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013 信報 - 見觸城市 《為何肥仔被打成為新聞》
(2013-08-16 21:11:02)
周末一場天水圍大龍鳳,要撕裂香港的特首得逞了,要愛國的蠱惑仔得逞了,要批鬥林老師的「愛」字頭得逞了。梁振英沾沾自喜睡得安穩,很多香港人應該和我一樣,徹夜難眠。滔天的爭議就不重複了,至於烈火街頭紅了幾個人,有些被拘捕了,且看執法會否真的「嚴正」。倒是當天有關「好假的肥仔」報道,讓我這個前新聞工作者心裏戚戚然。
每天的新聞裏我們看到很多兒童,有時有關教育政策,有時是民生,有時只是軟性趣聞。記者在採訪時很喜歡拍攝兒童:在大型活動例如看煙花,一定有個小朋友soundbite:「好靚呀!」酷熱天氣警告就有小朋友話:「好熱呀!」兒童的柔軟聲線中和了硬磞磞的新聞內容,觀眾看得開心,被訪小朋友難得機會上電視,皆大歡喜。
不過,上星期天水圍肥仔的一連串鸚鵡學舌,巧言令色夾雜粗口投訴被打,竟然即場開了個小型記者會,招來大批記者「圍扑」(包圍採訪),還要放在要聞大書特書,實在令人質疑各傳媒的取向:一、肥仔到底有沒有被打,在場記者也滿腹疑問,單憑片面之言剪輯出街,已經違反求真的大前提。新聞部上下沒人提出質疑,照單全收,需要集體問責。二、無論肥仔是否自主受訪,傳媒報道兒童個人行為應該比成人行為嚴謹。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出過《兒童報道道德規範》,指出傳媒「應特別關注保護每個兒童的權利,包括避免潛在傷害和報復的權利」。記者編輯稍稍動腦筋,都知道在這場涉黑政治衝突中,讓肥仔出鏡站在任何一方,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而後來鋪天蓋地的網上輿論、「起底」和改圖,亦印證報道對其健康成長帶來威脅。
肥仔可能真的很壞,小小年紀與黑道為伍,但都不應在採訪考慮之中。國際記者聯會的「兒童報道指引」指出:發出材料前要小心考慮後果,把兒童受傷害的可能減到最低;兒童亦有權在不受外來影響下,發表自己的意見。肥仔在旁人一句接一句引導下作出挑撥性言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成為新聞內容。身為前線記者,羊群心理是罪過,請不要見別人遞咪就跟着遞咪。這些「新聞材料」不要也罷。
每天的新聞裏我們看到很多兒童,有時有關教育政策,有時是民生,有時只是軟性趣聞。記者在採訪時很喜歡拍攝兒童:在大型活動例如看煙花,一定有個小朋友soundbite:「好靚呀!」酷熱天氣警告就有小朋友話:「好熱呀!」兒童的柔軟聲線中和了硬磞磞的新聞內容,觀眾看得開心,被訪小朋友難得機會上電視,皆大歡喜。
不過,上星期天水圍肥仔的一連串鸚鵡學舌,巧言令色夾雜粗口投訴被打,竟然即場開了個小型記者會,招來大批記者「圍扑」(包圍採訪),還要放在要聞大書特書,實在令人質疑各傳媒的取向:一、肥仔到底有沒有被打,在場記者也滿腹疑問,單憑片面之言剪輯出街,已經違反求真的大前提。新聞部上下沒人提出質疑,照單全收,需要集體問責。二、無論肥仔是否自主受訪,傳媒報道兒童個人行為應該比成人行為嚴謹。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出過《兒童報道道德規範》,指出傳媒「應特別關注保護每個兒童的權利,包括避免潛在傷害和報復的權利」。記者編輯稍稍動腦筋,都知道在這場涉黑政治衝突中,讓肥仔出鏡站在任何一方,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而後來鋪天蓋地的網上輿論、「起底」和改圖,亦印證報道對其健康成長帶來威脅。
肥仔可能真的很壞,小小年紀與黑道為伍,但都不應在採訪考慮之中。國際記者聯會的「兒童報道指引」指出:發出材料前要小心考慮後果,把兒童受傷害的可能減到最低;兒童亦有權在不受外來影響下,發表自己的意見。肥仔在旁人一句接一句引導下作出挑撥性言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成為新聞內容。身為前線記者,羊群心理是罪過,請不要見別人遞咪就跟着遞咪。這些「新聞材料」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