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弟子桃应
标签:
孔子论语孟子儒学文哲的博客 |
分类: 先秦七子 |

这个假设里面提到了三个人物,舜、瞽瞍、皋陶。舜不用多说,是古代的天子。“六亿人民尽舜尧”,就是这个舜。瞽瞍是舜的父亲。这名字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瞎老头。这瞎老头娶了后妻,并且给舜生了个弟弟叫象,从此瞎老头便喜欢后妻和小儿。后来在后妻的撮弄下,瞎老头和象联手,两次下手害舜:一次是把舜骗到高高的粮仓上,然后抽掉梯子,在下面点起火。一次是把舜骗到枯井底下,然后从上面投石填土。下的都是狠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当然,两次灾难都被舜巧妙地逃脱了。皋陶是舜做天子时的司法官,管刑狱的,以执法不阿、公正廉明著称。知道了这三个人的情况,就明白桃应问话的意思了:皋陶不是执法严明吗,那皇帝的老子犯了罪他会怎么办呢?孟子回答说,皋陶不会因为瞽瞍是皇帝的老子就饶了他,一定会抓人治罪的。桃应紧接着的问题就是:舜是有名的大孝子,他能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被抓而不管吗?要知道他可是天子啊!除非他还记恨他的父亲。孟子说,舜不会干涉皋陶的执法,他是天子,天子要顺天理而行事,不可逆天道而行。杀了人被治罪,这是人之情、天之理,舜怎么能干涉皋陶的执法呢。桃应并没有就此罢休,追根问底道:舜应该怎么做呢?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亲被砍头吧?孟子的回答出人意料:舜应该象扔掉一双臭鞋头子一样把“天子”那顶官帽子扔掉,然后背起父亲,沿着海边快跑,跑到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住下来,陪伴父亲颐养天年。
桃应是不是赞成老师的观点,我们不得而知。孟子在这里是继承了孔子孝的观念,把孝作为做人之本。孔子认为,当父亲的如果趁人看不见牵了人家的羊,做儿子的得千方百计替老子打掩护。到了孟子这里,当父亲的杀了人,儿子就只能背上逃跑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