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公消费腐败反腐科技迷信 |
分类: 杂文 |
近来,针对公车私用的腐败现象,广州市可谓大胆创新,给10000余辆公务车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希望借助科技,严控甚至杜绝公车私用的腐败行为。
首先,要肯定,使用这一监控设备,短时期无疑有利于对公车私用的控制。
但是,冷静思考,长远来看,问题不少:
一、漏洞多多
从概念而言,何谓公车公用?车子开往哪里为公用、哪里又为私用?可能认为办公事当然有相对固定的行车范围和时间、路线,但是,难道没有突发事件、意外情况?一个单位的公务范围难道可以由国家法律明文规定?连行车路线、范围也能法定?如果不能法定,而是交由单位领导规定,那么请问,用公车的难道不就是以领导为主吗?如果由单位制度规定,那么,单位制度最终裁决权不是领导吗?即使很民主,单位职工可以表达公正意见,形成了较为公正的规章制度,但是一旦领导们公车私用,能保证职员个个冒着不要饭碗去揭发腐败吗?也许,你说,这个电子设备科技含量高,自动报警,监管信息可以及时反馈,从而有关部门和人员可以及时清楚掌握车辆行驶状况,可是,大家想过没有,你能相信所有部门和所有公职人员吗?既然值得信赖,那还要安装设备对这些人的行为予以监控干嘛呢?区伯因自愿参与公车私用的调查取证,被骂为 “多管闲事”,多次被这些公车私用的不法分子殴打,不就见证了这些人的丑恶嘴脸吗?难道就相信他们不狼狈为奸、里应外合、消除违规记录、合伙欺骗政府与群众吗?难道就不怕这些人公车私用时故意拔掉设备电源什么的,然后让你无法跟踪吗?不是我们多疑,而是现实多次让我们不得不质疑。
二、实质上只不过用另一种浪费来替代公车私用的腐败
三公消费,我国每年耗费10000亿余元,实在令人痛心疾首。但是,采用新型科技设备来治腐,就不是浪费吗?采用这种设备,意味着新的政府投资,新的财政耗费与负担,意味着增加新的管理人员,徒增政府机构臃肿,意味着又要给一些人发工资。不可能说开发生产此设备的商家免费赠送给国家吧,即使商家免费(当然是异想天开),难道生产时就不耗用资源、不排放“三废”污染环境?难道能保证在整个新的领域不滋生新的腐败交易?
三、迷信科技,治标不治本
整治腐败,如果只相信科技设备,不从人心上着手,永远是儿戏,终将失败。这里涉及到两种流行的社会病,即科技迷信与道德癌症。首先是科技迷信,我们需要科学,需要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来带动经济繁荣,但是科技永远是有限的,其作用只能限于一定层面、范围,不可能巴望科技解决人的所有问题,比如道德伦理问题。而我们似乎对科技着了迷,教师教科技,学生学科技,社会用科技,国家兴科技,甚至巴望科技救国,完全陷入了科技迷信的怪圈,令人忧虑。其次是道德癌症,最主要表现为没有信仰,无所畏惧,无法无天。无法,有法不依,执法犯法,设法占法律空子;无天,实质上是不信天道天命,不知有违背就必受惩罚的因果自然法则,狂妄自大,为所欲为,只要没人看见,就可以随心所欲,即使有人看见,那就结成利益共同体,分赃分红,互惠互利,狼狈为奸。说是癌症,可能过分,因为癌症似乎不可治。但是,我们还是怀着一丝希望,因为,毕竟有些癌症还是可以治好的,再者,我们现在不能治好的癌症,只是我们没有找到治疗办法,不能说不可治愈。实际上,按逻辑,一物降一物,有癌症就必有治愈它的克星。所以,我们还是要寄予希望,未来会更好。但是,一天到晚不从思想根源上、治国思想体系里边去找原因,迷恋科技,那么,就只好眼睁睁看着这癌症病入膏肓了。
在这个唯物时代,科技喊得震天响,我们是否应该冷静思考,虽然科技很重要,但是有些事情,比如腐败,就不是科技能够根治的!需要科技,但不能迷信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