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晁盖攻打曾头市失败的原因
(2013-11-17 21:08:49)
标签:
108将梁山好汉宋江武松文哲的博客 |
分类: 水浒 |
晁盖一定要打曾头市,这是晁盖挽回老大的一个机会,但是他却失败了,同时还招到暗算,中箭身亡。这里要看看晁天王失败的原因。
第一:过于性急。晁盖的性急体现在哪里呢?我们还是来看看《水浒传》中怎样写的吧。《水浒传》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写道:晁盖忿怒,便点起五千人马,请启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其余都和宋江保守山寨。这难道还不性急?起码得想好计划吧,这么草率就下山了。这就是性急,因为性急所以准备不充分,因为准备不充分所以攻打曾头市失败。
第二:带兵太少。晁盖攻打曾头市,便点起五千兵,请启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其余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晁盖点那二十个头领?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共是二十一人领,部领三军人马下山,征进曾头市。我们再来看前面那段话:晁盖愤怒,便点起五千人马……你去打那么大个曾头市就带五千人?你以为你是西楚霸王啊?百战百胜啊?也许有人会说:兵不在多而在精。这话说的是没错,但兵也是要稍微多带点的。照《水浒传》里说的,梁山那时也起码有他个几十万喽啰吧?你多带点有何关系?少带兵想显你晁盖的威风吗?
第三:不带军师。大家都知道,一般打仗都是要带军师的。所谓军师,就是在军中帮你出谋划策的,对打仗来说十分重要。宋江每次出去打仗都要带军师。晁盖实力不如宋江,还不带军师,这不是去送死吗?没带军师,加上晁盖本人不是当统帅的料,谋划当然就不周了,这也导致了晁盖误信谗言。吴用,公孙胜是智取生辰纲的两个智囊级的人物。这两个人为什么没参与,或者是晁盖气愤,气氛他们投入宋江的怀抱,或者是他们想急着看到晁盖的覆灭,想让宋江早一天夺上寨主的位置。吴用是智取生辰纲的灵魂,公孙胜善于排兵布阵,打仗缺乏了这两个人,再加上晁盖本身就没有带兵领袖的素质,再与这些乌合之众关系不太融洽,战场上遇见曾头市那样的劲敌,怎能不败?
第四:选将失误。自古以来,打仗主要靠将军和谋士。晁盖没带军师已经导致了他攻打曾头市的谋划不周,攻打曾头市选的将领选对了吗?选的将一般要具备两点。一是要有一技之长,二是要忠心。这两者缺一个都不行。有一技之长的不忠心,不能选他,选了恐怕他会反你;忠心的是个草包,那带去打仗也没用。我们就来看看晁盖这次出征选的将领吧。晁盖这次出征带了二十员头领: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大家仔细看:“晁盖点那二十个头领中,林冲、杜迁、宋万是梁山元老,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是参与黄泥岗战役的心腹,呼延灼、徐宁是新近上山的降将,不属于宋江一派,杨雄、石秀属于线人性质,宋江一直未加注意,孙立、黄信一直被宋江打压,邓飞、欧鹏、杨林都是顺路上山的好汉,也很难算宋江的心腹,张横曾经恐吓宋江,记忆犹新,唯一可以确定是宋派手下的也只有穆弘、燕顺两人,但这两人平时也不是很受宋江重用。晁盖统领了一帮 “自己人”,不需要军师,只带了五千人马就出发了。”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他只带分析这二十员头领的“好处”,没有想到带这二十员头领的一些“坏处”。的确,杜迁、宋万是梁山元老,但实力实在太弱。呼延灼、徐宁也的确是新近上山的降将,但未必不属于“宋江派”吧?呼延灼就是被宋江劝入伙的,他可是铁了心跟宋江,等日后招安。张横也确实曾经恐吓过宋江,但那似乎是很早以前的事吧?况且那时张横也不认识宋江。张横也知道宋江不会计较那些事。杨雄、石秀就更不用说了。他俩刚上山时就差点被晁盖喀嚓了,这次人家还会用心帮你打仗?
第五:误信谗言,草率出军。 晁盖打了好多场,就是攻不破曾头市。而曾头市的人也擒不住晁盖。于是,曾头市的人想了一条计策:找来两个和尚,叫他们到晁盖营里去当奸细。那两个和尚就去了,对晁盖说什么被曾家五虎欺负,所以来晁盖这里,请他剿除了曾家五虎等。晁盖听了思考都没思考就大喜过望,真是幼稚极了。林冲比较谨慎,看出来有诈,和晁盖说了。和尚就来拍逢迎,说什么梁山泊行仁义之道啊,从不扰民啊什么。晁盖听了居然信和尚不信林冲,说自己今天晚上要去劫曾头市大寨。林冲又提了一些比较好的计划,晁盖哪里肯听?他见林冲这么啰嗦,索性不把他带去劫寨,让他在寨里接应,真是糊涂至极!当天晚上三更,和尚对晁盖说,曾头市的军人肯定都睡了,此时正是劫寨的大好时机。晁盖问都没问大伙的意见,就发兵去曾头市劫寨。快到时,和尚突然不见了。这时冲出兵马来,晁盖便想回寨。正转了两个弯,当头乱箭射来,一箭正中晁盖脸上,落下马来。呼延灼等只得收兵。分析以上五点晁盖攻打曾头市失败的原因,可以看出晁盖的失败是必然的,原因就在于晁盖急于求胜,犯了许多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