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数据杀熟”:科技问题,科技解决

(2022-03-24 08:56:36)
标签:

旅游规划

分类: 新闻动态
    刚过“315”,多家在线平台、App就宣布关闭算法推荐键,这一举动一方面是为了响应消费者对于保护数据隐私的要求,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对广受诟病的“大数据杀熟”的解决迈出的一步。

    “大数据”“算法”本来是重要的优化工具,但近年来,却与“价格定位”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杀熟”的凶器。

    既然是技术,它真的不能被技术反制吗?


“大数据杀熟”:科技问题,科技解决

 “大数据杀熟”能破吗? 


    早在“十三五”期间,大数据就被寄予厚望。当时,有专家表示,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弯道超车的机会,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的战略资源。当互联网用户红利消失,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企业需要依靠数据进行精细化运营,让数据变成生产力。


    但也是2016年前后,“大数据杀熟”甚嚣尘上。这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的手段,对于同样的商品和服务,对不同对象收取不同价格的现象,可以说是人们享受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便利而产生的一个副作用,其本质还是商家利用购买者的隐私数据来赚取超额利润。

    面对这个现象,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种认为:现在个人数据隐私权的牺牲,是技术进步的必然代价,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另一种觉得这些大公司实在太可恶了,是在滥用个人数据,一定要制裁它们。

    有专家认为,从目前的技术来看,要想真正单纯从技术的角度杜绝“大数据杀熟”事件,还有困难。

    联通数科数据智能事业部数据科学家高华超对品橙旅游表示,科技发展让人们进入数据化、智能化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需求,都离不开手机和电脑,更离不开网络,人们的行为也被数据化了。我们可以从技术和监管两个方面来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技术只能保护用户隐私信息不泄露,杜绝“大数据杀熟”很难实现,我们要看到大部分企业收集数据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提高效率。

      她说:“企业可以进行‘大数据杀熟 ’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但这不应该仅仅是买卖双方之间的博弈,监管者应该发挥监管职能,不然‘大数据杀熟’会愈演愈烈,成为各个行业的潜规则。”

    目前国家针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出台“三法一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为做好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21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大数据杀熟”“补贴倾销”等“新业态中的价格违法行为”将被给予警告、罚款甚至停业整顿。该规定针对新业态下的“大数据杀熟”、价格补贴等“低价倾销”等行为,将会处上一年年度销售总额1‰-5‰的罚款。

    今年3月1日起,《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开启了对互联网具体算法加以监管的先河。《规定》对算法贴标签、“杀熟”等行为进行了规制,这也意味着,遏制大数据“杀熟”进入了依  法规制“算法”的新阶段。

    虽然这些已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可以保护消费者的部分权益,但在目前,“大数据杀熟”仍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管。这是治理“数据杀熟”的关键一步。

     “虽然监管有盲区,但我们相信,国家对问题的监管会越来越成熟,大数据的发展也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活跃。”高华超强调。

    在当今时代,有价值的交叉数据是我们未来几十年里如同石油一般重要的资源。按照这样一个逻辑,开发一种能够允许大家安全地保存、交换和运算数据的平台,就如同在19世纪末关注石油开采炼油和内燃机开发的技术一样,有巨大社会意义。

    有科学家表示:“科技带来的问题,不妨用科技来解决”。面对大数据“杀熟”这样的技术伦理困境,其实可以向前一步,考虑如何用更良善的科技来治理和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