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殺戮

标签:
杂谈 |
一張人類舉起刺棒,瞄準小海豹的照片,刺痛了無數人的神經。事件在遙遠的北冰洋重複又重複地發生數十年,2011年卻在中國帶來巨大迴響。原因是加拿大漁業部長來華,推銷在國際間聲名狼藉的海豹制品,挑動了國人的惻隱之心。
http://s10/bmiddle/67728e26g99b0ce3d3e49&690
加拿大政府規定,每年三月底至四月初,日出前一個半小時,至日落後一個半小時,是捕獵海豹期。紐芬蘭的海豹獵人,在這十四個小時中,紛紛踏上浮冰,盡情殺戮在冰上休息的海豹。獵人拿一支刺棒,棒尖端帶着鎚頭及尖勾,朝活生生的海豹暴打,很多時一棒打不死,要補上一棒、兩棒、三棒…大大小小數以十萬計的海豹在痛楚、折磨、掙扎、驚恐中慢慢死去。
http://s2/bmiddle/67728e26g99b0d3682441&690
加拿大當局本來要求獵人「人道」地捕殺海豹,甚至定下法律規條。但在浮動不定的冰層上,強風、模糊不清的視野下。獵人往往不用理會禁令,不擇手段完成屠殺。同樣,在惡劣環境下,不少海豹並沒有即時死亡。他們不少帶著傷,負傷逃回海中,在冰洋慢慢失血至死。
一個退休獵人這樣說:
“I’ll never do it again. As for
tradition, to hell with that. I know next spring when the
seals come, I won’t be there to meet them. If I ever get the urge
to hunt seals again, I’ll
read a small portion of this account and remember the agonies,
miseries, hardships,
dangers and the backbreaking, repulsive disgusting, grizzly work.
I’ll lie down until the
urge passes.”
- Michael Dwyer, 退休海豹獵人
其實海豹製品的經濟效益,佔加拿大GDP只有約0.1%;靠捕殺海豹生活的人也只佔紐芬蘭的極少數人口。面對外國的反對、杯葛,國內的群眾反對壓力,加拿大政府竟然還要每年補貼捕獵海豹業,遲遲不願取締這個極端殘忍的作業,這種軟弱無能的態度,實在令人費解。
眼下加拿大商人正對中國市場-這塊比海豹油還要肥的肥肉虎視眈眈,透過不同渠道,希望輸入海豹皮、海豹油等製品。國人都應擦亮眼睛,不要讓這些早被其他國家嫌棄,不符道德的消費品,放到商店的貨架,甚至送到自己家裡。中國人除了消費能力,更應該有明辨是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