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倒的意志
挺直腰杆的精神
桂林一枝桂花语(原创随笔)
桂花,木犀科属,又名月桂、木犀,俗称桂花树,常绿灌木;叶对生,多呈椭圆形;花簇生于叶腋,花期9——10月,花开有乳白、黄、橙红等色。宋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说:“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原来“桂花”之名是由此而来。桂花,香浓甜意,可以窨茶浸酒,可作桂花糖。桂花辛温,有化痰生津、益肾散寒之药效。桂花“全身是宝”,深得国人喜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目前,我国苏州、杭州、合肥等城市定桂花为市花。
想起来,我最早熟知桂花是在孩童时,是因父亲常指着老家村口的一棵桂花树对我说:“这是你爷爷小时候种植玩的,不想种成了一棵香飘十里的村庄标志树。”从此,老家的桂花树就一直揣在我远行的背包里。于是,当我在合肥省城安居乐业时,我便在新居小院里种植了两棵桂花。三月,便见苍翠托春叶;夏时,忍热顶火枝繁悦;中秋,只等月圆风清时;家门,满树金黄香意切。有人说,香花或清或浓不能两兼,但桂花却总是清浓独钟,故有诗道: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于是乎,我也写诗《桂花》道:暗香无须媲清莲,示雅应为醉佳节。
说桂花,我自然就想起“吴刚伐桂”的神话。据明代段成式《西阳杂俎》载文:“月桂高五丈,下有人常砍之,树疮随合,其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是说汉朝河西人吴刚,学仙修道时触犯天条,被罚月宫砍桂树。但是,不论他怎样砍伐,树总是随砍随合,历经亿万年,神桂依然生机勃勃。但又神话,说每逢中秋佳节,吴刚可在树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这一传说,实则是把桂花神化了,这也是百姓对桂花的一种至高美赞。
说起来,桂花的花语有多样,有说“永伴佳人”,有谓之“收获”,但我总觉不恰,或勉强或直白。我以为桂花花语当为“桂林一枝”,即才学出众。“桂林一枝”内涵丰富,催人上进,积极进取,激励人要有“永远不倒”的意志,和“挺直腰杆”的追求精神。写此,我便又想起苏轼《念奴娇·中秋》的词来:“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排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和仲,汉族,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诗文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1080年,苏因“乌台诗案”受诬被贬黄州,他于城东之坡开荒种田,故自号
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等地,晚年又被贬惠州等地。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中秋》作于1082年中秋,时苏被贬时所写。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总是悲欢离合的思念,总是长恨人生的愁绪。但苏轼《中秋》立意积极进取,他凭栏登高放眼辽阔,皎洁月光见神桂,一洗萧瑟秋空;想月宫仙女清凉仙境,下观凡界大好河山,如烟绿树怡然自得;“我”醉意击掌狂歌,举酒邀月同乐,对影一如三位异客,抛却忧愁,朝夕起舞愉快中秋,竟忘今夜是何日;不要鹏鸟驼骑,有清风飞上月宫即可;到明净月宫里,“我”横笛响彻云霄而不尽诗意。
这《中秋》词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读之感觉美感和无穷的诗意;读之感觉作者乐观淡定的情操,在被贬苦闷时竟能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写此小文,权当我于小院中折一桂花春枝,奉送诸位读者——桂林一枝,不争天下第一,只祝“一天秋碧”,天天进步。(1500字,2011年4月27日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