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绕函关东复东
(2023-08-16 11:08:42)分类: 竹堂随笔 |
路绕函关东复东
一昨,某报转载叶嘉莹先生《李商隐诗对我一生的影响》,我读的时候,感觉有个小问题。在网络上又找到了澎湃湃客“凤凰网读书”《叶嘉莹:我一生遭遇的挫折,都是用李商隐的诗化解的》原帖,知道报纸是照转。现在网上的东西,不太可靠,甄别也麻烦。我说的小问题,看上下文,不像是手民误植,聊记于此。
叶先生文中,讲自己2007年所作《绝句二首》。“连日愁烦,以诗自解,口占绝句二首。首章用义山《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诗韵,而反其意。”叶先生这首诗为:“一任流年似水东,莲华凋处孕莲蓬。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惧扶摇九万风。”李商隐原诗为:“路绕函关东复东,身骑征马逐惊蓬。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义山诗,无着、苍凉,叶诗自足、自信,的是反其意,不愧古人。
叶先生文中说:“李商隐的诗《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是李商隐从函谷——从西往东走——向长安去的路途中作的。”又说:“他写《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我从西方到东方去,我要到长安去,长安是首都所在,长安能够给我一个机会吗?不知道啊。我已经走了三十天了。”又说:“‘路绕函关东复东’,我从函谷关向东走,一天一天地向东走。“看到这三处,分明是把方位弄错了,从函谷关向东,是远离长安,而不是要到长安去。我地理不行,好在去过两次函谷关,而且后天还要去,所以敏感了点。
我不懂诗,有疑问,就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李商隐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冬,时年37岁,原在长安京兆尹手下管文书,十月,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请他作判官,十二月,到徐州去。从长安到徐州,路出函谷,途经大梁,走了三旬一个月,应该也快到了。隆冬孤骑,依人作幕,似有所期待,更无限怅惘,如此况味,也只有诗歌能喻。
以叶嘉莹先生一代宗匠,无不知义山生平及长安、函关、徐州位置之理。看文章,像是演讲记录,十之八九是记录有误,未经先生审阅所致。话说回来,即便叶先生有失,也不必大惊小怪,偶尔舛错,在所难免。倒是有些浅陋者,一旦抓住名家的一点失误,就莫名兴奋起来,那才可笑。
竹堂记。2003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