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第二回中有个“小王都太尉”,是高俅得以接近宋徽宗从而受宠发迹的跳板式的人物。第二回说:小苏学士推荐高俅“去驸马王晋卿府里”,“人都唤他做‘小王都太尉’,这太尉乃是哲宗皇帝的妹夫,神宗皇帝的驸马”。这是《水浒》对此人身份的介绍。
北宋朝臣中有两个王晋卿。其一为河朔人,本是后周将领,入宋后复为宋将,先后任滨、兴、汉、莫诸州军政长官,咸有善绩,卒于开宝六年(973)。其二姓王名诜,字晋卿,太原人,徙居开封,官驸马都尉。所谓“小王都太尉”者当指此人。
然而此人并非“哲宗皇帝的妹夫,神宗皇帝的驸马”。据《宋史·公主传》,宋神宗共有十个女儿,其中六个幼年夭折。剩下四个:长女活到十二岁;第三女下嫁韩琦之子韩嘉彦;第四女下嫁王遇;最小的下嫁潘美曾孙潘意,皆与“小王都太尉”不相干。能够对上号的,却是英宗的第二女。英宗只做了四年皇帝,在位时未及为第二女完婚,待其子神宗即位后,方下嫁左卫将军王诜,即所谓“驸马王晋卿”是也。按辈份,此人却是哲宗皇帝的姑丈,神宗皇帝的妹夫,英宗皇帝的驸马。
这位公主是神宗皇帝的胞妹,以贤淑著称。下嫁王诜后,对其寡居的婆母克尽孝道,平时日侍膳食,有疾则亲奉汤药;对族党亦赒恤有加。可惜,这位公主只活到三十岁,便一命呜呼。常言道:“驸马难当”,因为公主是金枝玉叶,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驸马的家里却是女尊男卑。然而王诜在家竟是为所欲为,全然不把公主放在眼里,甚至悍然在公主面前与侍妾宣淫,而侍妾竟敢多次辱骂公主,真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可怜的公主却忍气吞声,终至郁闷而死。死后,乳母愤然向神宗皇帝揭发王诜的丑恶行径,神宗即令人追究,杖责八名**的侍妾,配发给士兵为妻,王诜则受到贬谪均州的处罚。。
话又说回来。此前王诜作为左卫将军,本是个托庇于先人遗泽的闲差,尚公主之后,成为驸马都尉,阶位虽不很高,声势却颇为烜赫。人们为何唤他“都太尉”呐?本来,太尉(或称大司马)为最高武职,宋徽宗时位列正二品,而都尉只居从五品。《水浒》中被称为“太尉”者,有洪太尉(名信)、高太尉(名俅)、杨太尉(名戬)、宿太尉(名元景)等人,其中只有宿氏偶尔被称为“都太尉”,也许他是诸太尉中居首位者。然而王诜的所谓“都太尉”,乃是一种故意混淆等级差别的模糊称谓,内含对驸马身份的阿谀心态,且带有谐谑意味。此为俗称,并非正式的官名。
“小王都太尉”的“小”字,包藏着王诜的家世渊源。其祖父王凯的曾祖王全斌,官拜武宁军节度使,是宋朝的开国功臣;王凯亦官至彰武军节度使,卓有战绩。按,晚唐及宋人对坐镇一方的武将有尊称为“太尉”的习惯,王诜身为节度使的裔孙,本人又享有“都太尉”之誉,宜乎冠以“小”字。此“小”似乎在表示其辈份之低,其实是彰显其门第之高。
然而作为将门裔孙且身任武职的王诜,却能诗、工书、善画,尤好收藏,宅内设有“宝绘堂”,展列古今名画,与苏轼、黄庭坚等名士多有交往,相与切磋艺文,足见他是一位儒雅风流的贵胄。苏辙《题王诜都尉画山水横卷》对他叹息道:“怜君将帅虽有种,多君智慧初无师。篇章从发已可骇,丹青妙绝当谁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