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3)班家长阅读手册(1)——和妈妈一起阅读

分类: 家庭教育 |
和妈妈一起阅读
[编者按] 《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是一本关于阅读的绝佳教本,帮天下的父母和老师解决儿童教育的关键问题,让不懂阅读或初探阅读的孩子少走弯路,让对阅读有所体会的孩子获得更深的领悟,取得更大的成功。究竟怎样的书是孩子们应该读的,而且是适合读的?阅读是不是就是指的“字里行间”?图画书真的是孩子们“幸福的种子”吗?孩子的阅读纯粹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吗?成年人的责任是什么,角色是什么,力量可以是什么?成年人可以怎样来设计、引导,使阅读更加有趣?
(一)念书给孩子听的父母
只要唱催眠曲,就会乖乖睡着的孩子,过了三岁之后,就会喜欢听故事胜过听催眠曲。刚开始他们喜欢的是,有着小孩子或是小动物的图画书,随着渐渐成长,开始喜欢神话故事,以及喜欢听童谣或童诗,当然也喜欢听悲伤或恐怖的故事。
总之任何内容都喜欢,因为他们喜欢听的其实不是内容,而是母亲的阅读声音。
就算妈妈阅读的内容是孩子已经知道的,也无所谓。有时妈妈太过忙碌,漏了一段或是大略阅读给他们听时,孩子们会马上指出漏掉的部分,显示对内容已很熟悉。但这并没有关系,因为孩子们享受的不是内容,而是母亲的体贴与心意。所以当他们长大成人之后,想到母亲念书给自己听的儿时画面时,内心就会感到无限的幸福。
不过,阅读书籍给孩子听,并不是只为了给孩子留下美丽的回忆,给孩子阅读书籍,同样也是为了让孩子可以更容易适应学校生活。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或小学之后,就应该安静的坐在位子上听老师讲课,不听老师讲话的孩子,通常其学业都会有问题。在家中经常听阅读书籍的声音,已经接受了听的训练的孩子们,也会很容易聆听老师的话,并且进而成为一个会聆听他人话语的人。
很多母亲在孩子识字以后,便会停掉阅读书籍给孩子听的动作。其实不须如此,除非孩子本身不想听而要求停止,否则在孩子进入小学四年级之前,还是持续阅读书籍给孩子听的动作较好。当妈妈讲故事或阅读书籍时,其实孩子们并不是在听故事,而是在确认对妈妈而言,自己有多么重要,进而感到安心。
这种让人开心的记忆,会一点一滴的堆积在回忆的仓库里,当未来遇到悲伤难过的事情时,这些回忆就会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因此,自己也会变成一个给孩子阅读书籍的爸爸或是妈妈。
不过,给孩子阅读书籍的首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制造回忆,而是为了培养习惯。儿时聆听妈妈阅读的声音进入梦乡的孩子,逐渐长大之后,就会自动拿起书籍阅读,成为一个喜欢书籍的孩子。
而对阅读力比较不好的孩子而言,有着复杂内容的书籍,经由他人阅读给他听,会比自己阅读来得更容易理解。因此,孩子到小学四年级之前,阅读书籍给他听是不错的方式。
尤其对那些不喜欢阅读的孩子,以及由于阅读力低劣,而对阅读感到痛苦万分的孩子来说,阅读给孩子听是非常好的方法。
阅读比孩子水平稍微高的书籍内容,大声且慢慢的念时,孩子们会摇头晃脑的提出问题,此时便可以一边给孩子解说,一边阅读给他听。这种重复一问一答动作的过程,就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指导方式。在这过程中,单字会一个个堆积于孩子脑海里的单字库中,而这就是提升孩子阅读力水平的好方法。
当孩子的阅读能力逐渐提升时,有一天可能会突然念书给妈妈听,当这样相互阅读给对方听的行为,一旦成为习惯时,亲子间的心灵也能更加契合。
(二)规划出一个一坪大的图书馆
【注】坪:土地或房屋面积单位,1坪约合3.3平方米。
我们家到底有几本书呢?我家的书籍大部分是哪一类型呢?如果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孩子们的书籍集中在一起时,就会成为一个小小图书馆。
家里没有空间也无所谓,在客厅的某个角落放一个书架,把书籍全部摆上去也可以,把阳台整理一下,在地板铺上地毯,摆上几张椅子也不错。
观看家人们的所有书籍,就可以看到每位家族成员的阅读品味,谁阅读了多少什么样的书籍,都一目了然。依照个人的喜好不同,一定会呈现许多差异,当自己阅读的书籍呈现在家人面前时,有人可能会为此感到害羞,也可能有人会感到很骄傲。
这样的过程,能让大家明白,书籍的量与质,决定读者拥有多少精神层面的财富。而上述这些体验,都会成为孩子们活生生的阅读教育,也会引发孩子们“自己也要多阅读书籍”的欲望。
试问,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阅读教育呢?
把全家人的书籍集中在一起之后,建议替这个图书库取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例如“小雏菊文库”或是“蓝天图书馆”等。当然,全家人一起参与取名是最好的方法。
在自己的家里规划出一个小小图书馆之后,可以让邻居或亲友们来参观,当某一家的孩子也想拥有自家的图书馆时,就会吵自己的爸爸妈妈。不久之后,就可以发现,那一家庭里,同样也有了一个小小图书馆。当家庭图书馆一个个增加时,整个小区就会变得都有家庭图书馆,这有助于推广家庭图书馆运动。
像这样的“一坪图书馆”有三点好处:
第一,让孩子感受到书籍的贵重且懂得珍惜,并让孩子养成领到零用金之后,不会去买一些杂七杂八的物品或是玩具,而是去购买书籍的习惯。孩子在付出的同时,更会感到这个“一坪图书馆”的建立,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第二,可以让一直以来只会借阅书籍的孩子,养成购买书籍的习惯。喜欢阅读书籍,或是喜欢购买书籍的孩子,绝不会有过度消费的行为,也绝不会成为一个为了筹措娱乐费用,而闯下滔天大祸的青少年。
第三,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个家庭图书馆就会成为家里最珍贵的处所,成为以后的传家宝。一点一滴,所有心酸与甜蜜的回忆,都流淌在这些书本之间,成为家庭温馨的港湾。
根据我的经验,如果一个家里有很多藏书,那么那一家的孩子就会阅读很多书。举例来说,每年报社或是阅读运动协会,都会选出一位阅读王,结果发现,被选为阅读王的小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家里有很多藏书,而他们的父母亲,都是喜欢阅读且阅读量也很大的人。
俗语说:“有着很多书籍的家里会产生学者”。如果家里连一本书都没有,孩子们又如何会喜欢阅读呢?
有了孩子后,越早建立一个家庭图书馆越好。越早让孩子们习惯地看到书、接触书,他们也就会越早形成这样一个概念:书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在其女儿伊丽莎白4岁的时候才开始着手建一个家庭图书馆,在此之前只是到公共图书馆为女儿借书(注: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向所有人开放,刚刚生出来的人都可以办理图书证)。这时他的儿子杰米刚刚出世。崔利斯承认,这个时候建家庭图书馆对于伊丽莎白来说算是有点晚了。崔利斯夫妇之所以要建家庭图书馆,是因为他们发现长期读书给女儿听,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营造一个家庭图书馆,崔利斯给我们提供了几点建议(尤其适合孩子不满4岁的家庭):
1.把书分成两类:贵的和便宜的。贵的书和比较易损坏的书放在书架比较高的地方,孩子轻易够不着(但能看见)。在书架较低的地方,放比较便宜的书,最好是耐磨损的。如果便宜得足够可以,你甚至可以让孩子去“玩”书,给他充分的机会去看、去摸、去尝一尝(这就是公共图书馆的书做不到的)。
2.父母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小心地、富有感情地对待书,可以试试这么对书说话:“啊,这是我们的老朋友《小托德》,好久不见了。”如果孩子像对待玩具熊那样富有感情地对待书,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甚至可能会把书和他心爱的玩具放在一起。
3.如果空间许可,可以让家庭图书馆里摆放的一些书封面朝外。这会让孩子老想着:这本书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呢?所有学习兴趣的基石都一样,就是好奇心。
(三)带孩子逛书店
记得有一年,在儿童节那一天,我曾经采访过牵着孩子的手,从百货公司走出来的父母。在访问几个问题的过程中,我观察了一下他们的脸孔,奇怪的是,他们的脸上并没有欢悦的表情,抱着礼物的小孩子们也是如此,都嘟着嘴巴,一副很不满意的样子。
后来仔细想想,我发现那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百货公司内堆积如山的商品中,那一家人可以买的东西必然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而且买了一个又会想买另外一个,但眼里看到的,全都是一些昂贵的东西。
也因此,百货公司是一个很容易膨胀人的欲望,但又会马上给你带来挫折感的地方。
据说有些中产阶层的家庭主妇们,在逛完百货公司的隔天,因为这样的挫折,而出现严重的忧郁症。
我同样采访过牵着孩子的手,从书店走出来的父母亲。在访问几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也观察了一下他们的脸孔,发现他们脸上的表情是喜悦且充满朝气的,手中持着书籍的孩子们也是如此,他们的眼神都充满着梦想与希望。
因为不会有父母亲担心没钱可以买书,也不会有孩子因为没有买到更昂贵的书籍而生气,这就是百货公司与书店的差异点。
要让孩子成为阅读王,从小就应该带孩子去逛书店。因为到了书店后,发现自己看过的书籍是多么的少时,就会开始更勤奋的阅读。至圣先师孔子说过:﹁当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就是知道的开始。﹂
首先,进入书店之后,孩子看到这么多的书籍,就会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的事实;而看到有那么多自己还没阅读过的书籍,也会刺激孩子们的阅读欲望。
孩子会有的第二个感觉,是好奇写这些优秀书籍的作者,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而第三个感觉就是,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像那些作者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这些想法,会让孩子一步步的与书籍更加亲近。
带孩子去逛书店的时候,尽量避免第一次就到大书店去。如果是带幼儿逛书店,最好是选择徒步就可以到达的,小小的小区书局。如果与书局的老板熟识,则更加理想,因为老板会面带微笑跟孩子打招呼。不过,要避免去看起来简陋且脏乱的书局,因为这会让孩子对书店留下不好的负面印象。
当孩子成为小学学生之后,再拜访更大一点的书局,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就可以逐渐参观更大的书局。
(四)如何选择书籍
选择书籍最好不要依畅销排行榜为主,因为所谓畅销排行榜上的书,多半是属于没有经历过时间考验的新上架书籍,虽然排行榜中也有优良书籍,不过,通常会掺杂许多非优良书籍。
事实上,选择名著或古典书籍,比选择畅销排行榜书籍更加安全。
在书店里,名著与古典类书籍,不会放置在专门摆放新上架或是畅销书的地方,而是放置在一般的书架中。
其实在书店里写着“不变的畅销书(Steady seller)”告示牌下,那些堆积的书籍中,也有很多是优良的书籍。有时我们也可以在那些因为销售不佳,而打折的书籍中,发现许多优良丛书。
不过,此时我们要注意的是,很多优惠销售的书籍,本身的纸张可能已经泛黄。这种书不但在阅读过程中,会让人感觉不舒服,还会有些怪味,触摸纸张的感觉也很不好。如果因为内容好而选择此类书籍,很有可能会让孩子们对书籍产生负面印象。
一般来说,选择书籍的时候,要注意下列三点:
第一,最好是选择装订优良或精美的书籍,因为这是给孩子的第一印象。
第二,留意纸张的情况。一般来说,米色系的纸张比白色纸张理想。
第三,书籍内文采用的字体、字号,尽量选择柔和易阅读的字体,以免影响阅读性。
当以上三点都合乎标准时,接下来我们就要细看内文。筛选内容时,我们需要注意下列三点:
第一,要判断所选择的书籍,是否能满足要阅读的孩子,知识方面的好奇心。为了正确判断,应参考孩子的想法。
第二,要判断文章内容是否简洁,其插图是否优美。
第三,慎选出版书籍的公司。建议尽量选择有信誉的出版社,因为书籍内容与出版社的名誉有直接关连,通常具有信誉的出版社,不会出版不良书籍。
(五)赠送书籍法
不论大人或是小孩,当有人馈赠书籍给自己时,就会感到很开心。尤其收到的是一本想要阅读的书籍时,其喜悦程度会倍增,也会因为觉得对方怎么会如此了解自己,而感动不已。
或许以金钱换算,书籍比其它礼物来得便宜,不过,以内容来比较,其优点则多许多。
首先,以书当礼物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如果礼物是可以吃的东西,可能当天就没有了;如果礼物是玩具,可能几个月之后,收礼的人就会感到厌倦;又如礼物是衣服,则过一年就会变得太小而无法继续穿。
而书籍则是可以保存一辈子的礼物。
第二,馈赠书籍同时可以传达赠送礼物的人的品味,孩子们通常不会把赠送书籍的人,当作是无知的人,也不会看不起赠书给自己的人。因此如果想要受到子女的尊敬,父母亲就必须要以实际行动来表示。
第三,赠送书籍不但可以让孩子拥有购买书籍的喜悦,同时也可培养孩子购买书籍的习惯。在选择赠送给他人的优良书籍的过程中,孩子们选择好书的眼光,也会相对的提升。
孩子们通常一直处于接受礼物的立场,如今变为赠送书籍给他人的立场,这对于阅读教育也有正面影响。
馈赠他人书籍时,应先考虑接受的人的阅读倾向、未来的希望,以及阅读水平等,来选择适当的书籍,并附上写着简短内容的漂亮卡片。
(六)观赏录像带
调查孩子们为何不喜欢阅读,答案最多的是“因为很无趣”。而“比图画书好看且有趣的是什么”的问题,答案则是“电视”或是“漫画”。
假设一个人阅读书籍时,所需要的思考力为一百时,收看电视所需要的思考力则只要四十,看漫画所需要的思考力则是六十。因此,从小收看过多电视成长的孩子,由于其思考力严重落后,进入小学之后,就会出现讨厌书籍的倾向。
面对此类型的孩子,建议可以从观赏录像带的方法开始着手。例如,先和孩子一起观赏《美女与野兽》的录像带之后,再与孩子一起讨论。
当妈妈说:“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看过那本童话书,但是因为内容太过深奥,所以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故事内容,现在看了录像带之后,终于可以完全明白了,这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品。”
此时,孩子们便会产生一种想要测试自己的好奇心,也许就会偷偷的从书架上,拿出《美女与野兽》来阅读。
不过,观赏录像带也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形:因为透过录像带,已经完全了解了故事情节,因此孩子们很有可能,会对于以文字表达的《美女与野兽》失去兴趣,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提出类似下列的问题来导正他──
“看录像带和看书所得到的感动,真的差很多呢!录像带里的情节,有些是书籍中没有提到的部分,不过,也有很多剧情书籍中有提到,但是录像带内却没有出现。”
此时,孩子们为了想要比较录像带与书籍的内容,就会阅读书籍。
我就曾经见过一位小朋友,真的找出了录像带与书籍的不同之处,并于朋友面前骄傲的炫耀呢!从此之后,那位小朋友开始了以录像带作品为中心的阅读,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喜欢阅读的小朋友。
当然,从此时应该逐渐缩短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并逐渐加长阅读的时间。
(七)要当“会看书的父母”
有些父母自己本身整天看电视,却一直对孩子说“要多看书,去看书吧”的话,这是绝对没有效果的。
要劝导孩子阅读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经常让孩子看到父母亲在阅读的情形。
但是,根据一九九五年度的统计,韩国成人年平均的阅读量,只有三点二本,这平均值比起英国、法国以及德国,不过是他们的六分之一,比起美国也只有四分之一、而目前韩国成人的阅读量水平,与低所得国的平均值非常接近。
根据统计处所发表的一九九六年度的“国民阅读现况报告”显示,韩国男、女成人的阅读量为四点二本,一年之内没看过一本书的人占百分之三十六点五,而一年之内没买过一本书的高达百分之五十一、
针对一年阅读量未达三本的成人为对象,所做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百分之八十七的民众回答没有阅读是“因为没有时间”,不过这个答案与事实不符,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带着额外的阅读时间出生的,每个人每天都只拥有二十四小时,只不过有些人能从这些时间中,挪出时间来阅读。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的“中国国民阅读调查”,从一九九九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继一九九九年、二零零二年、二零零四年之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二零零五年底至二零零六年初进行了“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
第四次调查结果显示,二零零五年识字者阅读率为百分之四十八点七(指每年至少有读一本书行为的读者总体与识字者总体之比),而一九九九年首次调查的该阅读率为百分之六十点四,二00一年为百分之五十四点二,二00三年为百分之五十一点七,至二00五年则首次低于百分之五十,六年持续走低。
而与图书阅读率相反,近年来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从一九九九年的百分之三点七,到二00三年的百分之十八点三,再到二00五年的二十七点八,七年间增长了七点五倍。目前,已经有超过一成的国民有网上阅读的习惯。
这其中,“没时间读书”是制约图书阅读率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与前三次调查相比,个人读书时间增加的比例显著减少;其中群体构成主要为二十到四十九岁的中青年。另外,“不习惯”读书也是图书阅读率提高的一大障碍;其中百分之四十以上是十八到十九岁的在校学生的青年人。
而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想尽办法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每个孩子都拥有学习父母的特性,因此才会有“孩子是父母亲的镜子”这句话。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最佳方法,就是要让孩子亲眼目睹,父母亲每天至少会阅读书籍三十分钟的样子。
(八)读后讨论会
更积极的阅读指导办法,是父母亲与孩子一起阅读之后,再进行讨论会。虽然阅读的是同一本书,不过由于大人与小孩的经验、价值观,以及思考力有所差异,因此感想也会有所不同。
读后讨论会可以下列方式,多元化的展开。
第一,让家族成员每个人阅读不同书籍之后,各自发表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内容或是感想的方法。此方法属劝导阅读方法,非常具有效果。
此时,孩子为了想要在父母亲面前,发表更多的内容,会更加努力的阅读书籍。当孩子们表现很好时,可以给予孩子称赞或是奖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是为了得到奖赏而阅读,那么其阅读习惯并不会持久。
第二,父母亲与子女共同阅读一本书籍之后,针对主角的行动或是言语方面,提出各自意见的方式。
例如,书里的某种行为,也许在大人眼里是正当的,不过,在孩子眼里可能是一个不当的行为,当然也有可能,是与前述刚好相反的情况。
例如,在阅读《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的时候,孩子们可能会对这段情节感到不解──
从监狱出来的尚万强,偷窃了好心安排他住宿一晚的米礼爱神父的银烛台,当他被警察逮捕后,米礼爱神父却说那个银烛台,是他赠送给尚万强的。
孩子们可能会认为米礼爱神父说谎,是不对的行为。﹁神父的谎言﹂这个话题,便值得大人与孩子一起探讨,从中找出﹁善意的谎言﹂与﹁恶意的谎言﹂的差别与价值,这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教育。
像这样的讨论会,可以缩短两个世代见解上的差异,听着大人们的见解,孩子们会渐渐了解大人的世界,同时透过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修正本身的偏见。
(九)寄送书的介绍函
当阅读一本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书后,想要介绍给他人阅读,是出自于每个人的本能。介绍书籍的方法,通常有以言语传达的方法、用信函传达的方法,以及赠送书籍给对方的方法等。虽然报纸或是杂志上的书籍广告,主要目的是为销售,不过,这也算是一种介绍书籍的方法。
调查一个人会阅读某本书的动机时,很多都是因为经由他人的话或信函的介绍后,才决定阅读那本书籍。根据这样的统计,我们可以发现,给他人寄送书籍介绍函,也是推广阅读运动的方法之一、
当自己推荐的书籍,收到阅读的人的正面响应时,也会感到成就感。当这样的成就感逐渐累积,孩子就会成长成一个具有责任感,且读书态度健全的读书人。
让孩子寄送书籍介绍函给他人,会有下列多项优点:
首先是会养成细读的好习惯。例如,以前是用敷衍心态来阅读的孩子,就会改变成为一个用心细读的孩子,因为如果以敷衍的方式阅读,是无法写书籍介绍函的。
第二,可以养成会选择优良书籍阅读的好习惯。因为阅读不良书籍之后,是无法介绍给他人的,因此会养成选择优良书籍阅读的习惯。
第三,会关心周围其它人的阅读生活。因为要写书籍介绍函给某人时,要先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因为写介绍函需要考虑对方的兴趣、希望、个性、阅读水平等,因此孩子会增加对书籍与阅读人的关心。
不过,第一次写书籍介绍函时,不可以随便就让孩子写,好的方法是父母亲先写一封给孩子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