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头与汽车的静物

(2019-07-11 05:47:46)

石头与汽车的静物

这次在悉尼意外地拍摄到了这尊雕塑甚喜、甚兴

当时,是在行驶的车子上瞥了一眼看到的,起初为不能近距离拍照而惋惜。谁知车子竟在2公里外停车购物,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跑步到雕塑跟前拍照。

这是这些年来拍得最辛苦的一张照片。跑到跟前几乎瘫痪,两腿发抖,大口喘着粗气,小憩、定神、选角度,围着雕塑转了几圈,拍完后又急速回到团里,走不动了。

这张照片太有实际意义,特别是对我们国人,我们为什么非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紧张,那么劳累,压力山大,难道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多赚钱、多挣钱么?难道我们就不能停下来,慢生活?享受生活?

最最让人无语的是,国人出门旅游都是快节奏,赶车式。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回到家什么也不知道。旅游只要一种话资,一种炫耀,一种经历,其他的都不重要。

随团地导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他在阿姆斯特丹景点的一家咖啡店里点了一杯咖啡,落座时看着一车国人从大巴车上下来,风一样的拍照,雷一样的说笑,他的这杯咖啡还没有喝完,一车人又快闪般地回到车上奔往下一个景点。就像夏天里的一场雷阵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第二组照片是去年到美国拍照的,是第二辛苦拍的照片。在到美国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文中提到“美国旧金山美洲银行落成时,花重金聘请了一位知名的雕塑大家为大厦创作一件相称、相匹配的雕塑作品。这位雕塑艺术家是个重实惠的人,既不想放弃这笔丰厚的酬金,又不愿拍银行的马屁,于是就用黑色的大理石雕塑了一个巨型的心肝,隐喻资本家的心肝都是黑的。而美洲银行欣然接受了这件奇特的作品,并把它摆放在大厦的前面。不想,此黑心肝很快就成了旧金山的著名景观,人们蜂拥而至,一睹为快,非但没有给美洲银行带来晦气,反而作为故事流传来了,黑心肝变成强大而宽容,门庭若市,人气鼎沸。”

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在我的“博文目录”里找去年4月2日的博文看看。

到美国自由行除企图了解和认识世界第一强国是什么样子外,还有两个企望:一是看看美国的枪是怎么卖的;二是就想到美洲银行去看看这个被著名作家蒋子龙先生推荐的这个“黑心肝”。

两次去旧金山没有找到,直到巧遇美籍华人于先生,在车上说起此事,他把准确地址告诉了我,并在回到旧金山的第二天专程前往美洲银行拍照了照片发给我。

第三次前往旧金山按图索骥,很容易就找到了这块“黑心肝”。

站在“黑心肝”前,从四个不同方向和角度仔细地观察、揣摩、领悟作者当时创作这个“黑心肝”的心境和意境。在这里真实地告诉大家,“黑心肝”并非是“著名”景观,因为在我观察、揣摩、领悟作品期间,没有其他什么人。显然作者夸张了。

观察、揣摩、领悟的结果是:作者的创作灵感来自猪肝!

作者肯定是一个吃货,而且是一个特别爱吃猪肝或鹅肝的顶级吃货。因为这个作品太像一个完整的生猪肝了。一个吃货能把自己喜爱的食物隐喻地雕塑成一件艺术作品,并被买家看重,重金购买,实属不易,了不起。

把两尊不同国家、不同内涵的雕塑放在一起,仅供网友欣赏。

 

2019年7月9日

草于青岛

 

 石头与汽车的静物

这就是叫《石头与汽车的静物》或《慢生活》。其实,吾更喜欢“慢生活”的名字。
石头与汽车的静物
石头是真石头,车也是真车。生活的节奏太快,人的压力山大会不会也是这种结果?!
石头与汽车的静物
不同角度看雕塑,不同感受看雕塑,会有不同的感悟和认识。不管哪一种,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想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弯道超车”是不是对人们不负责任!
石头与汽车的静物

石头与汽车的静物
这就是“黑心肝”雕塑,很出名。

石头与汽车的静物
这是鄙人两幅很得意的作品。与现实生活太有联系了。

石头与汽车的静物

石头与汽车的静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