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2014-07-23 18:48:42)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模式种:Dardanus hellerii Paul’son, 1875.
鉴别特征:额角短宽或消失。头胸甲的楯部钙化完全。眼柄短粗,眼鳞大且顶端分叉。第二触角鳞片很完善,鞭毛长且无刚毛。左右螯肢显著不相等(个别除外),左螯大于右螯。指尖和步足的尖端是角质刺。雌雄均有成对的生殖孔,腹肢不成对。雄性的腹肢是单肢型,雌性的是三肢型。尾节分左右后叶,一般不相等,左后叶大于右后叶。第三对颚足基部接近。十四对鳃。
地理分布:世界范围,多位于热带。
讨论:该属的种在全世界均有分布,主要集中于热带地区。新鲜标本的体色和左螯是其主要鉴别特征。依左右螯的大小比例,可以分为两群:左螯显著大于右螯,如鳞纹真寄居蟹、畸形真寄居蟹等;左螯略大于右螯,如兔足真寄居蟹、刺足真寄居蟹等。

中国海真寄居蟹属分种检索表
1. 左螯和步足覆盖着鳞纹…………………………………………………..………………………..2
    左螯和步足未覆盖鳞纹……………………………...…………………………………………….3
2. 左右第二、三步足和左螯均覆盖着鳞纹……….………………………………………………...鳞纹真寄居蟹D. arrosor
    仅左第二、三步足和左螯覆盖着鳞纹...........................................................................丽螯真寄居蟹 D. callichela
3. 左螯足掌部外侧面具颗粒和凸起………………………………………...……………………....4
    左螯足掌部外侧面具角质尖刺………………………………………..……..……………………9
4. 眼柄细长,超过第一触角柄…………………………………..............................................隐楯真寄居蟹 D. scutellatus
    眼柄短粗,短于第一触角柄……………………………………………………………………....5
5. 左第三步足掌节外侧面近背缘和腹缘均凹陷,中间凸起……………………………………….畸形真寄居蟹 D. deformis
    左第三步足掌节外侧面均匀凸起……………………………………………….……..………....6
6. 左第三步足掌节背缘具尖角……………………………………...........................................珠粒真寄居蟹 D. gemmatus
    左第三步足掌节背缘无尖角……………………………………………………………………….7
7. 左螯掌部腹缘非锯齿状;不动指和可动指的外侧面光滑,无颗粒和凸起…………….………小足真寄居蟹D. pedunculatus
    左螯掌部腹缘锯齿状;不动指和可动指外侧面具颗粒和凸起…………………….….............8
8. 左螯不动指的外侧面具深楔形凹面………..……………...................................................印纹真寄居蟹 D. impressus
    左螯不动指的外侧面无深楔形凹面……………………………...........................................着色真寄居蟹 D. tinctor
9. 左螯不显著大于右螯………………………………..………………………………………….….10
    左螯明显大于右螯………………………………………………………………………………….12
10. 眼柄(包括角膜)短于第一触角柄……………………………….......................................刺足真寄居蟹 D. hessii
     眼柄(包括角膜)长于第一触角柄…………………………………………………..………….11
11. 左第三步足掌节外侧面具深纵沟…………………..…………...........................................白斑真寄居蟹 D. guttatus
     左第三步足掌节外侧面无深纵沟……………………………..............................................兔足真寄居蟹D. lagopodes
12. 左第三步足的掌节和指节外侧面具突起,指节无纵沟………………………………………...斑点真寄居蟹 D. megistos
     左第三步足掌节和指节外侧面平坦或凹陷,指节具纵沟……………………….……............13
13. 左第三步足掌节和指节外侧面平坦,具浅纵沟…………………………………………………红星真寄居蟹D. aspersus
     左第三步足掌节和指节外侧面强烈凹陷,指节具深纵沟…………………………….............14
14. 左第三步足掌节具强脊,脊端部无刺…………………....................................................厚螯真寄居蟹 D. crassimanus
      左第三步足的掌节中间具小脊,脊端部具刺……………….............................................环毛真寄居蟹 D. setifer


鳞纹真寄居蟹 Dardanus arrosor (Herbst, 1796)
其它译名:鳞片真寄居蟹
生境:沙质,泥质。
分布:黄海,东海,南海,台湾;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红海;日本;朝鲜半岛;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佛得角群岛;马德拉群岛;安哥拉;地中海;美国东岸;亚速尔群岛;30-290 米。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鉴别特征:楯部长大于宽;额角退化,短于侧突。眼柄圆柱形,和楯部的长度比例随个体增大而减小;角膜略膨胀,直径是眼柄长度的十分之三;眼鳞顶端分叉,前缘倾斜,具 2-5 个刺。眼柄短于第一触角柄和第二触角柄,但第一触角柄和第二触角柄的长度与眼柄的长度比例随个体大小而变化,个体小的触角柄短;第二触角鳞片细长,达第二触角柄第五节三分之一至中间,顶端具 1-3 个刺,侧缘具刺和刚毛。左右螯肢不对称,左螯显著大于右螯;两指尖为黑色角质匙状;腕节和螯的外侧面具弯曲且长短不一的横纹,横纹末缘具角质微刺或黑色角质尖刺,且具稠密短刚毛,鳞片状;掌部背缘具 5-6 个角质大刺;腕节背缘具 1 行 4-6 个钩状大刺,末端刺最大。第二和第三步足指节稍长于掌节,指节及掌节外侧面中央为光滑纵带,两侧为两列横纹,横纹末端具稠密短刚毛,鳞纹样;腕节散布和掌节类似的横纹。左第三步足指节、掌节和腕节侧缘扁平;指节末端为黑色角质尖刺,背缘具刷状的稠密刚毛;掌节扩大,外侧面凸圆,背缘近基部一半具刺,外侧面末端具突起;腕节背缘具 6-10 个大刺,近末端的刺较大;长节光滑。第二步足腕节的刺比第三步足的更大。尾节中缝较浅,左后叶略大于右后叶,末缘均具 5 或 6 个大刺和长刚毛。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鳞纹真寄居蟹 Dardanus arrosor (Herbst, 1796)
东海,雌性,SL=12.25mm: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该种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均有分布,幼体时颜色较浅,成体颜色深,为红棕色,体型大。


丽螯真寄居蟹 Dardanus callichela Cook, 1989
生境:泥质,沙质。
模式产地:澳大利亚(Cook, 1989)。
分布:南沙,北部湾;斯里兰卡;越南;新加坡;澳大利亚;切斯特菲尔德群岛;37-88 米。
鉴别特征:头胸甲的楯部长宽相等或长略大于宽,额角较短,仅到侧突的中部;额角和侧突之间的楯部前缘凹陷,前外侧缘明显凹形;侧缘和楯部背面散布着刚毛丛;后缘较平。眼柄短粗,约为楯部长度的三分之二;末端膨胀,角膜呈蚕豆形。角膜约为眼柄长度的三分之一。眼柄短于第一触角柄或等长,比第二触角柄长;背部有稀疏的刚毛。眼鳞三角形,顶端具 3 小刺和长刚毛。顶端外侧具小凹陷。第二触角鳞片多刚毛,在内侧面具 1 小刺,顶端为角质刺。左右螯肢大小不对称,左螯明显大于右螯。左螯腹缘弯曲,具 1 排长刚毛,刚毛下面掩盖锯齿状的宽突起,每个突起上具 2 角质尖刺。掌部外侧面凸圆,指节和掌节的外侧面布满覆瓦状排列的鳞纹,鳞纹末缘均具稠密的刷状细毛,细毛下有小刺;掌部背缘具 8 个角质尖刺。可动指和不动指内缘有圆突起,二者闭拢时有 1 条缝隙。可动指背缘的鳞纹具 3 齿。大螯的内侧面靠近不动指一侧散布着刚毛丛,另一侧散布着较弱的鳞纹,越靠近可动指鳞纹越大且鳞纹末缘均具毛。腕节端部外侧面圆弧形,具稠密的细毛,细毛下面多刺;腕节外侧面覆盖着鳞纹,鳞纹末缘具刚毛和刺;腕节背缘具一列刺(5 个)。长节末缘和腹缘具刺和长刚毛,外侧面靠近端部三分之一处有鳞纹,且靠近末缘的鳞纹有长刚毛且多刺;长节腹面内侧缘具 8 齿突。左第三步足的指节和掌节边缘具稠密刷状长刚毛。指节长于掌节,约为掌节长度的 1.5 倍;指节末端尖锐,指尖到指节的四分之一处内侧面具 1 列长刚毛,基部到指节的二分之一处内侧面具一纵沟,纵沟两侧散布着白色突起,其顶端有刚毛或刺;背面覆盖着鳞纹,成两纵行,鳞纹形状不规则,其末缘具刚毛和刺。掌节背缘具刺,和指节相接处有稠密的细毛并且多刺;腹缘的刚毛下有刺;前侧面有几个大刺,外侧面是两列横向鳞纹。腕节边缘和掌节相似,背面鳞纹交错覆盖,鳞纹末缘多刺且具刚毛;内侧面光滑,微凸圆。长节外侧面端部 1/2 具鳞纹,鳞纹多刺具刚毛,基部 1/2 散布着刚毛。尾节中缝深,左后叶略大于右后叶,后叶末缘均具刺。背面观左后叶具 5刺,右后叶具 4 刺;腹面观左右后叶均具 7—8 刺。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丽螯真寄居蟹 Dardanus callichela Cook, 1989
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本种与鳞纹真寄居蟹相似,但可通过以下特征区分:1)前者眼柄只有中间为紫色,而后者眼柄具 2 条暗红色条带;2)前者仅左第二、三步足外侧面覆盖着鳞纹,鳞纹较小,而后者左右第二、三步足外侧面均都覆盖着鳞纹;3)前者左第三步足指节外侧面的鳞纹大小各异,形状不规则,而后者的鳞纹排列规则,大小相近;4)前者第二触角鳞片仅内侧面具 1刺,而后者第二触角鳞片具多刺。


隐楯真寄居蟹 Dardanus scutellatus (H. Milne Edwards, 1848)
生境:沙质,海草床。
模式产地:桑给巴尔岛(H. Milne Edwards, 1848)。
分布:南海;东非;索马里;坦桑尼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塞舌尔,毛里求斯;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喀里多尼亚;法属玻利尼西亚;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区,0-20 米。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鉴别特征:楯部长宽几相等,背腹略扁平。额角宽圆,侧突显著,额角短于侧突。眼柄近圆柱形,长于楯部;角膜略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五分之一;眼鳞近方形,末缘多刺。第一触角柄未达角膜基部,第二触角柄约为眼柄长度的三分之二,略短于第一触角柄;第二触角鳞片细长,达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左螯显著大于右螯,两指内侧均具突起;可动指背缘具 1-2 行尖刺,并具稀疏短刚毛,外侧面具小刺和颗粒;掌部外侧面近基部一半凸圆,背缘具 1 行 10-14 个尖刺,掌部和不动指外侧面散布颗粒和突起,腹缘具小齿;腕节背缘末端具 2 个大刺,其它部分具小刺,末缘和腹缘具小刺,外侧面散布小刺和颗粒;长节腹缘末端具大刺。右螯可动指和掌部背缘具成行的小刺,外侧面散布长刚毛丛。左第三步足指节长于掌节,指节背缘和腹缘具成行的刺和长刚毛,外侧面中间具 1 纵沟,散布小突起或颗粒以及短刚毛;掌节背缘和腹缘具成行的带刺横纹和长刚毛,外侧面靠近背缘一半内凹,靠近腹缘一半外凸,散布小突起和稀疏的短刚毛。尾节中缝细长,左后叶大;左右后叶末缘均具成行弯向腹面的黑尖刺,左后叶的刺更大,且延伸至侧缘。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隐楯真寄居蟹 Dardanus scutellatus (H. Milne Edwards, 1848)
西沙武德岛,雄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该种左螯长节腹面具 1 分为两半的“峰”,近腕节的峰大且刺更大;其左第三步足指节和掌节的背腹缘均具刺,为锯齿状也是该种区别于其它种的鉴别特征。


畸形真寄居蟹 Dardanus deformis (H. Milne Edwards, 1836)
生境:沙质,珊瑚碎石;寄居的螺壳常附着有海葵。
模式产地:非洲塞舌尔(H. Milne Edwards, 1836)。
分布:南海,台湾;红海;东非;塞舌尔;肯尼亚;莫桑比克;索马里;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留尼汪岛;马斯科林群岛;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塔希提岛;法属玻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夏威夷;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鉴别特征:楯部长大于宽。额角宽圆,略短于侧突。眼柄短粗,短于楯部;角膜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一半;眼鳞大,近三角形,顶端具 4-6 个刺。第一触角柄末节的五分之一至一半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柄达或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鳞片细长,超过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有时超过中部,顶端具刺或二分裂的刺,侧缘锯齿状,具刚毛。左螯巨大,两指闭拢时紧密,内缘具圆齿;可动指背缘锯齿状,靠近背缘具一细凹槽;掌部背缘具成行的大刺,外侧面近背缘三分之一的部分具2行隆起,上具突起或颗粒,隆起之间以及隆起和背缘之间各具1条浅沟,腹缘凸圆,小锯齿状;腕节背缘具 3 大刺,末端具小刺,外侧面散布刺,末缘具小刺。右螯指节和掌节外侧面和背缘有 2 或 3 行小刺和成簇的长刚毛。左第三步足指节和掌节显著宽于右三步足;指节明显长于掌节,指尖为黑色角质大刺,背缘具小齿,锯齿状,近末端具稠密刚毛,外侧面内凹,中间具 1 浅宽凹槽,无刺但近腹缘稍隆起;掌节外侧面无刺,近腹缘处内凹,具 1 小凹槽,其它部分外凸,背缘小圆齿状;腕节短,背缘末端具大刺,末缘具刺,外侧面散布小刺。尾节中缝显著,左后叶大于右后叶;末缘均具刺或微刺,左后叶的刺较大。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畸形真寄居蟹 Dardanus deformis (H. Milne Edwards, 1836)
海南黎安海滩,雌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与台湾标本相比,大陆标本左第三步足指节和掌节腹缘无刺。


珠粒真寄居蟹 Daranus gemmatus (H. Milne Edwards, 1848)
生境:岩礁,珊瑚礁,珊瑚碎石。
模式产地:法属玻利尼西亚。
分布:南海,台湾;马达加斯加;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法属玻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夏威夷;2-100 米。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鉴别特征:楯部长大于宽,额角宽圆,几乎消失,侧突发达,三角形。眼柄短粗,显著短于楯部;角膜膨胀,超过了眼柄长度的三分之一;眼鳞大三角形,前缘内陷,顶端具刺。第一触角柄末节一半超过角膜,第二触角柄超过角膜末缘,略短于或等长于第一触角柄;第二触角鳞片超过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顶端为单刺,内侧缘具 3-6 个刺。左螯肢巨大;两指闭拢时紧密,指尖为黑色角质,内侧缘具大突起;可动指背缘无显著尖刺,但具纵向成行的突起,外侧面具成行突起,且散布颗粒;掌部外侧面完全覆盖突起,背缘具 2-3 纵行大突起或钝刺,腹缘一直延伸至不动指为锯齿状;腕节背缘具 4 个大钝刺,外侧面具成行的小刺,散布颗粒;长节腹缘具小突起。左第三步足指节显著长于掌节,指尖为黑色角质刺,背缘锯齿状,近指尖处具稠密短刚毛,外侧面近背缘处具一宽纵沟,近腹缘处为一细纵沟,中间隆起为脊状,腹缘近基部为锯齿状;掌节短宽,外侧面近背缘和腹缘处各具 1 极细沟,中间凸圆,腹缘为锯齿状;腕节很短,外侧面末端具小刺。尾节中缝显著,左后叶明显大于右后叶;末缘均具 1 行刺。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珠粒真寄居蟹 Daranus gemmatus (H. Milne Edwards, 1848)
海南南董礁,雌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小足真寄居蟹 Dardanus pedunculatus (Herbst, 1804)
其它译名:柄真寄居蟹
生境:沙质,海草床;寄居的螺壳外面常包有海葵。
模式产地:印度尼西亚。
分布:南海,台湾;塞舌尔;肯尼亚;莫桑比克;索马里;红海;非洲东海岸;日本南部至琉球群岛;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群岛;菲律宾;澳大利亚;法属玻利尼西亚;夏威夷;10-110 米。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鉴别特征:楯部长宽几相等,额角退化,侧突三角形,显著超过额角。眼柄短粗,短于楯部;角膜略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三分之一;眼鳞近三角形至近方形,前缘内凹,顶端具 4-5 个刺。第一触角柄末节一半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柄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鳞片仅达或超过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左螯显著大于右螯;两指闭拢时紧密,内侧缘具大圆齿;可动指背缘仅基部具小齿状突起,外侧面具两纵行不规则小突起;掌部背缘具刺状突起或钝刺,外侧面近中间具一条纵向浅沟,两侧稍隆起,散布颗粒,近腹缘的一半光滑,仅具稀疏的颗粒,近背缘的一半具纵向成行突起,腹缘略呈锯齿状,和不动指相接处显著内凹弯曲;腕节背缘具 4-5 个大刺,外侧面具刺或刺状突起。步足指节长于掌节;左第三步足指节末端为黑色角质刺,背缘和腹缘均为锯齿状,具小刺,外侧面中间自基部延伸至末端具强的纵向隆起,两侧为纵沟;掌节背缘具圆或尖突起,外侧面凸圆,中间具纵脊,近背腹缘处具细浅沟,腹缘具成行紧密排列的小突起;腕节背缘具小刺。成体腹部第三和第四腹肢具刺。尾节中缝窄,左后叶延长并大于右后叶;末缘均具刺和长刚毛。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小足真寄居蟹 Dardanus pedunculatus(Herbst, 1804)
海南野猪岛,雌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该种和畸形真寄居蟹相近,前者掌部腹缘向外明显凸圆,和不动指相接处显著内凹;第二触角鳞片内侧缘仅具 2-4 个小刺,而后者具 5-6 个大刺,明显呈锯齿状;前者左第三步足指节外侧面中间具 1 细隆起,两侧内凹,而后者左第三步足指节外侧面近背缘具 1 宽凹槽,近腹缘处隆起。前者新鲜标本的眼柄中间具 1 白色细环,近角膜和基部为红棕色,而后者中间具 1 宽的白色或米黄色环,近角膜和基部为极细的灰绿色环。


印纹真寄居蟹 Dardanus impressus (De Haan, 1849)
生境:沙质,淤泥和礁底。
模式产地:日本(De Haan, 1849)。
分布:东海,南海,台湾;日本;墨西哥湾(?);22-200 米。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鉴别特征:楯部长宽相等或长略大于宽。额角短宽,几消失;侧突三角形,显著超过额角。眼柄短粗,短于楯部;角膜膨胀,约是眼柄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一半;眼鳞宽,近三角形,顶端具 3-4 个刺。第一触角柄末节一半超过角膜,第二触角柄达角膜末缘或超过角膜;第二触角鳞片细长,超过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顶端具 1-2 个刺,内侧缘具 3 个刺,外侧缘末端具 1 个刺。左右螯肢不相等,左螯显著大于右螯,刚毛稀疏;两指闭拢时紧密,内侧缘均具大突起;可动指背缘具1 行刺和突起,呈锯齿状,外侧面具 2 行刺或突起,稍隆起,2 行刺之间成凹槽,并散布颗粒;掌部背缘具 1-2 行大刺或刺状突起,外侧面凸圆,散布钝刺或刺状突起,腹缘具 1 行突起,锯齿状;不动指外侧面中间为 1 深楔形或马蹄形光滑凹面,外缘包围着颗粒、突起或带刺的脊;腕节背缘具 1 行 4-6 个钩状刺,末端的刺最大,外侧面布满突起或刺状突起。右螯简单,可动指具 2 行刺,掌部外侧面具 3 行刺。步足显著长于螯足;指节长于掌节。左第三步足和右三步足及第二步足明显不同;左第三步足指节尖端为黑色角质刺,背缘近末端具稠密短刚毛,背缘具 1 行尖刺,且伴以长刚毛,外侧面内凹,具 1 菱形纵沟,腹缘具宽钝齿或突起;掌节宽,背缘具刺,外侧面中间具纵向圆隆起,上面散布小颗粒,近背缘处具 1 或 2 行刺或突起,近腹缘处扁平,腹缘具 1 行钝刺或大突起;腕节外侧面末缘具 1 行刺,近背缘处刺最大,背缘具 1 行 5 个刺。尾节中缝小,左后叶显著大于右后叶,末缘均具 3-5 个小刺,未延伸至侧缘。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印纹真寄居蟹 Dardanus impressus (De Haan, 1849)
东海,雄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该种常见于我国东海,鉴别特征非常显著,即左螯不动指外侧面中间为 1深楔形或马蹄形光滑凹面,外缘具颗粒或突起,而本属其它种均不具此特征。


着色真寄居蟹 Dardanus tinctor (Forskal, 1775)
模式产地:Rotes Meer。
分布:南海;红海;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印度;斯里兰卡;日本。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鉴别特征:楯部长宽相等。眼柄短粗,角膜略膨胀;眼鳞宽,末缘具尖刺。第一触角柄和第二触角柄均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鳞片细长,超过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末端具钝刺,侧缘具刺。左螯大于右螯,左螯掌部腹缘弯曲,锯齿状,外侧面近腹缘一半基部散布几个小突起,其余部分密布颗粒,近背缘一半具 6行突起,背缘具刺状大突起;可动指背缘和外侧面具成行突起,间以浅沟;腕节背缘具 3 行强角质尖弯刺,外侧面具小弯刺。左第三步足指节背缘和腹缘具弯刺,成锯齿状,外侧面近腹缘处具隆起,两侧为深纵沟;掌节背缘锯齿状,具刚毛,外侧面近背缘处具 1 平行于背缘的隆起,上面具小刺;腕节背缘锯齿状。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着色真寄居蟹 Dardanus tinctor (Forskal, 1775) (引自 Lewinsohn, 1969)
a.左螯足,背面观;b.左第三步足,背面观。
讨论:作者无标本,根据文献,Alcock (1905)的标本左螯掌部腹缘未弯曲,掌部外侧面密布颗粒,可动指外侧面具 2-3 行突起,与 Kazmi et al. (2007)的记述有差别,其它鉴别特征相同。


刺足真寄居蟹 Dardanus hessii (Miers, 1884)
生境:淤泥,沙质底。
模式产地:阿拉弗拉海(澳大利亚北部)。
分布:东海,南海,台湾;印度洋;阿曼湾;马尔代夫;安达曼海;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阿拉弗拉海;10-80 米。
鉴别特征:楯部长大于宽,背面散布稀疏的短刚毛丛;额角宽圆,侧突近三角形,顶端圆并具齿,超过额角。眼柄短于楯部,背面具刚毛丛;角膜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三分之一;眼鳞大,近似矩形,顶端具 3-5 个刺。第一触角柄长于眼柄,第二触角柄达角膜末端,短于或等长于眼柄;第二触角鳞片细长,有时超过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末端尖或具二分裂的刺,内侧缘具 2-5 个刺,外侧缘具 1 个刺。左右螯肢几乎相等且刺相似;左螯两指闭拢时紧密,指尖为黑色角质匙状,内侧缘具圆齿;可动指背缘具成行的小刺,外侧面具 2-3 纵行刺,且散布稀疏的长刚毛丛;掌部背缘具 1-2 行刺,外侧面具 4-5 行角质尖刺,近基部一半刺减小,腹缘具黑色角质尖刺,被稀疏的刚毛丛掩盖,一直延伸至不动指;腕节背缘具成行的 5-6 个钩状大刺,外侧面具 2 或 3 纵行角质尖刺,近背缘 1 行刺最大;长节背缘具刺,外侧面光滑。螯足和步足的长刚毛未遮盖刻纹。步足指节、掌节和腕节背缘多刺。左第三步足指节显著长于掌节,约为掌节的 1.5-2 倍;指尖为黑色角质刺,背缘近末端一半具稠密短刚毛,基部一半具刺,并具稀疏长刚毛,外侧面中间具 1 极浅沟,腹缘具刺和刚毛;掌节宽约是长的三分之一,背缘具 1 行6-8 个大刺,中间刺最大,外侧面具纵行刚毛;腕节背缘具刺,末端刺最大,外侧面散布 2 或 3 个角质尖刺;长节背缘末端具 1 大刺,外侧面光滑。尾节中缝明显,左后叶大于右后叶;末缘均具成行弯向腹面的角质刺并延伸到侧缘,左后叶的刺大于右后叶。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刺足真寄居蟹 Dardanus hessii (Miers, 1884)
海南三亚,雌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白斑真寄居蟹 Dardanus guttatus (Olivier, 1811)
其它译名:线斑真寄居蟹
生境:珊瑚,礁石,多居于狭口的螺壳中,如芋螺科的不同种类中。
模式产地:Mari Pacific。
分布:南海,台湾;东非;印度洋;查戈斯群岛;厄立特里亚国;肯尼亚;塞舌尔;索马里;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莫桑比克;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法属玻利尼西亚;萨摩亚;夏威夷群岛;潮间带至潮下带,0-4 米。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鉴别特征:头胸甲显著背腹扁平。楯部长宽相等,前缘和侧缘具刚毛丛。额角退化,短于侧突。眼柄圆柱体,短于或等长于楯部;角膜末端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四分之一;眼鳞大,顶端具 1-4 个刺且具刚毛。第一触角柄达角膜基部或略超过基部;第二触角柄等长于第一触角柄;第二触角鳞片细长,达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顶端单刺或二分裂,侧缘刺较少。左螯大于右螯;两指闭拢时具宽缝隙,两指尖为黑色角质匙状,内侧缘具圆齿;可动指、不动指和掌部外侧面具成行黑色尖刺,被成簇长羽状刚毛遮蔽;掌部背缘具 1 行刺,腹缘近基部具小刺;腕节末缘具1个大刺和数个小刺,外侧面具1大圆斑。左第三步足指节显著长于掌节,几乎为掌节两倍,指节和掌节背缘和腹缘具稠密的刷状长刚毛;指尖为黑角质大刺,背缘和腹缘均为圆齿状,外侧面自基部前伸至三分之二处具深纵沟,两侧为排列整齐的鳞纹,近背缘的一列近方形,且具成簇稠密的羽状刚毛,近腹缘一列为半圆形,在基部五分之四处稍重叠,鳞纹被成簇稠密羽状长刚毛遮蔽;掌节背缘为圆齿状,外侧面中间具宽纵沟,近背缘具成行排列紧密的矩形鳞纹,近腹缘具圆形横向切口和成行被成簇稠密长刚毛遮蔽的鳞纹;腕节背缘锯齿状,外侧面近背缘处具鳞纹,中间具大圆斑。尾节中缝深,左右后叶不对称,左后叶略大;末缘均具 5 或 6 个指向腹面且为黑尖的刺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白斑真寄居蟹 Dardanus guttatus (Olivier, 1811)
海南三亚东瑁洲,雌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 比例尺=1mm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该种头胸甲显著背腹扁平,新鲜标本螯的腕节外侧面具大圆斑,且圆斑光滑,而其它部分具小刺或颗粒;其左右螯足近相等,细长,这些都是该种区别于该属其它种的鉴别特征。


兔足真寄居蟹 Dardanus lagopodes (Forskal, 1775)
其它译名:毛足真寄居蟹
生境:岩岸,潮下带浅水的硬质地质,珊瑚礁。
模式产地:红海。
分布:南海,台湾;红海;东非;马达加斯加;肯尼亚;索马里;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塞舌尔;毛里求斯;印度南部;新几内亚;越南;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萨摩亚;法属玻利尼西亚;潮间带至潮下带,0-20 米。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鉴别特征:楯部稍扁平,长大于宽。额角宽圆,略短于侧突。眼柄近圆柱体,长于楯部;角膜明显膨胀,不超过眼柄的五分之一;眼鳞近方形,末缘多刺。第一触角柄达角膜基部,第二触角柄短于第一触角柄;第二触角鳞片宽,达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左螯大于右螯,两指闭拢时紧密,内侧缘圆齿状;可动指背缘具成行 7-10 个刺,外侧面具 1 行平行于背缘的尖刺,散布小刺;掌部背缘具 1 行6-8 个尖锐的大刺,不动指和掌部外侧面均具成行的尖刺,未被长刚毛遮蔽,腹缘具尖锐的小刺,刺的基部具刚毛;腕节背缘具 4-6 个刺,近末端的刺大,外侧面散布小刺;长节腹缘锯齿状,外侧面近背缘处具 1 行小刺。左第三步足的指节略长于掌节,指尖为黑色角质刺,背腹缘未扁平,背缘仅具数个小刺,腹缘具8-10 个黑尖大刺,且具稀疏长刚毛,外侧面中间具纵沟,两侧具纵行角质尖大刺或刺状突起;掌节背缘和腹缘均具角质尖刺或突起,外侧面稍微内凹,中间具1 浅沟和纵向成行的长硬刚毛,浅沟两侧散布角质刺;腕节背缘末端具 2 个刺状大突起,腹缘具角质尖刺。尾节中缝深,左右后叶不对称,左后叶长于右后叶,后叶末缘均具成行的指向腹面的角质尖刺,右后叶的刺较小。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兔足真寄居蟹 Dardanus lagopodes (Forskal, 1775)
海南三亚小东海,雌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在检视的标本中,有 2 种颜色模式,一种为红棕色,一种为灰棕色。红棕色的左螯掌部腹缘近不动指处凸圆,外侧面近腹缘处扁平,而灰棕色的左螯掌部无以上现象。
该种和白斑真寄居蟹相近,其螯足和步足腕节外侧面也具大圆斑,但是该种步足背缘和腹缘无稠密刷状长刚毛,且背腹扁平不严重;步足指节和掌节外侧面无明显的鳞纹。


斑点真寄居蟹 Dardanus megistos (Herbst, 1804)
其它译名:巨型真寄居蟹
生境:岩礁,沙质,淤泥。
模式产地:印度尼西亚(Herbst, 1804)。
分布:南海,台湾;塞舌尔;毛里求斯;红海;肯尼亚;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索马里;坦桑尼亚;非洲东海岸;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法属玻利尼西亚;夏威夷群岛;潮间带至 100 米。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鉴别特征:楯部长大于宽;额角退化,侧突发达,顶端具刺,超过额角。眼柄细长,短于楯部;角膜微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四分之一;眼鳞近三角形,前缘内凹,顶端具 2-3 个刺和刚毛。第一触角柄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柄未达或达角膜基部;第二触角鳞片细长,超过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顶端和侧缘具刺多刚毛。左右螯肢不相等,左螯大,两指闭拢时紧密,之间为黑色角质状,内侧缘具小圆齿和 1 大突起;可动指背缘具成行的刺,基部刺较大,外侧面具 2-3 纵行不规则的黑色角质尖刺和颗粒;掌部背缘具 1-2 纵行尖锐的大刺,外侧面散布黑色角质尖刺以及颗粒,腹缘近基部一半具刺;腕节背缘具成行的 3-5 个尖锐的弯刺,外侧面散布小刺,腹缘末端具 1 个大刺;长节腹缘具刺,末端 2 个刺大且尖锐,外侧面末缘具 1 行刺。右螯掌部上缘具两行刺,外侧面近背缘一半具 2 行小刺,近腹缘一半具刺;腕节、掌部和指节均覆盖长刚毛,腕节和掌节外侧面具强黑角质尖顶的突起,隐藏在刚毛下。步足指节长于掌节。左第三步足指尖为黑色角质刺,背缘和腹缘具成行的黑色角质尖刺,被刚毛掩盖,外侧面凸圆,散布突起和颗粒,突起顶端为黑色角质尖刺;掌节最宽处近圆柱形,是长度的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背缘和腹缘具成行的刺并伴随长刚毛,外侧面覆盖角质尖顶的刺;腕节背缘具刺,末端刺最大。尾节中缝较浅,后叶几对称;左右后叶末缘均具成行的角质刺,未延伸到侧缘。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斑点真寄居蟹 Dardanus megistos (Herbst, 1804)
海南三亚大东海,雄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第三步足,背面观;d.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该种在我国南海广泛分布,新鲜标本颜色鲜艳,眼柄黑色,中间具 1 条白色纵带,体色为红色或红褐色,楯部黄红色,全身散布圆白斑,斑外环以黑色,刚毛暗红色。


红星真寄居蟹 Dardanus aspersus (Berthold, 1846)
其它译名:粗盾真寄居蟹
生境:沙质-淤泥底,螺壳外通常包有海葵。
模式产地:日本(Berthold, 1846)。
分布:东海,南海,台湾;日本;20-60 米。
真寄居蟹属 Dardanu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