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在微博霸占热搜榜,在微信刷爆朋友圈,各路红人、大V、KOL纷纷评论的电影《湄公河行动》在网络舆论场成为一个现象级的热点。开始简单认为一部主旋律的缉毒片为什么赢得各路人士的众多好评?难道是因为彭于晏和张涵予的“美貌”?“太震撼了,你看了就知道!”朋友告诉我。然而,在《小时代》等等各种无法言喻的影片频频上线并获得较高票房之后,我对国产电影越来越没有什么兴趣,甚至丧失了观看的欲望。但是,由于众多好友力荐,自己看了片花也觉得制作精良,就这样,我走进了电影院。果然,超乎我的想象,让我重燃对国产电影的希望。
整个影片看下来,我由最开始对影片获众多好评原因的探知,到整个人深深投入影片的故事和节奏中。中国船员的惨死,吸毒,腐烂的尸体,娃娃兵,枪战,人肉炸弹......当这些缉毒细节一一暴露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已经忘记我看这部电影的初衷。
娃娃兵是对我最震撼的部分,稚气未脱却又满身戾气的娃娃兵像野兽一样,眼神里充满了杀戮。当俄罗斯轮盘赌那个小孩被一枪爆头,众人居然开始欢呼祝贺胜利者,那些旁观者眼神中并没有一点点的同情和怜悯,有的只是对生命的漠视,对金钱和杀戮的崇拜。虽然说那些孩子也只不过是毒枭从平常人家掳来,靠吸毒控制才变成的杀人利器。但是,他们如果无辜,那被害的群众又何尝不无辜?当娃娃兵毫不犹豫,不带一丝迟疑举起机枪扫射缉毒警察、炸掉整栋大楼,他们就已经堕入了深渊。他们的眼里就只有毒枭的命令,唯有钱、毒品和嗜杀能让他们感到快乐。
另一方面,当面对大家和小家,缉毒警察为了国家大义,离开亲人,不惧牺牲自己去对抗黑暗势力,我想他们心中已然做出选择。是他们用火热而赤诚的心和自己的躯体为我们挡住了外界的黑暗与伤害,与敌人枪战肉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尤其是缉毒犬哮天看向笼子里的蜥蜴时令人心酸,也暗示如果没有国家的需要,他们应该各自在享受着自己的生活,说他们伟大是毫不夸张并且真挚的赞颂。从而,影片弘扬的主旋律不再让人们感到刻板,而是一点点的渗透,让人们真实的感知,真诚的感动。
从影片制作来看,《湄公河行动》绝对是良心之作。追车、爆炸等等这些大场面都花费不菲,但是这种“烧钱”是业内正常的烧钱,相反,把钱烧在“鲜肉”上,烧在特效上,对导演和编剧的放纵才是反常。把钱烧在后者身上,比如《奔跑吧兄弟》这种综艺大电影,没有情节,只是靠明星带动,拍综艺节目火了之后拍个电影圈圈钱;又比如《小时代》靠俊男美女浮夸的演绎,对于财富和美色的不吝堆砌而毫无内涵;再比如同类主旋律影片剧作中“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雷人情节......这是国产电影的不归路,只能制造越来越烂、不像电影的电影。
说到了“鲜肉”我们再来看一看演员。张涵予影帝级人物就不多赘述了,另一主角彭于晏为影片学习泰语和缅甸语半年,拜师泰国皇家教练提前进行CQB室内近距离格斗训练。这起码上我们看到了还有这样的艺术工作者愿意为了电影为了观众去倾尽全力做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不像某些“鲜肉”“鲜花”变身“数字小姐”“数字先生”,台词全靠后期配音。在戏里含情相对说着“1、2、3、4、5、6、7”还不会笑场,想想也真是“不容易”。
另一方面,《湄公河行动》带动了人们关于主旋律电影和打击毒品犯罪等问题的思考,整部影片激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为观众增添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爱国情怀,增添了一份发自内心的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同时,这部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影片说明主旋律与商业化并不矛盾,它很好地融合了试听奇观与阳刚气质,同时也让主流价值观有机而不生硬地融入进来,让人们真诚的接受。这种主旋律大片的成功,对于中国电影市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综上,《湄公河行动》叫好又卖座的原因大家已不言而喻,它可能不会成为国产电影崛起的标志,也可能并不那么完美,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会对那些资本圈钱、卖粉、无演技的国产电影当头一棒。
我相信终有一天,人们去电影院看电影不是因为偶像明星在,而是因为电影真的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