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将军诗

分类: 竹堂书论 |
裴将军诗
孟会祥

颜真卿《裴将军诗》曰:
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
战马若龙虎,腾陵何壮哉!
将军临北荒,烜赫耀英才。
剑舞跃游电,随风萦且回。
登高望天山,白雪正崔嵬。
入阵破骄虏,威声雄震雷。
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
前两天,与朋友们聊了颜真卿《裴将军诗》,过后心里有点不踏实。
原因之一,是“烜”字我不认识,猜想是“怛”,但颜书从“口”不从“日”。“烜”是否有这个异体,我也没有查到。《裴将军诗》文本,据说最早见于南宋楼钥《攻媿集》,到清代康熙年间《全唐诗》收入,道光年间《颜鲁公文集》收入。诗写得好,而就诗风来说,与颜真卿其他诗似不同。我想,这也不必怀疑,没有确凿的反证,则还是记在颜真卿名下。不过楼钥生于1137年,颜真卿生于709年,相去400余年,这首诗出现得确实有点晚。楼钥卒于1213年,1215年留元刚编刻《忠义堂帖》成,可以怀疑,楼钥《攻媿集》收录的《裴将军诗》,与留元刚刻录的《裴将军诗》帖,应该是一回事。或者更直接地说,应该是楼钥得见《裴将军诗》帖,认定是颜真卿所书,才认定诗是颜真卿所作吧。然而《忠义堂帖》所刻《裴将军诗》帖并没有落款,则认定为颜书,也是想当然耳。
原因之二,是我非常不喜欢《裴将军诗》帖。然而《裴将军诗帖》,得到过一众大师巨匠的高度评价。
《裴将军诗》流传于今,有两个版本。其一,即《忠义堂帖》所刻。浙江省博物馆藏有宋拓。其二,为北京故宫所藏墨迹本。另有武汉本,当从故宫本刻;烟台本,当从忠义堂本刻,不论。
《裴将军诗》墨本曾为明代王世贞收藏。王世贞云:“裴将军诗书兼分行,体有若篆籀者,其笔势雄强劲逸,有一掣万钧之力,拙古几若不可识,然所谓印印泥、锥划沙、折钗股、屋漏痕者盖兼得之矣。”后为睢阳袁可立、袁枢(字伯应)父子所收藏。董其昌云:“娄水王尚书家藏颜鲁公赠《裴将军诗》,余曾临数卷,此其一也。今为伯应所收,伯应自其尊公幕府携来。所谓‘剑舞跃游电,随风萦且回’者,且见之海上舟师,何止公孙大娘浑脱舞可助书兴,余恶札益自愧矣。”又云:“裴将军舞剑,张长史运笔,吴道子画变相,鲁公辈人也。因观鲁公真迹,临之。”裴旻舞剑、张旭草书、吴道子画,号为三绝,时代比颜真卿略早,但三绝之称,则出于“唐文宗诏”,时代略晚。
清人王澍称:“此帖书兼楷、行、草;若篆若籀,雄绝一世,余题为鲁公第一奇迹,不虚也。”何绍基称:“余觅之十数年不可得,今忽睹之,不禁拍案叫绝!”不知道是针对哪个版本而言。沙孟海《临裴将军诗自记》云:“鲁公《裴将军诗》境界最高,或疑非颜笔,余谓此帖风神胎息于《曹植碑》,大气磅礴,正非鲁公莫办。……余早岁习颜,爱临《蔡明远》、《刘太冲》两帖,为其接近《裴将军》,可以阶而升也。”则针对浙江省博物馆所藏《忠义堂帖》而言。
王世贞、董其昌、王澍、何绍基、沙孟海,都是巨匠大师,自不待言,然而这不影响我不喜欢这个帖。当然,我的不喜欢,有理由,而没有证据。
理由有数端:其一,颜真卿不会这么无聊。体兼楷、行、草,其实并不稀奇。至少,在二王法帖中,行草相间者,比比皆是,不必举证。行草相间,要在顺乎情绪,自然而然,并不是故意掺杂,眩人眼目。颜书《刘太冲帖》《刘中使帖》也行草相间,何其自然,更不要说《祭侄文稿》也夹杂草书,都可谓天设地造,毫无痕迹。而《裴将军诗》里的楷、行、草相间,过渡牵强,不无哗众取宠之意,颜真卿何等人物,弄此狡狯耶?其二,《裴将军诗》中不少字孱弱造作,扭捏卖弄。颜真卿不论何字,皆正大堂皇,雍容豪迈。细观此帖,则到处藏着皮袍下的“小”。如“何壮哉”的强行勾连,失力失势;紧接着“将军”二字一行,飘浮轻佻;“正崔嵬”的捉襟见肘,偏锋凑泊;“归去来”的混乱拳曲,信手涂抹,不一而足,不堪卒读。其三,重拙之字,全无颜书外示平正,而内有灵动之致,成为傻大黑粗,而轻细之字,则务为映带,成为描眉画眼,如此变怪百出,可以想见其挥运之时耶?墨迹本全篇看去,空疏支离,尤不可奈,刻本则以粗壮斑驳,所谓“金石气”,增加了几分厚重苍老之感而已。
我这样的认识,可能被认为是狂犬吠日。然而我自感觉如是,先得忠于自己,宁做瞎子摸象,不愿矮人观场也。
2023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