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名录》明十三陵

标签:
杂谈 |
《世界遗产名录》明十三陵
(21——179)
明十三陵40年前来过一次,对明十三陵的记忆已经相当模糊了。这次北京行,抽时间专门自驾去了明十三陵,把四个主要景点都游览遍了。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西北50公里处的昌平区境内,是明朝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区占地面积80平方公里,是当今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陵墓建筑和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十三陵的营建始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止于清朝初年,历时200余年。
依陵寝营建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为:永乐皇帝陵、洪熙皇帝陵、宣德皇帝陵、正统皇帝陵、成化皇帝陵、弘治皇帝陵、正德皇帝陵、嘉靖皇帝陵、隆庆皇帝陵、万历皇帝陵、泰昌皇帝陵、天启皇帝陵、崇祯皇帝陵。
陵区内除葬有13位皇帝外,还葬有23位皇后、1位皇贵妃以及数十名殉葬的宫人。
明十三陵以规模宏伟壮观、陵园体系完整、布局庄严和谐、景色优美静谧、风格典雅古朴著称于世。2003年
明十三陵经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神功圣德碑。原有碑亭,清乾隆年间修缮是拆毁,只剩墙垣。石碑为螭首龟趺形制,碑身无文字,碑座下雕刻有海水江崖,四角分别为鱼、虾、蟹和龟。

这是长陵的山门。


最高处、最中间的就是长陵。

稜恩殿前的院子很大。

一边一个神帛炉,由黄、緑琉璃件组装而成,小巧玲珑,用于焚烧祭祀所用的神帛和祝版。

这就是祾恩殿的外观,宏伟大气,纯楠木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


在祾恩殿前,安放了两块铸铜铭碑:一块介绍明长陵的;一块介绍明皇帝朱棣的。


这是明第三任皇帝朱棣的铸铜坐像。他可算是一代明君了。

在长陵可以看到很多410年树龄的松柏树,比故宫和地坛的松柏树龄都长。




看了长陵第一感觉就是非常有历史感、沧桑感。令人肃然起敬。

400年的国槐,难得一见,也是有眼缘的人方能一睹其沧桑。

这家伙叫什么,还真不知道,只知道是排水用的。


410年树龄的老松树。


神功圣德碑亭。始建于1572年,四辟卷门,内竖有龙首龟趺式神功圣德碑,原碑亭毁于清代,1987年重建。
2021年6月11日
草于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