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发展国内航空发展的政策
(2011-04-13 09:00:00)
标签:
十二五国内航空发展股票 |
分类: 行业股评 |
民航局长李家祥4月7日对十二五计划中发展国内航空的政策方向作出指引。重点如下:
• 发展通用航空–
即非客货运定期航线外的所有民用航空分搭乘类(私人机、公务机、通勤机、包机、和医疗救助等)和作业类(科研、工、农、林业等专业操作机)。主要机种为小型飞机和直升机。
• 发展支线机场建设–
十二五将新建机场56个,迁建机场16个,改(扩)建机场91个,全行业基础建设投资将达到4250亿元。以高铁铺设有难度的中西部地区为主,以中小型机场为主。加强机场控制、照明、维护等基建。
• 推动行业整合–
形成2到3家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鼓励货运公司合并重组,鼓励大型航空公司与小型同侪间建立股权等层面的战略合作。
通用航空:
•
现全国通航机总共约900架,分散于111间通航公司,西部通航近乎零。预计十二五中发展至航空作业机1997架,培训及私人机1415架,年复合增长率21%。
•
单机进口价格及税率皆高。并购似乎为最佳选择。
•
内航股可于此受惠的业务包括:私人航班、包机、培训、作业租用、维护外判等
•
香港上市的三家内航股中,东方航空(670)和南方航空(1055)已有通用机队,但规模很小。东航有8架直升机,南航有15架。
•
南方航空之通用机多,机种新,通用机连接点和业务经验均多,可对接下来的通航扩张快速上手。现有现金104亿人民币,可通过并购小型通航公司扩大市场份额。
•
中国国际航空(753)背景深厚,现有现金140亿人民币,亦可通过行业整合进入通航市场。
•
潜在风险:
•
1000米以下低空域使用权为通航业瓶颈。需省级行政单位和五大军区协调,现有不到10个省正在试点,全面开放恐需时间。
•
初期成本支出高,但盈利边际尚未可知。以目前水平看,对大型航空公司的盈利推动力有限。
•
若大幅开放低空域使用权,低空雷达和无线电设备需全面更新或添加。中国全通(633)或可从中获利。
•
粗略估算,2010年一年用于新建机场的水泥支出将达到150亿人民币,整个十二五约有750亿。
•
由于政策重心在中西部地区支线机场发展,西部水泥股可锦上添花
•
自动化管理、重型机车(如铲雪车、除冰坪等设备按现有机场规定已有14亿人民币市场)
•
现有机场股受益有限。而新盖机场以不发达地区为主,营运重心固然是开发经济,但似乎国防安全和应急救援发的优先排位高过盈利。以BOT形式营运的工程公司恐怕也受惠有限。
*这网志的言论纯属个人意见,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视为投资建议(投资决定涉及多种因素,即使估值便宜/昂贵也不代表值得买入/沽出)。我们可能随时修改已发表的意见而不会在网志上通知。因此,读者务必对以上意见自行判断,若有任何投资疑问,请咨询阁下的投资顾问。