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愈《对禹问》

(2019-09-23 17:55:50)
标签:

韩愈

散文

唐宋八大家

文哲的博客

闵子骞

分类: 唐宋八大家
       或问曰:尧舜传诸贤,禹传诸子,信乎?曰:然。然则禹之贤不及于尧与舜也欤?曰:不然。尧舜之传贤也,欲天下之得其所也;禹之传子也,忧后世争之之乱也。尧舜之利民也大,禹之虑民也深。曰:然则尧舜何以不忧后世?曰:舜如尧,尧传之,禹如舜,舜传之。得其人而传之,尧舜也。无其人,虑其患而不传者,禹也。舜不能以传禹,尧为不知人;禹不能以传子,舜为不知人。尧以传舜为忧后世,禹以传子为虑后世。曰:禹之虑也,则深矣,传之子而当不淑,则奈何?曰:时益以难理,传之人则争,未前定也,传之子则不争,前定也。前定虽不当贤,犹可以守法;不前定而不遇贤,则争且乱。天之生大圣也不数,其生大恶也亦不数。【旁批:即孟子“匹夫而有天下”二节,意此更透快绝伦。】传诸人得大圣,然后人莫敢争;传诸子得大恶,然后人受其乱。禹之后四百年,然后得桀,亦四百年然后得汤与伊尹。【旁批:推算都确】汤与伊尹不可得而传也。与其传不得圣人而争且乱,孰若传诸子,虽不得贤,犹可守法。曰:孟子之所谓“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者,何也?曰:孟子之心,以为圣人不苟私于其子以害天下。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辞。


    【译文】有人问我说:“尧舜传君位于贤人,禹传君位给自己的儿子,这是真的吗?”我说:“是的,的确如此。”他又问:“那么说来,禹的贤明赶不上尧和舜的贤明了吧?”我说:“不能这样认识。尧舜之所以传位于贤者,是想要天下得到它应有的安宁;禹之所以传位于儿子,是担忧不如此后世会发生争位的动乱。尧舜给百姓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禹为百姓的考虑是深远的。”他又问:“那么尧舜为什么不为后世担忧呢?”我说:“舜像尧一样贤明,尧把君位传给了他;禹像舜一样贤明,舜把君位传给了他。找到合适的贤人而把君位传给他的,那就是尧和舜。没有合适的贤人,考虑到后患而不把君位传给他人的,那就是禹。如果舜不能把君位传给禹,那尧就是不了解舜;禹要是不能把君位给儿子,那舜是不了解禹。尧把君位传给舜是为后世考虑;禹把君位传给儿子是为后世担忧。用心都是一样的。”他又问:“禹的考虑是深远的,但传位给儿子总该不是最好的办法吧。那么这又如何解释呢?”我说:“当时天下更加难以治理,传位给他人就会引起争位斗争,因为君位当给谁事先没有明确规定;传位给儿子就不会引起争位斗争,因君位给谁事先已有明确规定。事先规定好,即使遇不到贤德之人做君主,尚且可以保持常规,使天下安定;事先不确定继位人,要是再遇不到贤德的人,就必然要引起争夺君位的斗争,就必然天下大乱。上天降生的大圣人并不多,降生的大恶人也并不多。传君位给他人遇到了大圣人,那么后人才不敢相争;传君位给儿子遇到了大恶人,那么后人才遭受他的祸乱。禹以后,经过了四百年才遇到了桀;同样是四百年才遇到了汤和伊尹。汤和伊尹并没有获得被传君位的机会。这样看来,与其传位给他人遇不到圣人引起相争而使天下大乱,还不如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这样即使遇不着贤德之人,尚且可以保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他又问:“孟子所说的‘上天给贤人,就给贤人;上天给儿子,就给儿子’的话,该怎么解释呢?”我说:“孟子的意思是,以为圣人不会不负责任地偏私他的儿子而祸害天下,是想寻求自己满意的贤者把君位传给他而找不到,所以才这样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