读。到法国后,我上了很多年学,学服装设计、法律、工商管理等,我在法国的时装公司工作过,还在电影公司工作了3年半。1999年在法国进入爱可视时,我36岁。

  有报道说我在进入爱可视之前投了1000封求职信,其实我也没数过,但确实持续不断地发求职信。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的公司来到中国。最初,我在爱可视从事法务工作,负责很多方面的事,后来我自己提出了爱可视进入中国市场的建议,过了3年他们才答应进入。或许你现在来看,不理解为什么当时他们不看好中国市场,但在当时,中国还没有加入WTO,不少外国人确实看不懂中国市场,与现在的差别还很大。

  当时,爱可视的组装就在东莞和深圳两个地方进行,我负责中国的OEM。那时我们在深圳已经有一个20多人的团队,我作为首席代表在法国工作,当爱可视确定进入中国市场后,很自然就选择在深圳起家。我在原有的团队基础上加了一个销售人员,就开始了在深圳的工作。

  2003年我来到深圳,当时正是非典发生的时候,我从法国戴着两层口罩登上了到香港的飞机,外面是防毒面罩,里面是一层薄的口罩。到深圳后第一件事情,我就在工厂20平米的小屋子里面试了猎头公司推荐的第一名面试者———后来成为爱可视亚洲销售总监的伍东一。现在他和另一位原爱可视同事陈俊红一起随我进入SONOS,分别担任SONOS亚洲区销售总监、公关总监。

  深圳的高交会是我铭记于心的一个地方。2004年起,爱可视连续三年参加高交会,而且连续三年都在高交会上获奖。2004年高交会时,爱可视只有一个大约3米宽的展台,请了几个模特,但依然被围得水泄不通,引起了非常多的关注。2005年再次参加高交会时,爱可视的展台就很大。可以说,MP4就是从高交会走出去的。

  我将SONOS在中国的起家之地仍然放在深圳,是因为我喜欢深圳。虽然我是北京人,但我在深圳呆得太久,有很多人脉和基础。在深圳,做什么事相对都比较顺利,政府部门办事不那么官僚,新移民城市给人的感觉也比较现代,人与人之间的感觉也介乎中国和外国之间,很舒服。如果在中国选择最适合生活的地方,我会选择深圳,无论是气候,还是人与人的交往,这种简单又不失中国人温暖的感觉很好。

  深圳是一个很新的城市,人的思想都是新的,没有历史的累赘。深圳也是一个规划得很好的城市,在中国很少有规划得这么好的城市。

  我现在的时间多半是在深圳,剩下的时间会在北京、上海以及美国、法国和一些亚洲国家。我在深圳的圈子很多,我是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副会长,有协会的圈子,在蛇口还有法国一些朋友的圈子,还有IT的圈子,以及中国政法大学老同学的圈子。

  今年10月,我还在家里主办了一场烛光诗会,邀请到14个朋友参加。我们这一群真的不再年轻的人,聚集在了一起。诗会的开场,我们选读了食指的《相信未来》,后来还有人读比如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海子的《九月》……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半左右才结束。

  来诗会的朋友们都是人们眼中的成功者,是物质生活满足后的一群人,而正是这些人,在精神上的需求并没有因为物质的充斥而满足,所以这也是我主办诗会的一个初衷。没有想到在深圳这样物化的城市里,这群既不是文学家也不是诗人的企业家还能有这样一份心境。

 

   

http://s9/middle/6777291ag967b019171a8&690

(11月2日,张亚玲在Sonos登陆中国发布会上朗诵食指1968年写的《相信未来》。)

  

    ◎再创业

  “梦想再创造一个新的市场”

  今年3月,我离开爱可视,回到巴黎办理离职手续。3月底,我第一次到SONOS美国总部进行参观,最终被那帮有梦想的人们所感动,在和SONOS三年多的接触中,我在47岁这一年,终于决定加入SONOS,重新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征程。

  这是一个新的行业,但我认为跨度并不大,SONOS并不是纯粹的音响行业,内部的东西仍然是高科技的。操作市场这么多年,我历来认为要以技术、产品说话,连我自己都喜欢的感到神奇的产品,我就相信肯定能做好。

  如果没有梦想,我会在47岁的时候再开辟一个新的行业吗?什么叫梦想?我的梦想从来没有改变,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多一点点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分两种,一种是对自己有意义,另一种是对社会有意义,做一个事情多少能影响到一部分人。

  一个人一辈子总要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情。当你给予的时候,得到的是你自己。我现在的梦想就是如何再创造一个新的市场,让很多人喜欢我这个团队带进来的产品。我会觉得这样的人生挺有意义的。

  SONOS最初是通过我欧洲的同事知道我,认为我在中国市场操作品牌上有一定经验,SONOS的创始人及现任总裁JohnMacfarland与我接触了3年多,认为我很合适,派了无数人说服我。当时也有一些国际大品牌的服装公司也来找我,但我不是做纯时尚的人。我做新的东西更有激情、有经验,我自己喜欢技术型的公司,它们很难雷同。

  我认为时尚分几种,一是外形的时尚,二是内心希望创新、革新,通过革新带入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创新如果有技术支撑会更有底气。市场不是忽悠来的,必须要有好产品,有了好产品还得告诉别人,这是市场。从参加全球第一个MP3小组开始,非IT背景的我就对IT行业非常痴迷,这份吸引就源自不断变革和不断革新的产品、不断有新的想法和创新,工作中充满无限的惊喜和可能。

  我选择SONOS这个公司,是因为我喜欢它的产品,也喜欢这个团队。刚离开爱可视时,我什么都没有了,左边一个助理、右边一个助理、24小时服务的司机的生活没有了。当时我在家里上班,爱可视的办公室离我家咫尺距离,但已经不是我的了,落差很大。

  选择了SONOS后,我要来组建团队和亚洲总部的工作。转型需要时间,最开始我是一个人,要应对很多事情。虽然只有几个月时间,但很漫长,这一段经历也让我体会到了员工的辛苦,让我更善待他们,这也是我的一种收获。

  我第一次在深圳开始学坐地铁,加盟SONOS之后,不穿套装了,就穿牛仔裤忙来忙去。人永远是能高能低的,一个人如果不能走下来,就不可能走得上去。当你下来的时候,你就是普通人,甚至你还不如普通人,普通人一直是普通的,还没有这样的心理落差。

  那段时间,我反思了很多。人生的每一步,如果我们能多思考,都会有很多的收获。如果浑浑噩噩过来了,你也是一辈子,他也是一辈子,每个人得出的结论真的不同。                  

  

      ◎未来

  希望退休后能重做教师

  我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写到一个人死后进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很多人伺候着,什么都不用做,结果他痛苦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早知这样我还不如进地狱呢!结果别人告诉他,你以为这是哪里?这里就是地狱!

  这说明工作其实是天堂,没有工作才是地狱。人们工作特别忙的时候,会设想没有工作该有多好,但真让你不工作,你会觉得对任何人都没有一点价值。一些年轻人可能有时候搞不清楚这一点。

  其实人总是希望得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拥有的时候未必珍惜,但能否学会珍惜一点点眼前的、自己手上拥有的东西呢?所以我找工作的时候那么难,我依然珍惜这个能把一个新的市场带到中国来的机会。

  其实,我完全可以选择不忙,我奋斗了那么久,不工作也没什么问题。就是一种选择,就看你选择过一种没有价值的生活,还是选择更大的挑战。我倒也不是认为47岁非要刻意去挑战什么,现在的选择也是顺理成章的,或者说命运安排的。但我答应人家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做好,这是我的性格。

  我没有想过要“退休”什么都不干,我计划在60岁以前开始去做另一些自己非常喜欢的、悠闲的事情,还没想清楚是做什么,比如开非常漂亮的庄园、咖啡馆这样休闲的事情,做一些喜欢的而不是因为经济原因做的事情,想有空去教教书、写写东西、思考一些问题。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教书,到现在我都特别想返回到学校去教书。教师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职业,你能够给一些年轻人指引、启发。我认为不是年纪大的人说话就一定对,而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只不过你的经历可能会对他们有启发,而年轻人的想法对老的一代也会产生启发。与年轻人交流,你能吸收到很多年轻人的智慧,同时你也告诉他们你走过的路上哪里有沟沟坎坎、哪里有风景如画,只是告诉他们人生原来是这样。

  

  ■同题问答

  1.用一句话描述您对深圳的感受。

  如果在中国选择最适合生活的地方,我会选择深圳,无论是气候,还是人与人的交往都很好,这种简单又不失中国人温暖的感觉很不错。深圳有海,有海的地方就是天堂。

 

  2.深圳最让您喜欢的一点是什么?

  在深圳,做什么事相对都比较顺利,政府部门办事不那么官僚,新移民城市给人的感觉也比较现代,人之间的感觉也介乎中国和外国之间,很舒服。

 

  3.深圳最让您讨厌的一点是什么?

  深圳的空气没办法跟以前比,交通也很可怕。另外,深圳的社会治安跟北京、上海没法比,不安全,周边太多人遇到过不安全的事情。城市让人觉得安全很重要。

 

  4.深圳现在30岁了,您期望,再过30年之后的深圳是什么样子?

  我希望30年之后的深圳是个更适合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希望它将来更安全。

 

  出品:

  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中心

  监制:姚燕永张建明

  策划/统筹:吕冰冰

  编辑统筹:王军

  版式统筹:邱洪添

  文字:马芳

  图片:周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