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初见黛玉,问完黛玉可曾读过书否后,又问:“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给妹妹一个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这是《红楼梦》中唯一一处描写为人物取“字”的文字。
古时中国人的名字,不像今天这样是合在一起的,而是分开的,名是名,字是字。为什么要这样呢?主要出于“礼”。名乃父母或长辈所取,他们叫是理所当然的,但平辈或低辈的人叫,就不礼貌了。人毕竟要长大,要进入社会,别人不能称名,称什么呢?为解决这个矛盾,古人便采取了取字的办法。《礼记·檀弓》:上有“幼名,冠字”的记载,其意是人“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而有为父之道,朋友之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古时男子在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即成年礼,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把发盘起来,授戴礼帽;二是根据其名为其取字。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有“敬其名”的意思,而且也顺利的解决了因礼节带来的称谓上的麻烦。长辈见到晚辈通常是称名不称字;平辈之间是称字不称名;而表谦虚自称时是称名不称字。
名与字在功能上虽有不同,但在内容上又有紧密联系,“名以正身,字以表德,”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所以,字又称“表字”。字通常是由名衍生、延伸、引发出来的,有的与名同形,有的同义,有的反义,有的意义相连,有的存在着推论上的关系,当然,也有表面上看来无联系,其实,背后存在着某种隐含的联系,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红楼梦》人物众多,但有字的仅有十五位,其中,男十一位,女四位。曹公笔下的名儿都有寓意,暗示着人物的性格、遭际和命运,字也一样,是名的补充和深化。
甄士隐,名费,字士隐。典出《礼·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表面上看即带有“废”掉入世之道,走归隐之路的意思,又有“真废”、“事隐”的谐音之意,其实,就原意来说,“费”指的是君子之道“用之广也”;“隐”指的是君子之道“体之微也”,是道的两种状态,属意义相连。
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典出《孟子·尽心下》:“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表明其渴望时雨润化,待时而飞的心情。名、字、号,尽出一典,属连类推论。
贾赦,名赦,字恩侯。赦,赦免之意;“恩侯”取于“恩泽侯”之典,古时有些人获爵不是因为建立的功业,而是出于皇帝的私恩,人称这种爵位为“恩泽侯”,以别于功臣侯。贾赦未立过任何功业,其袭官和后来犯事被赦免,完全是皇帝恩泽的结果, 所以,可以说他是一个典型的“恩泽侯”。曹雪芹为其取这么个名和字,就是为了点出这一点,暗寓讽刺也。
贾政,名政,字存周。“存周”谐音“从周”也,取典于《论语·八佾》:“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思是他愿意像孔圣人那样,以遵从周代之礼来为政。无奈他既无理家之才,又无治吏之能,只有终日板着个面孔,假充正经,啥也干不了。贾存周者,“假从周”也。
林如海,名海,字如海,这属于名与字相同,“如”,乃衬字,名与字相连,寓“文林如海”之意。暗示其家庭乃诗书之家,为林黛玉之才做铺垫。
贾瑞,名瑞,字天祥。贾瑞是贾府的远房子孙,父母早亡,由祖父贾代儒代养。他“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最后死在凤姐手下。在中国祥瑞同义,常连用,指好事情的兆头或征象,但在贾瑞身上却是相反的,贾瑞,“假瑞”也;天祥,“不祥”也。
薛蟠,名蟠,字文龙,金陵旧有“龙蟠虎踞”之称,薛蟠出生于此,便以此命名与字。“未升之龙谓之蟠龙”,名与字中饱含着全家对他寄予的期望。无奈他不争气,未成龙,反成虫,事与愿违也。
秦钟,名钟,字鲸卿。卿,古代对人的敬称或昵称。《史记》八六《荆轲传》索隐中有:“卿者,时人尊重之号,犹如相尊美亦称子然也。”秦钟之名与字间是什么关系,待考究。
詹光,名光,字子亮。贾政的门下清客,“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这属同义互训,因光与亮同义也。第四十二回,宝玉道:“詹子亮的工细楼台就极好,程日兴的美人是绝技。”詹光乃贾政的清客,宝玉出其礼貌称其“字”,是符合规矩的,顺便说一下,程日兴的“日兴”二字看来也是“字”,不然,宝玉不可能一称字,一称名。
王作梅,名作梅,字尔调。贾政门下清客,善奕棋。名与字似取自“调梅”之典。《尚书·说命》篇中记载,殷高宗对宰相傅说宣布:“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盐、梅均为调味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要治国,你就是帮手;就好像我要作羹汤,你就是盐梅那样的佐料,后来便以“调梅”来借指宰相之职,并有赞美之意。唐诗中也有“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的句子。
甄应嘉,名应嘉,字友忠。是甄宝玉之父,他在书中主要出现过两次,一是第九十三回,被抄家革职后,写信把仆人包勇推荐到贾家,信写得实在;二是第一一四回,他蒙恩起复后,听说贾家遭难,贾母新丧,便前来贾府探望。从奴仆包勇嘴中得知,此人“只是太好了,一味的真心待人。”或许字“友忠”,是说他对朋友忠诚?名“应嘉”是说他这种行为应得到嘉奖?中国格外注重“忠勇”二字,他为(友)忠,其仆为(包)勇,正好一对儿。
以上说的是男性,女性则又稍异。旧时女性地位低,一般家庭的女子在家时无大名,只有乳名,更不用说字了。只有大家闺秀才取字。《礼记·曲记》上说:“女子许嫁,笄而字。”旧时女子一般在十五岁时,要举行“笄礼”,标志着已成年,可以出嫁了,其内容与男子差不多,所不同的是,男子是盘发,授戴礼帽,而女子则是绾发,授戴簪子。许嫁了要取字,未许嫁的则暂不取字,继续“待字闺中”。《红楼梦》中女性有字的共有四位,她们是:秦可卿,名可卿,字兼美。卿是美称,可卿,即可人心意之人也。秦可卿即是贾府中第一个可意之人,第十三回上说:“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人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 上下无不夸其好。而兼美是说她“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兼钗黛二人之美也。
李纨,名纨,字宫裁。纨,细绢;裁,裁剪也,属据义指实。第四回书上说的很明白,其父李守中遵从“女子无才便有德”之说,“不十分令其读书”,却让她“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此才取这么个名与字。
警幻仙姑之妹,乳名兼美,字可卿。这是太虚幻境中的人物,第五回上说“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一人而兼二人之美也。很明显这暗指的是秦可卿,为达到虚实相间的效果,曹公特意让其名和字与秦可卿的颠倒过来。
林黛玉,字颦颦,出处及理由,文章开头的引文中都说了,不再赘述。在这里值得一说的有两点:一是书中交代的很清楚,黛玉二字是乳名,前边我们说过,字通常是由名生化出来的,与名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但这名应是大名(学名),而非乳名(小名),以乳名取字很奇特;二是字一般是在“笄礼”上,由长辈所取,没听说由平辈儿给取的,而且初次见面就给取字,更是闻所未闻。这些举动充分表明了宝玉的“痴顽”与“乖张”,而更令人惊奇的是,黛玉那么小性的一个人,对宝玉给她取字这件事,不但没生气,反而接受了,不仅宝钗喊她“颦丫头”,而且她自己还自称“颦儿”呢?你说怪不怪!(红蚂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