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017-03-26 14:57:55)
标签:

孔子

孟子

仁义

儒家

文哲的博客

分类: 先秦七子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1]而不征,法而不廛[2],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3],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4],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5],无夫里之布[6],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7]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8]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
    
1]廛:由政府出面修建的供商人们储藏或堆积货物的仓库。
    
2]法而不廛:只按法规管理仓库,但不收取仓库使用税。
    
3]讥而不征:只稽查,不征税。讥同“稽”。
    
4]助而不税:指帮助政府在公田里劳作,私田就不必交税了。
    
5]廛:一家所居房屋之地,在这里指居民百姓。
    
6]夫里之布:古代的一种税收名称,相当于土地税或人头税。
    
7]氓:从别处迁居而来的百姓。
    
8]天吏:顺从天意行使管理职责的人。
    
【译文】
    
孟子说道:“如果能尊重贤才和注意使用有才能的人,杰出的人才就都有相应的官职了,这样的话,全天下的有德之人都愿意在这样的国家为官;国家在集市上提供储存货物的库房,却不征税,依法收购商人们滞销的货物,不让他们因积压货物而发愁,这样的话,全天下的商人都愿意在这样的集市上做生意;关卡只负责稽查,也不征税,这样的话,全天下的商旅都愿意在这样的路上来往;只按井田制的要求助耕公田,除此之外不再征税,这样的话,全天下的农民都愿意在这样的国家劳动;对百姓不征收额外的土地税和劳役税,这样的话,全天下的百姓都愿意在这样的国家生活。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些,恐怕就连邻国的百姓都会把他当父母一样敬仰了,如果有人想率领他们来讨伐他,就像率领着儿子去讨伐父母一样,这在有人类以来就没有成功的事例。这样一来,他就做到今天无敌了,天下无敌的人可以被称为‘天吏’。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是从来都没有过的情况。”
    
【阐释】
    
这一章是孟子和齐宣王的谈话中关于“发政施仁”内容的进一步展开,归纳起来就是任人唯贤和“保民”政策。这个问题始终是孟子关注的重点,有不少篇章都谈到了这个问题。
    
在君主制国家和所有的国家,由于采取的是人治而非法治的政治政策,统治者的能力决定了政治环境和百姓生活的好坏。这样一来,强调任人唯贤的精英政治便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生活在君主制时代的大思想家孟子提出了“尊贤使能”的思想。
    
其实,孟子“尊贤使能”的思想源于孔子的“举贤才”思想,但孟子把“尊贤使能”提高到了更高的高度,认为“尊贤使能”是实现仁政的一项重要措施。孟子认为,“尊贤”才能“使能”,才能让德才出众的人身居相应的位置为国出力。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是实行了仁政,那么国君不仅能聚集一大批人才,也能达到称王天下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算是“尊贤”呢?这里有个例子。
    
秦昭王一心招揽贤能之士,于是,范雎便来到了秦国。秦昭王早就听说了范雎的大名,便立即召见了他。范雎到来后,秦昭王立即屏去左右侍从,单独接见范雎。
    
这时,秦昭王居然向着范雎跪下道:“请问先生要教给我什么呢?”
    
秦昭王用跪表达了他的求贤之诚和对贤之敬,“何以幸教”则表达了希望范雎不吝赐教和自己领教的急切心情。言行之中透露出诚恳之情。
    
然而范雎却吱吱唔唔,欲言又止。
    
于是,秦昭王再次跪倒在地,问道:“先生要教给我什么呢?”
    
秦昭王的态度越来越恭敬了,但范雎还是吱唔不言。
    
于是,秦昭王便第三次跪下,问道:“先生还是不愿意指教我吗?”
    
范雎见秦昭王敬贤之心这么诚恳,已经是深受感动了,于是便说出了自己不愿进言的真正原因。
    
针对范雎的顾虑,秦昭王再次跪倒在地恳请范雎,他说道:“秦国地处偏远的西方,我又非常愚笨,幸亏先生愿意忍受耻辱到我这里来,这是天意要我凭借先生的恩惠成就大业。我能领受先生的教诲,是上天可怜我的结果,先生为什么还不肯教我呢?不论大小事物,甚至包括我的家事和国家大事,先生都可以尽情教导我。”
    
秦昭王的这番意思是在鼓励范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有所顾虑,他一定用心领教。
    
即使如此,范雎还是没敢贸然进言,为了进一步试探秦昭王的心思,他说道:“大王现在的政策有很多的错误。”
    
秦昭王听了,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立即再次跪下,说道:“请先生详细教我,我的政策在哪里错了?”
    
这已经是秦昭王的第五次下跪了。范雎终于被秦昭王的诚恳打动,从此以后全力辅佐秦昭王,为秦国日后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