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防手足口病可试两个中药处方——胡维勤提醒应该加强监测手足口病

(2011-01-26 17:45:53)
标签:

胡维勤

手足口病

中药处方

84消毒液

来苏水

健康

分类: 老中医胡维勤

  预防手足口病可试两个中药处方——胡维勤提醒应该加强监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由飞沫经呼吸道或是通过被污染的玩具及不清洁的手经口进行传播。该病具有自限性,除对症治疗外,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该病也不会导致后遗症。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应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幼儿园及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室整洁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让孩子洗手。

  夏天不要让孩子多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净、削皮。食品一定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同时要少让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预防手足口病可试两个中药处方——胡维勤提醒应该加强监测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可试两个中药处方——胡维勤提醒应该加强监测手足口病

  家长和老师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不必惊慌,一定要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治疗,并等孩子痊愈后由医生批准再回到幼儿园去,避免孩子交叉传染。

    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各地要做好疫情报告,托幼单位应作好晨间检查,及时发现病人,采集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并作好患者粪便及其用具的消毒处理,预防疾病的蔓延扩散。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医院应加强预防,设立专门的诊室,严防交叉感染。在伴有严重合并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区,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可肌注丙球蛋白。 
    有人不知道病毒会通过空气传播,有人却因为知道而矫枉过正。因为目前正处手足口病高发季节,部分人害怕通风换气会把病毒吹进家门,因此拒绝勤开门窗,即使开门窗换气,时间也非常短。

    事实上,通风透气有利人体健康,也有利预防手足口病,减少换气频率,反而不好。门窗紧闭,空气无法流通,将为各种病菌提供滋生、繁殖的温床,也将增大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既能有效地利用阳光紫外线杀死病菌,又能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通风的过程中,即使有少量的病毒漂浮,也会在大量的新鲜空气中稀释,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无论家庭、教室或宿舍等场所都应保持良好通风,有条件的家庭或学校、幼儿园还可以在每天通风时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在当前疫情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很多家庭都加强了清洁卫生工作,其中不少人将酒精、来苏水等当做消毒剂来使用。但酒精、来苏水并不能有效杀死手足口病病毒这类肠道病毒,只有紫外线、干燥和高温(大于50摄氏度),以及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才能消灭它们。
  家庭可使用84消毒液、漂白粉等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等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等可煮沸消毒;对衣物、被褥可进行晾晒或清洗消毒,也可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84消毒液或漂白粉消毒。

预防手足口病可试两个中药处方——胡维勤提醒应该加强监测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可试两个中药处方
处方一:白菊花6g芦根15g白茅根10g生甘草6g
处方二:金银花6g麦冬10g生苡仁10g生甘草6g


    煎煮方法:加清水浸泡30分钟,煎煮20分钟,留取药汁200ml。

 

    服用方法:首次服用连服一周,每日一剂。之后每3日服用一剂,每次服用50ml~100ml,每日2次。


    处方一是偏重于清热解毒,处方二则偏重于清热利湿,如果你舌苔发白、厚腻,就建议用第二个方子;如果舌苔发红,则最好用第一个处方。

 

    为便于家长孩子记忆,专家编出预防手足口病的三字歌:“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 

预防手足口病可试两个中药处方——胡维勤提醒应该加强监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与其他疾病的区分
  小儿手足口病因为与几种常见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水痘等很相似,不好鉴别,所以家长更应该仔细观察。一般水痘是呈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而疱疹性咽炎虽然也会发热,咽部起疱疹,但水疱如针眼大小,以咽颊、软腭、扁桃体多见,发热常在38℃以上,其他部位不出现疱疹;单纯疱疹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继发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水疱,没有其他部位的皮损。

  而如果孩子染上了手足口病,一般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等部位会出现皮疹,皮疹的颜色是红紫色,少数患儿波及四肢及臀部,躯干部极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