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拾贝
(2010-07-27 06:32:23)
标签:
杂谈 |
沧海拾贝
七月初有暇,与夫人回胶南休假。因离海很近,约有1200米远,故每天清晨双双到海边赶海。享受大自然赐予空气、美景和海鲜。
清晨的海边没有游人,只有稀稀可数的附近几个渔民。站在细如粉末的沙滩上,贪婪地呼吸着带有微微腥气和湿润的空气,把一夜的浊气痛痛快快地吐故纳新了一番,脑子洗干净了,灵光了,五脏六腑洗干净了,来神了,浑身上下、从里到外那叫一个舒坦,那叫一个松快。
赤脚侵在海水里,享受着海涛轻轻地、柔柔地足底按摩,看着远处离海面有两杆高的太阳,聆听着大海浪涛拍打沙滩发出哗哗的声音,周围的一切一切都是纯自然的,一丁点儿人为的痕迹都没有。声是天籁之声,景是仙境之景,色是自然之色,那一刻,心里涌出一丝欲望,真想褪掉裹在身上的假文明——衣物,像刚来到这个世界一样,与自然融为一体。
此时此刻人显得那么渺小,渺小得如同一朵儿浪花,一粒细沙,什么金银财宝、什么车子房子、什么你大我小、什么恩怨情仇……统统化作乌有。读书修炼心智,赏景陶冶情操。不到这种境地儿,不是性情中人,断不会有这种悟性的。
就在这种似神似仙的时刻,从一侧走来一位渔叟样的人,低着头,时而弯腰,时而前行,几步一弯腰,像是在捡拾什么。我俩迎上去一看,原来就是一位赶海的老者。手里提着一个网兜,内有两三斤沙蛤(注)。夫人好学,请教如何捡拾沙蛤,那老者心不在焉、轻描淡写地说是看眼,就继续捡拾沙蛤了。
看眼?在这茫茫沙滩上看什么眼?怎么看?再说了,沙滩上各种各样的眼多了,鬼知道哪个眼是沙蛤的眼。夫人悟性了得,很快上手捡拾了两个。她教我看,很快我俩就有心得了。你老者是老猎手,可以站着边走边看,我们是新手,就蹲下捡拾。不一会儿,我俩就捡拾了十多个了。俩人会心一笑,约好翌日一早带上东西来赶海。
第二天一早,我俩来到了海边,一边接受海风的沐浴,一边赶海捡拾沙蛤,很是惬意。看眼捡拾沙蛤并不简单,一眼望去一片沙滩,没有什么两样,但聚焦到眼前一平方米的沙滩,那可就大不一样了。有高有洼、有软有硬、有粗有细;有大眼有小眼、有深眼有浅眼、有新眼有废眼,总之,千差万别,没有眼力是捡拾不着的。
我边认真地观察沙眼捡拾着沙蛤,边想起了一句老话: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在没有赶海捡拾沙蛤之前,把这句话理解成人与动物比智慧、比智商。其实,不是那么会事儿。沙蛤在生物链上处于末端,不能和狐狸相比,是一种低级生物,但它依然把自己伪装的相当好,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它们能生存下来,估计历史不比人类的短。通过赶海捡拾海鲜,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之所以比动物聪明,就因为人能够根据动物的特性捕捉住它们。沙蛤的伪装一点儿都不比狐狸的差,但它要喘气,它要吃微生物,所以它就必须留出一个小眼,尽管小得不能再小。正是这个小眼给它带来了杀身之祸,因为被了解它生活习性的人类给捉住了,而且是非常简单,非常轻松,只用三个手指头就搞定。所以它就在劫难逃了,它就必死无疑了,它就成了人类餐桌上的美味了。
从此,我俩常常早晨赶海,捡拾一个来小时的沙蛤,中午吃上一顿,很是有趣。美哉!快哉!在吃沙蛤时我想,如果党和政府对待贪污腐败能像我捡拾沙蛤一样该多好阿!研究其特点,抓住其特点,利用其特点……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